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译本序

莽莽的热带原始森林,神奇无比的动物世界,就已经令人无限神往了,而更加引人入胜的是,这个动物世界里有一个闻名世界的狼孩,他叫毛葛利。母狼腊克沙用乳汁把他喂养大;棕熊巴鲁教给他“丛林法规”和各种鸟兽的“要语”;曾经在国王的兽笼里生活过的黑豹巴格伊拉给他传授捕猎技能和生活经验。他遭受过猴子们的绑架,最后大蟒蛇喀阿把他解救了出来。他同丛林居民经受了百年未有的干旱的磨难,听了动物世界的“创世记”,亲身体验到“丛林法规”的威力。他凭借自己的智慧驱赶走了排山倒海般的水牛大军,踩死了丛林恶鬼——老虎希尔汗。他指挥大象哈蒂捣毁了一座作恶多端的人拥有的村庄,让丛林把它吞并。他目睹了人为财死的经过,后来又用他的智慧挽救了狼群,消灭了野狗,一直到他十七岁的时候,一种莫名的春天的冲动驱使他奔向人间。最后他成了一名出色的护林员,成了家,并有了孩子。这一切,通过英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吉卜林的生花妙笔描绘出来,使这些故事成了世界文学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1865年生于印度孟买,父亲是孟买艺术学校的校长。吉卜林从小就熟悉印度的自然风光和民间传说。六岁时,他被送回英国上学,十七岁时又回到印度,担任报纸编辑,并开始发表作品。后来,他周游过亚非欧美的很多国家,1936年在英国逝世。英国政府和各界人士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诗人角为他举行了国葬。

吉卜林是诗人,又是短篇小说大师,他一生出版过八部诗集,四部长篇小说,二十一部短篇小说和故事集。此外还有大量的散文、杂感、随笔、游记、回忆录等。他曾拒绝接受“桂冠诗人”的称号和其他国内荣誉,1907年,他因“观察的能力、新颖的想象、雄浑的思想和杰出的叙事才能”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这里的十六篇故事充分体现了他这几方面的特色。

吉卜林的众多作品中最受读者欢迎的无疑就是《丛林故事》了。《丛林故事》出版于1894年,收入《毛葛利的兄弟们》《白海豹》等七篇故事。《丛林故事续集》出版于1895年,收入《恐惧是怎么来的》《夔鲲》等八篇故事。这些故事都是他1892年娶了一个美国女子为妻在美国生活的四五年间写成的,最初是零散地发表在美国或英国杂志上的单篇故事。虽然成书时冠名为《丛林故事》,但一部分故事的背景并不是丛林。在1897年的“海外”版中,作者把这些故事重新编排,《丛林故事》收入以狼孩毛葛利为中心的八篇故事,又增加收入1893年出版的《许多发明》中的一篇——《在保护林里》,总共九篇。故事梗概在本文开头已经叙述过了。剩下的七篇与毛葛利无关的故事被编成了《丛林故事续集》。这种编排在后来的“苏塞克斯”版被沿用了下来。《丛林故事续集》中的七篇互不相干的故事情节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总体而言,这十六篇故事赞颂了人与动物身上的勇敢、坚韧、忠诚、仁爱、利他主义和为自己族类的共同利益而奋斗的优秀品质,谴责了贪婪、奸诈、残暴、自私等丑恶行径。故事中的大象、蟒蛇、豹子、熊、獴、海豹、家犬等动物都是以正面形象出现的,而老虎、猴子、豺狗、红狗、鳄鱼等则是反面形象,作者的爱憎异常分明。应当指出的是,吉卜林的有些著作因为殖民主义倾向为人们所诟病,但这部作品是无可指责的。

如同许多寓言故事一样,动物世界往往是人类社会的折射。在这里,兽语禽言都被译成人类语言,每个动物也都具有各自的姓名和个性。在动物世界,如同人类世界一样,有一种大家共同遵循的法规,这里也有真假、善恶、美丑的斗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里,人类的贪婪、残忍和荒谬,通过狼孩和各种动物的天真无邪的眼睛揭露出来,更显得饶有风趣。毛葛利尽管在动物世界里生活了十几年,但他的人性并未湮没在动物世界里,他受到动物兄弟原始、纯朴性格的熏陶,但人毕竟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他以自己的力量和智慧赢得了丛林居民的爱戴和尊敬,被奉为“丛林之主”,最后他终于回到人间,在保护林里当了一名出色的林警,成了人类文明社会的一员,却没有与原始纯朴的动物世界完全隔离。

吉卜林的《丛林故事》的魅力一百年来一直经久不衰,对于今天的中国读者来说,政治上要强调民主、法制,环境上要保持生态平衡,因此严格按照“丛林法规”生活的动物世界也会对我们有所启迪;目前的世界,环境污染,森林滥伐,公害无穷,在这种情况下,《丛林故事》无疑是一服绝好的清凉剂。

本书充分表现了吉卜林诗人兼小说家的长处,它诗文并茂,每篇故事前有序诗,后有歌谣,突出了故事的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些诗歌语句纯朴,音调铿锵,与曲折动人的故事相得益彰。译者在翻译这些诗歌时力图保留原来的韵律和格调。

本书的翻译,绝大多数语句采用直译,因为作者尽管把兽语禽言译成人类语言,但采用的词语往往代表了动物的观念,所以我翻译时注意到了这一点。如,不采用“自古以来”“许多年以前”之类的意译,而采用“自从露水出现以来”“许多雨季以前”的直译,译者还注意到动物用词的细微差别,如许多动物管毛葛利叫“Mancub”,即人崽,独有大蟒蛇喀阿叫他Manling,故译为“人仔”,以示区别,所以“人崽”“人仔”的交替出现为的是与原文有照应,并非是二字混用。另外,人名、地名、动物名字都来自印度方言,好在译者所遵循的原本专门有一页讲本书专有名词的读音,这样译名也就有所依据了,虽然这可以说是区区小事。译者尽管事事小心,但差错往往难免,还望读者大众批评指正。

我译的九篇《丛林故事》早在1991年就以《狼孩毛葛利故事集》为题出版了,后来陆续出版过七个版本,书名也不尽相同,基本上都是出版社编辑为了避免雷同而稍加更改确定的。《丛林故事续集》中的七篇故事则是新译,国内虽然出版过名称不尽相同的十五篇故事的全译本,但故事都是按照最初的顺序安排的,而这个译本则按后来更好的排序,前九篇构成了一组狼孩在动物世界里成长后来又返回人间的系列故事,比零散的故事更引人入胜,更能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而有了后面的七篇故事,也就补全了吉卜林的这部名著,再没有缺憾了。这也算是这个译本与其他几种全译本的不同之处吧。

译者
2015年1月 Relf5OPFlY8YuzKCPD1zwb306HWDQq0IeB9BM6Xd4Ogv97gC5GeBITm3fUUgcHZ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