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忆梅

唐·李商隐

定定 住天涯 ,依依向物华

寒梅 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注释:】

①定定:唐代俚语,与现在的“牢牢”类似。

②天涯:距离家乡十分遥远的地方,这里指梓州。

③物华:万物升华,指的是春天的景物。

④寒梅:早梅,通常在冬天开放。

⑤恨:遗憾。

⑥去年花:指早梅。因为早梅一般在冬天开放,在春天时凋谢,所以称其为“去年花”。

【赏析:】

《忆梅》是李商隐(字义山)在梓州幕府生活时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一气贯通,浑然天成,虽少婉丽之姿,浅白直率,却又妙意曲折,别显几分浑融之味。

首句,诗人未言梅,先言愁,以俚语“定定”入诗,失之不工,却颇有大俗大雅之别趣,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诗人孤滞异乡、羁旅难耐的愁苦。

次句,由首句生发,因羁旅“天涯”之困顿愁苦太甚,所以,诗人对嫣红姹紫的春光“物华”平生了七分相“向”之意,“依依”之情似乎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愁与眷相反相成,备显诗人之巧思。

三句,顺承次句,因恋“物华”,诗人浮想联翩,不由自主地便“忆”起了那在群芳盛绽之前便已零落成泥的“寒梅”。一个“寒”字点明了“梅”开在冬,先春而凋,照应后句的“去年”。一个“恨”字,曲折递进,将诗人未曾提及却显而易见的“忆”之情境做了更深一步的拓展。因恋而想,因想而“忆”,又因“忆”而“恨”,其间千回百转种种思绪,恐只诗人一人可解、可追。

四句,“常作去年花”,是对“恨梅”之因的一种着意阐述,“去年”之语,惋叹的不独是梅的凋零,更是它“不待作年芳”的早秀。诗及此处,黯然之情、颓悔之伤已溢于言外。而这种恨、这种黯、这种伤,与其说是在为梅,还不如说是在为己。义山少年才显,青年登科,春风得意,未及中年却迭遭不幸,仕途坎坷,羁旅天涯,就如“寒梅”,不能于春日与百花同芳,其中落魄怨嗟,委实一言难表,唯以梅相“忆”,聊以寄情罢了。

早 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

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冬雪未销

【注释:】

①发:开放。

②销:同“消”,融化。

【赏析:】

古往今来,咏梅之篇颇繁,世人常叹梅之芬芳傲雪,张谓却另辟蹊径,独言其“早”,匠心巧运,颇具逸趣。

全诗语言工丽,妩媚中带着一丝难得的俏皮,娓娓读来,画意真情,盎然扑面。虽则全篇都在咏物,但字里行间却有浓浓的惊喜之情流溢。

首句开门见山,直接点题,以浓淡得宜的笔墨描绘出了早梅盛绽时纤美明媚的姿态。 “一树”之“一”,实作“满”解,淋漓地道出了梅花之繁茂、缤纷,极言其多;“寒梅”之“寒”点出物候,暗指仍处凛冬,与诗题之“早”相应。“白玉条”为比喻,寥寥三字,却将早梅的洁白莹美、清丽多姿尽数道来,形具而神生,惟妙惟肖。

次句,诗人笔锋自然顿折,不再写梅,转而对梅的生长环境做了浅实而明晰的描绘。草木本无知,在诗人眼中,这早梅偏就有了知,不慕繁华、不慕热闹、不择熙熙攘攘的“村路”扎根,独独选择了清冷的“溪桥”傍身。“迥临村路傍溪桥”,“迥”之一字,描绘出了早梅选择的与众不同,也描绘出了诗人的讶异之情;“傍”则以拟人的手法淋漓地描摹出了早梅有知有情的妙态;而且,远离繁华,崇慕清冷,遗世独立的选择,本就是对梅不争、不羡、高洁傲岸品格的一种暗颂。

三、四两句,诗人笔锋再折,由梅及人,写到了诗人喜见早梅后的心绪起伏。“不知”含意外之意,点明了偶见“先发”之“花”的惊诧欢喜;“疑是经冬雪未销”则是对这种心绪的进一步铺展诠解。“疑”字传神,将诗人惊见早梅的喜悦与不可思议之情渲染到了极致。“雪未销”则与前句之“白玉条”相应,不仅描摹出了梅的清洁姿态,亦以雪喻梅,借疑梅如雪之实赞了梅的高洁傲岸,妙趣天然,可圈可点。

江 梅

唐·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 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 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 郁嵯峨

【注释:】

①绝知:明知。

②元:原本,原是。

③巫岫:巫山。

④嵯峨:形容山势高耸险峻。

【赏析:】

杜子美、李太白双星并耀,绚烂了半个盛唐。相比于落拓不羁、崇慕浪漫瑰丽的太白,以诗明史、漂泊流离的杜子美,诗歌落处,却又别有几分浅浅的愁、淡淡的伤。

《江梅》算不上杜子美的代表作,可那以梅为引、字里行间流溢的惆怅与乡思,却总令人慨然动容。

首联,诗人起笔极妙,短短十字,已将梅花之次第尽述。“腊前”“年后”的时间递进,“破”与“多”的数量转折,两个“梅”字的呼应重叠,无形之间,便已引人入胜。

颔联,顺承首联之“年后多”,慨言“春意好”的同时,却又笔锋顿折,因春而“愁”,春愈早、愈好,客愈怅、愈愁。

颈联,宕开颔联,以愁着眼,以梅落笔,“雪树同色”极写梅开之早,“江风自波”用以言愁。且微波的江水,与随风漾动的梅花两相生发,既不显凝滞,又以江映梅、以梅映江,写出了江梅独有的丰致,恰与诗题相契合。

尾联,诗人笔锋再宕,以“故园不可见”暗表乡思,“巫岫郁嵯峨”备言愁长,遥应颔联,言情之余,更为江梅平添了几分朦胧忧郁的底色。

全诗首句以“梅”起笔,及颈联写“江”,巧言妙语,构思之精,尤可称道。虽“一切景语皆情语”,但寄意抒情、咏物怀思至这般浑然无迹的地步,实难做到。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 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 有暗香 来。

【注释:】

①凌寒:冒着严寒。

②为:因为。

③暗香:梅花的幽香。

【赏析:】

《梅》是王安石改革失败、罢相退居之时作的一首五言小诗,格调清致、意味悠远、语言朴素、不事雕琢、托物明志、妙韵天然。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描摹梅傲放之姿。“数枝”明言“独自开”的梅花并不多,“独自”则暗点了梅之不惧流俗、孤芳凌寒的刚强姿态;“墙角”述梅开之幽僻简陋环境,在昭显梅花绽放之可敬可贵的同时,也暗暗应和了梅之孤洁,照应了“独”。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紧承前句,进一步对梅之妍态香姿做了描摹。

“遥知”应“暗香”,有“暗香”虽淡却远传之意;“不是雪”,以雪拟梅,暗藏“非雪而似雪”之意,既点明了梅之色彩莹白,又以雪衬梅,彰显了梅之纯风净骨。“为有”与“遥知”相合,为因果倒装,点明“遥知”的因由;“暗香”不独描绘出了梅香之清浅、不闻名,又别有几分梅开胜雪的赞叹之意,语言深幽,耐人寻味。

且雪里白梅,不独在言花,实际也在写人,白梅不外是王安石自喻。朝廷内外,荆棘满布,改革环境之艰,前所未见,就如这冰雪相覆的凛冬。然而,从始至终,哪怕改革败了,王安石的信念却一直都未曾变,他清高、他耿直、他刚介、他不愿流俗,“独自”“暗香”说的又何止是梅,而是人啊!虽在“墙角”,绽不过“数枝”,却仍“凌寒独自开”的不正是那逆流而上、迎风冒雪、希冀能改革图强的有志之士吗?

全诗朴素,蕴藉之中却多有留白,越是回味,越觉悠长,千古名篇,自非虚传。

红梅三首(其一)

宋·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

自恐冰容 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

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 未肯随春态,

酒晕 无端上玉肌。

诗老 不知梅格在,

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释:】

①冰容:形容女子纯净洁白的面容。《剪灯馀话·至正妓人行》:“冰容反惧脂粉浣,香体匪藉沉檀浴。”

②寒心:情绪受到打击而灰心。

③酒晕: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清黄景仁《十四夜赵舍人秉渊招集酒后偕步灯市》诗:“眼芒旋落酒晕奇,谈绮烘成烛花巧。”

④诗老:指石曼卿,是苏轼的前辈诗人。

【赏析:】

东坡一生旷达,诗风豪迈,宕拓不羁,无论咏物写人,都自带几分洒脱之意,咏梅之篇,亦不例外。

《红梅》是东坡所作一组七言律诗,共三首,此诗为第一首。

诗首联,以拟人入韵,以红梅比美人,情致盎然。“独开”点明百花已凋之实,“怕愁贪睡”言明“开迟”之故,“自恐冰容不入时”又道出了“怕愁贪睡”的因由,上下两句,因果循环,丝丝扣连,颇见精致。

颔联首句,“故作”二字,承上启下,“小红桃杏色”率言红梅之娇丽鲜艳,应一“红”字。次句,笔锋转折,意味递进,直说虽然为了“入时”,梅花“故作”红妆,但其傲雪凌霜、冰清玉洁的本质却从未改变。此处,“尚余”二字,落笔极是巧妙,若隐若显,足见功底。

颈联,诗人笔落淡丽,对红梅做了更深层次的阐述与回护。它“寒心”依旧,不曾“随春”,之所以露出犹春般的红晕,不过是被酒晕了娇颜。一个“未肯”,一个“无端”,前后相辅相成,以拟人之妙,将红梅的坚定及与众不同写得惟妙惟肖。

尾联,诗人笔锋转折,由叙而议,以议抒慨,对以有无“绿叶”“青枝”来分辨红梅与桃李的老诗人的诗做了批评,并借此着意点出了“梅格”之所在,为颈联补笔,回归赞咏梅“雪霜之姿”的本意,巧思妙语,足堪回味。

梅花落

南朝宋·鲍照

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 ,露中能作实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 零落逐风飚,徒有霜华 无霜质

【注释:】

①作花:开花。

②作实:结实。

③尔:指杂树。

④霜华:即前句“霜中能作花”的简称;华,古同“花”。

⑤霜质:原来指梅花抵御寒冷的能力,借指抵抗恶劣环境的本质。

【赏析:】

古来咏梅之诗实多,如鲍明远(鲍照字明远)《梅花落》者却鲜少。

诗为杂言诗,虽沿用了乐府旧格,却别出新意,语句错落,构思巧妙,言语流丽绚美,情思飒飒,自见章法。

诗一二两句,开门见山,直抒胸臆,直接点明了喜梅、赞梅的态度。“中庭”之中,树木繁茂纷杂,以“杂树”居多,但诗人却不爱杂树,偏要为梅“咨嗟”,态度鲜明,毫无迟疑,可见对梅喜爱之深。

直言喜爱之情后,诗人笔锋一宕,用拟人的手法,问答的方式,另辟蹊径,以“问君何独然”承上启下,对喜梅花、厌杂树的原因作了深入具体的阐述。“念其”两句,状的是梅,以“霜中作花”“露中作实”,凌寒且耐寒,极赞梅之品性高洁;“摇荡”三句,状的是杂树,杂树虽繁茂,但必倚赖春风、谄媚春日,喜依傍、不独立,纵使有一二树木能在霜雪中绽放,但终归“徒有霜华”,不过转眼,便凋零随风,比之经冬皆傲雪的梅,自然逊色几多。

当然,一切托物之语,不外人言,“杂树”也好,“梅花”也罢,其实都不过是比兴之表象。诗中之“杂树”不独指树,也指碌碌无为、无节怯懦的士大夫;“梅”也不独指梅,而是许多品性高洁、不流于俗的贤人隐士的指代,喜梅即喜人。全诗态度鲜明,情感沛然,一褒一贬,相对相照,既有托讽之意,又抒宕拓之情,且情感鲜明强烈,令人震撼不已。

雪 梅(其一)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 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释:】

①卢梅坡:宋代诗人,自号梅坡。

②降:相让。

③阁:同“搁”。

④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孰高孰低。

【赏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宋时,诗坛百花齐绽,一派蓊郁繁华。卢梅坡之名,一向不显,其诗,存世者也不过寥寥,然,便是这寥寥数首,成就了他的千古诗名,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便是这首《雪梅》。

全诗立意新奇,语言别致,格调清婉,既具理趣,又有情趣,情理交融,雪、梅相争相映,殊是难得。

首句,诗人以“梅雪争春”切题、点题,开篇即予人耳目一新之感。

梅与雪,常相伴而现,以梅映雪、以雪彰梅为诗文常态。此处,诗人却别出机杼,巧妙地让梅雪相争,而且“未肯降”,谁都不服输,于是,便引出了后续的种种。

次句,“骚人阁笔费评章”,在述实的同时,承上启下。梅雪秋色平分、各专胜场,古之骚客文人均难以断其优劣,唯有为此“阁笔”,诗人也如是。

三、四两句,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对梅与雪作了比较,详细阐述了“费评章”的原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色莹洁、无瑕纯粹,梅花虽也白皙可爱,却要稍逊一筹;梅花有浅香萦鼻、芬芳沁人,雪却没有:两者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所以高下难分。但雪可为梅添色、梅可为雪添香,两者若不争而互助,取长补短,却能绚烂春日。

细细品读此诗,咀嚼再三,不难看出,诗人名是写争春,实际上却是在劝人各自裁量、取长补短、成人成己,巧思妙语,嘉言嘉理,意味自见悠长,千古流传,自也应当。

早 梅

唐·柳宗元

早梅发 高树,迥映楚 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 晓白。

欲为万里赠 ,杳杳山水隔。

寒英 销落 ,何用慰远客。

【注释:】

①发:开花。

②楚:柳宗元当时身处永州,这里以前属于楚地。

③滋:增加。

④万里赠:指给远方的朋友捎去一枝梅花。南朝宋陆凯从江南给长安的朋友范晔寄去一枝梅花,并赠诗一首:“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⑤寒英:指梅花。

⑥坐:徒然。

⑦销落:凋谢,散落。

【赏析:】

柳河东之诗,向来清峻爽朗、精工丽致,简淡朴拙中自带一股沉厚隽美的韵味,《早梅》亦不例外。

诗首联,“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起笔飞扬,简明中总萦三分阔远。一个“发”字,既栩栩如生地描绘出了早梅蓬勃盎然、昂首绽放的姿态,亦写出了一种豁达高旷似“能开天地春”的神韵,衬以“楚天”的辽阔背景,开篇即醒目非常。“高树”既是实写,亦是虚写,字里行间,诗人绘的不独是现实中映托碧空、出尘脱凡的梅树,亦是理想中那行高于人、不流于俗的自己。两句,一前一后,粘连有致、有序,足见诗人笔力之健。

颔联,诗人笔锋顺次递进,由遥看、整观,转而近看、详述,对早梅的香与色做了形象的描摹。北风凛冽,梅香凭风远扬、飘溢四方;繁霜寒重,梅花不以为忤,反以霜为哺,滋养出一片莹洁。含蓄的笔墨,明了的词句,无形之间,便将梅不畏严寒、傲雪凌霜、孤高清逸的品格与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梅既如斯隽美高洁,诗人赏梅观梅之余,不由浮想联翩,往事如潮纷涌,对故友的思念也再难抑制。他想将眼前之梅与友人共赏共享,希冀能折梅相赠,然而“杳杳山水隔”,万里之遥,终归是无法通达,于是,慨然而叹“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梅花早绽,亦早凋,寒英销减,徒增无奈,坐而叹息,难慰远客。诗人由梅之遭逢,不由联想到了自身的遭逢,被贬永州,忧谗畏讥,辛苦飘零,与这早梅何其类似。于是,怜梅惋梅便也是怜己惋己,个中未明之意、未表之情,且吟且诵,层层递进,更觉隽永。 Oj5pYS/7hPBc9DnQ1XNlkUkGLonLCvF7XH/imxkDux4yUzXwwX5jlXlmUQqp7xg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