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三章
建筑与雕刻的两位大师

文艺复兴时期的成就以绘画为主,但在建筑上也取得了不小成就,成就了一种新的建筑式样——文艺复兴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像绘画与雕刻一样,超脱了中世纪的羁绊,而重新从古希腊与古罗马的艺术成就中汲取了精华。

这种建筑形式的代表就是布鲁内莱斯基,他被认为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建筑家,也是整个历史上最重要的建筑家之一。

建筑大师布鲁内莱斯基 布鲁内莱斯基1377年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他早年是金匠学徒,能够独立铸造各种美妙绝伦的金银饰品,但他并没有以此满足,继续追求更伟大的艺术形式——雕刻与建筑。

1401年他参加了佛罗伦萨洗礼堂铜门浮雕的选拔赛,结果与吉贝尔蒂同时中标,但布鲁内莱斯基不愿意和别人合伙,就跑到罗马去了。

与吉贝尔蒂的竞赛失利后,布鲁内莱斯基对雕刻失去了兴趣,转向建筑,终于成为西方建筑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他的成名之作是佛罗伦萨大教堂。

佛罗伦萨大教堂全名叫菲奥雷的圣玛利亚大教堂的多莫教堂,简称多莫教堂,它花了佛罗伦萨人整整140年时间才建成,先后有三位建筑师把他们的生命耗费在这里。

多莫大教堂是怎么来的呢?我们知道,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以它的财富与文化而傲视意大利诸城。为了表达他们的自豪,佛罗伦萨人决定建造一座最大的教堂。他们请了当时的建筑大师坎比奥负责建造工作。工程从13世纪末开始,14年后坎比奥去世了,工程停顿下来。又过了20来年,乔托被请来继续工作,他着重建大教堂的钟楼,3年后也去世了,建造工作一停就是20年。后来接着又建,14世纪中叶时教堂的轮廓大致出现。

又过了差不多50年,这时的佛罗伦萨更加强大,他们做出了一个更惊人的决定:为了和城市的地位相衬,他们要建造一个世界上最大的穹顶!

通过公开招标竞赛,佛罗伦萨人将这个艰巨任务交给了布鲁内莱斯基。

布鲁内莱斯基想出来的办法是先在内部建一个厚厚的小穹形屋顶作为支撑,然后在此基础上建一个大而薄的穹顶。

大穹顶于15世纪上半叶最后建成,并且真的是当时世界第一的大屋顶,现在则名列第二,仅次于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大穹顶内部离地50米左右,距教堂最高处超过百米。

走近多莫,您会立刻被它的美丽高贵所慑服。多莫极高极大,墙面全部由白色、深绿、粉红三种颜色的大理石砌成,简单而沉静,局部细致地由这三种颜色大理石配成的图案既巧妙又决不喧宾夺主。正面墙壁上有许多白色大理石雕塑,巧夺天工又毫不奢华。矗立在一侧的钟楼有着和多莫同样的风格,浑然一体。

现在大穹顶是可以上去参观的,不过在地面入口分明地写着:“463级台阶,没有电梯。”人们气喘吁吁登上穹顶的最大回报是可以饱览佛罗伦萨和托斯卡纳的秀美的风光。

这个穹顶的另一个特色是它没有沿用中世纪盛行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大胆采用了罗马古典建筑式样,它们之间的区别是很明显的:多莫没有哥特式风格建筑的尖顶。同时它又不同于比萨大教堂这样的罗马式教堂,而是在原来古希腊罗马式建筑的基础上,布鲁内莱斯基提出了许多新的建筑法则并创造了新的建筑技巧甚至建筑机械,令得他的建筑不再是古希腊罗马的简单模仿,而是开创了一种新的建筑风格——文艺复兴风格,这在中世纪是一个突破,标志着教堂建筑,同时也是整个建筑,一个崭新阶段的开始。

多莫大教堂是布鲁内莱斯基建筑艺术生涯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从此奠定了他建筑巨匠的地位。成名后,他的建筑合约纷至沓来,产生了许多建筑的经典之作,例如佛罗伦萨的圣洛伦佐教堂、育婴院、帕齐礼拜堂等。这些我们在前面游意大利时都欣赏过了。它们主要的特色是无论建筑的外部还是内部都简单明了,整体风格宁静而优雅,与以前辉煌壮观的古希腊罗马神庙或者同样壮观并且结构极为复杂的哥特式建筑都大为不同,具有简洁和谐之美并且更加实用、更适合于人的居住,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建筑,这正体现了文艺复兴的思想精髓。

1446年,布鲁内莱斯基逝世于佛罗伦萨,终年69岁。

布鲁内莱斯基的第二项著名工程是佛罗伦萨的育婴院。

佛罗伦萨育婴院是美第奇家族的老祖宗科西莫·美第奇捐赠给佛罗伦萨市民的,专门用来收养没有双亲或者双亲没有能力抚养的儿童,有点像现在中国的儿童福利院。

育婴院一看就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建筑外面有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宽阔广场,底层还有一个漂亮的长廊。

文艺复兴的精神核心是以人为本,而布鲁内莱斯基则用他的建筑最好地体现了这一宗旨。具体地说,就是他使建筑更适合于人住。以前,在欣赏哥特式建筑时,我们所见到的只是它的辉煌壮丽:外面高耸的尖塔、里面高耸的柱子和屋顶,这一切都只是为了表达一个中心——神是何等崇高,人站在那巨大的教堂面前就像在上帝面前一样,是何等渺小!至于它是否适合于人的居住就不在考虑之列了。教堂里当然也是有人住的,就是教士们,但教堂建筑时可丝毫没有考虑到要让他们住得舒服,相反,甚至要让他们不舒服呢,好让他们在肉体的痛苦之中更加体味到亲近神的幸福!

但到布鲁内莱斯基这里,大不一样了,当他建筑育婴院时,他考虑的不是神,而是人,是如何让生活在里面的人更加舒适,同时兼顾建筑的艺术之美。

为什么要有广场和长廊呢?布鲁内莱斯基可能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是若前面有个广场,育婴院里的孩子们就有了一个活动的场所,能在这里做做游戏,娱乐一下,对身心健康有好处。二是由于有了这个广场,使整个建筑顿时开阔起来,增添了美感,就像北京天安门广场和故宫太和殿前的大广场使美丽的天安门和太和殿更加美丽一样。

至于长廊,它的作用也是显然的:一方面,它是美观的,当我们从广场外面看过去,看到的不是一栋普普通通的三层楼房和一排排窗子,而是一列轻盈的长廊,或者称为拱廊。这些拱廊十分美观,它那些美丽的柱子就是美的载体。布鲁内莱斯基在这些柱子上采用了古希腊神庙的科林斯式柱头,特点是柱头较长,像一口倒扣着的钟,钟上面有些有点古怪但不失漂亮的像蕨一样的装饰。它令得育婴院有了一种有似于古希腊神庙的美感,同时又由于没有帕特农神庙或者圆形大剧场那样高耸壮观,只是一座普通的育婴院,这种美便显得十分亲切了。

这个拱廊的实用之处也是明显的,佛罗伦萨是地中海式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有了这个长廊,孩子们夏天就可以在里头纳凉了,到冬天,当大雨来临时,他们又可以迅速地从玩耍的广场躲到拱廊下面避雨。不但孩子们可以,连走过路过的人们也可以。这就是以人为本。

因上述原因,这个育婴院被认为是文艺复兴建筑的代表之作。

讲完了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建筑家,我们现在来讲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大师。

雕刻大师多纳泰罗 多纳泰罗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雕刻家,或者说是专事雕刻的艺术家,像米开朗琪罗,虽然其雕刻作品比多纳泰罗更加伟大,但他并非专职雕刻家,而是一个艺术的多面手,多纳泰罗则唯弄雕刻,并在这一行达到了仅次于米开朗琪罗的卓越成就。

多纳泰罗也是佛罗伦萨人,生于约1386年,是纺织作坊主的儿子,但他所在的家族却是佛罗伦萨著名的银行业世家。他还很年轻时父亲就去世了,只能独立谋生,17岁时投入了当时最著名的雕刻家之一吉贝尔蒂门下。由于天资聪颖,几年后就成了吉贝尔蒂的得力助手,吉贝尔蒂后来获得了著名的佛罗伦萨洗礼堂铜门浮雕的订货,他成了师傅的合作者,为“天堂之门”的成功出力不小。

1407年,多纳泰罗离开师傅,到了另一个雕刻作坊,在这里开始独立创作,不久巧遇对他一生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的人物——布鲁内莱斯基,由于他的影响,多纳泰罗开始超越吉贝尔蒂一味追求的精巧与形式完美的风格,而接受了与他半师半友的布鲁内莱斯基的影响,由以美为尊过渡到了以力为先。

第二年,多纳泰罗就创作了第一件比较重要的作品——《大卫像》,这里的大卫是一个英俊少年。

后来他还创作过一尊大卫像,这尊像高近1.6米,是一个全裸体的少年人模样,是富于古典美的甚至相当有趣的作品。

创作完第一尊大卫像的次年,多纳泰罗和布鲁内莱斯基一起到了罗马,观赏、临摹甚至复制了许多古典时代大师们的艺术杰作,受益匪浅。

多纳泰罗先于布鲁内莱斯基回到佛罗伦萨,为佛罗伦萨的奥尔圣米凯尔教堂制作了一尊雕像《圣乔治》,是他的第一尊名作。

《圣乔治》与平雕法 这尊雕像是有典故的。圣乔治本是罗马帝国时代一位信奉基督教的武士乔治。某一天,他到里比亚去。那里有一片沼地,盘踞着一条毒龙,逼人们每天供给它两顿羔羊,后来羔羊都吃完了,只好用活人来供他,每天抽签决定谁去做牺牲。有一天,国王的女儿被抽中了,正当她走进沼泽,准备供毒龙吞噬时,乔治赶到了,他提起利矛,把毒龙刺倒在地上,并用腰带把它缚住,牵到城里,当众杀死。居民们十分欣喜,乔治乘机向来人宣扬基督教,于是当时就足有15000人领洗入教,成为基督教徒。

那时罗马帝国正在残酷迫害基督教,乔治看见许多信徒已经心生恐惧,信仰动摇,就站在广场,当众高呼:“外教人的神道都是假的,唯有我们的天主,才是创造天地万物的真主宰。”当地的罗马总督就把他拘捕,用乱棒重打一顿,再用烧红的烙铁烫他。但当天晚上,耶稣便向他显圣,治愈了他的疤痕。

第二天,又有一个巫师准备了一杯毒酒,给他喝。他喝了,一点事也没有。再往后乔治甚至被放在两个有尖刺的巨轮中碾,被放在熔化的铅汁里煮,但他都毫发无损。

罗马总督见无计可施,便用甜言蜜语诱骗乔治向邪教的神献祭,乔治将计就计,故意装成有些动摇的模样。这时神庙挤满了看热闹的人,大家都想看看这个倔强的基督徒今天怎么屈服。乔治到了庙里后,便立即念经祈祷上帝,天上顿时降下烈火,把庙宇、神像、僧侣一股脑儿都烧死了。总督的妻子见了这事,也立即信了基督教,只是总督仍执迷不悟,下令将乔治斩首,但总督在回家途中便被天火烧死了。

乔治的事迹不久传遍了基督教世界,后来基督教成了罗马帝国的国教,开始搜集各圣人的事迹,用来奉拜,乔治便被称为“圣乔治”了。

多纳泰罗的雕像可以说是对圣乔治身份与事迹恰如其分的表达。还有,当我们注视圣乔治的面容时,会从他紧抿的嘴唇、圆睁的眼睛、镂刻着抬头纹的额头上都可以看到作为一个有武士外表的圣乔治,而且可以看到一个有着内在英武精神的圣乔治。

除了雕像本身外,他所站立的神龛的基座也是很有名的,下面正有他屠龙的著名浮雕。浮雕上,圣乔治骑在毒龙身上,毒龙正狂跳不已,想要将背上的骑士摔下来,在他的后面有一位窈窕淑女正亭亭玉立,她就是圣乔治从毒龙嘴里救下的美丽公主。

这个浮雕的特点是很浅,一刀一笔仿佛是在大理石上轻轻划过,然而却并不显得轻浮无力,相反,它能够表达出丰富的内涵且使画面看起来十分优美,甚至有深远的空间感,他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原来,多纳泰罗在这里运用了一种崭新的方法,即通过浮雕面很微小的起伏来表达空间感。

然而这里又有了一个新问题:要表达深远的空间感与立体感通常得通过雕刻得比较深才能做到,那么雕刻得浅又如何能够做到这一点呢?

多纳泰罗在这里用了一个妙招:他那些雕刻面微微地起伏其实都不是随意为之的,而是有着特殊的用意,即他在浅雕时参考了光线的影响,遵循了光线照射到浮雕面时的反射规律。要知道大理石是能够反射光线的,当光线照射到它上面时它就会反射出去,而且这种反射还很敏感,只要大理石表面有轻微的起伏,它的反射就会不同。正是利用了大理石的这种特性,多纳泰罗才能用浅浅的雕刻造成深远的空间感。这就是后来的“平雕法”,多纳泰罗便是这种新雕刻法的创立者。

《圣乔治》的创作使多纳泰罗声名鹊起,订单纷飞而至,大约在这时候,他遇到了一生中另一位重要人物米开罗佐。

米开罗佐也是一位出色的雕刻家,他们俩一度共用一间工作室并共同接受订单,两人的合作之力使他们能够接受大型的订单,为许多大型建筑制作雕像群,例如为巴尔达沙里·科西亚的陵墓制作雕像群。这时,多纳泰罗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了布鲁内莱斯基,想在雕刻上运用绘画中的透视法,通过这种方法而不只靠光线明暗的对比来表达空间。这个时期多纳泰罗最有名的作品是《莎乐美》。

莎乐美是犹太希罗底王后的女儿、希律王的继女、巴比伦的公主,关于她与圣约翰的故事在基督教史上是有名的,曾有许多艺术家为之雕刻、作画、作曲甚至写小说剧本,有的还是名作,例如王尔德的剧本《莎乐美》、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莎乐美》、莫奈的油画《莎乐美》,等等。

在多纳泰罗的《莎乐美》里,与前面用平雕法创作的圣乔治斗龙浮雕迥然不同的是,它采用了强烈的透视法,产生了惊人的透视效果,使这幅浮雕虽然只有一个画面,然而整体上给人的印象仿佛它不是一幅画,而是一整个的故事呢!

不过这幅青铜浮雕也是多纳泰罗接受布鲁内莱斯基影响最后的纪念。此后不久,他便再也不用这种方法来雕刻,而是又像以前一样用光线的明暗对比来表达他的雕刻艺术了。

这时多纳泰罗的声誉已经传遍了意大利,另一座意大利大城帕多瓦便力邀他加盟,这是1443年左右的事。

奇迹般的雕像 多纳泰罗在帕多瓦待了足足12年,从1443年到1454年,在这些年里他为帕多瓦人增添了多件艺术杰作,例如为圣安东尼的大祭坛制作《圣母子与圣徒》大型雕像群,但最重要的作品还是《加塔梅拉塔骑马像》,它是帕多瓦城的骄傲,堪称艺术的奇迹。

加塔梅拉塔是艾拉斯莫·纳尔尼的外号,他原来是威尼斯的雇佣兵队长,一位杰出的军人,以果敢著称,在意大利受到广泛崇敬。帕多瓦人要为他建立一座纪念雕像。为了正确地表现这位英勇的军人,多纳泰罗可谓煞费苦心,终于又一次在古人那里找到了恰当的表达方式。

加塔梅拉塔骑马像的整体可想而知,是加塔梅拉塔骑在马背上,因此整个雕像可以人为地分两部分看,一是马,二是人。

这是匹千里良驹,它三条腿着地,只有左前腿提了起来,像是蓄势待发,又像在前进之中突然被勒住。

至于马上面的骑士加塔梅拉塔,据说加塔梅拉塔在意大利语中的意思是“狡黠的猫”,这说明了加塔梅拉塔不但是个勇敢的战士,更是位足智多谋的统帅。多纳泰罗在这里也极为出色地表达了这一点。

例如面容。加塔梅拉塔的面容并不俊美,相反倒有些难看:硕大的鼻头大得有些不成比例,眼睛凸出来,有点金鱼眼的味道,远非古希腊罗马雕像那种深陷的显得盛满了智慧的眼睛。面容清瘦,嘴唇紧抿,仿佛要发怒的样子。但这一切都不是主要的,更主要的是通过这些看似平凡的模样却雕刻出了加塔梅拉塔军人的灵魂——他的坚强意志、他勇敢无畏甚至有些残忍的性格。此时他虽然似乎处于静止之中,但仍然显示出了内心强烈的激情。

还有他的衣着。他身着古罗马将军似的军装,胸前盔甲上装饰着胜利女神像,表明他崇尚古罗马的伟大与光荣,他是一个文艺复兴式的战争英雄。就像许多其他文艺复兴的伟大艺术家一样,出身可能并不高贵,但他坚强、勇敢、甚至残酷,为了达到目的将果断地、毫不犹豫地踏着敌人的尸体、蹚着敌人的鲜血前进。这些正是当时意大利人所崇尚的品格,多纳泰罗也正是将他作为这样的人物来雕刻的。因此可以说这既是一种罗马式的古典作品,又是一种“冷酷的”自然主义作品,在这里艺术家对模特几乎没有进行任何的艺术加工,更没有美化之,而是直接地表达对象的灵魂,哪怕他所具有的是一个令人恐惧的灵魂。

《加塔梅拉塔骑马像》前后花了多纳泰罗近6年的光阴,直到1453年才完工,就规模与壮美而言是他艺术人生的顶点。

次年,他回到了佛罗伦萨,在这里他被尊为大师,有许多学生和朋友,过着舒适的日子,就像后来那位著名的艺术史家瓦萨利所言:

他是一个非常慷慨、亲切而有礼貌的人,他对朋友们的关心,胜过关心自己。他从来不看重金钱,他把钱放在篮子里,用绳子把篮子拴着挂在天花板上,他的学生和朋友都可以从那里拿到自己想取的数目,而不必和他谈及此事。

多纳泰罗死于1466年底,使他走上他艺术的最后一座高峰的是《玛格达琳像》。

震撼人心的《玛格达琳像》 玛格达琳是一位基督教的女圣徒,她是玛尔大及拉匝禄的妹妹,曾经是一个大罪人,主耶稣曾从她身上赶出了七个魔鬼,在主被钉在十字架上时,她一直站在十字架下,她也是复活的第一个见证人,在基督教的诸圣人当中她是独特也著名的一个。当初一看到她的这尊雕像,我仿佛受到了猛地一击,仿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什么呀?!

是的,这是什么呀?我更仔细地看,只见这是个干瘦得已经皮包骨头的老妇人,她直立着,双腿微微叉开,费劲地立在地上,仿佛已经不能承受她身体微小的重量了。她双手合十,头微微仰着,稍向左偏。我们看看她的脸吧,那是一张什么样的脸啊!已经没有了多少肉,唯有凸起的骨头,深陷的眼窝里两只眼球无神地望着什么,嘴唇微微张开,仿佛竭力想要祈祷,但已经没有力气了。这一切已经够令人恐怖的了,但看看她的头发和衣服吧!它们已经不是什么头发和衣服了,全成了一缕缕破布条样的东西,凌乱地挂在身上,还露出个个破洞,我这里无法用笔墨描述那种可怕可怜的褴褛,大家还是自己去看吧!

如果将《玛格达琳像》让一个不熟悉多纳泰罗的人去看,他很可能以为这是一件现代派作品,是19或者20世纪的现代派艺术家们的大作,是现代派的大师们,例如毕加索或者罗丹,不重视对象的外表,而是用独特的手法直接探寻、表达对象的灵魂的杰作。但事实上它乃是几百年前,属于文艺复兴早期的多纳泰罗的作品,这时候连伟大的古典大师,例如达·芬奇或者米开朗琪罗,都还没有登上西方艺术的舞台呢!

也许正由于实在太超前了,这时的多纳泰罗无法得到艺术的知音,只能在落寞中死去,这是1466年底的事。 jj8kUJSpJtGakWaRfxh/SQwWkfJE319gEjBDp2mfKwo2OBxrbskuyD9B4YjYM+Y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