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研究资料》于1976年10月创刊,内部发行,由文物出版社出版,最初的负责人是从《光明日报》调来的金涛,参与编辑的是我。但创刊之初出于慎重,不仅鲁迅研究室主任李何林要过问,而且国家文物局王冶秋局长也要亲自进行终审。我至今仍记得王局长一边抽着中华牌香烟,一边用铅笔在稿样上批画的模样;又听说他参加人大会议时也带着“资料”的清样。这一辑《编者的话》宣布了创刊宗旨:“本刊是以资料为主的内部刊物,为学习、研究鲁迅和鲁迅著作,以及编写鲁迅年谱、鲁迅传提供资料。本刊将以主要篇幅,发表关于鲁迅生平史实、鲁迅著作背景材料以及新发现的与鲁迅有关的革命文物等方面的文章,陆续刊登鲁迅生前友好以及与鲁迅有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各方面人士的回忆录、访问记。尽管其中有些人的政治状况已发生变化,但由于他们同鲁迅有过一定的接触,对他们提供的某些有用的资料,本刊仍酌量选登,以供内部研究参考。这些资料由于种种原因不一定正确和准确,希望同志们注意比较鉴别,请勿公开引用。”文末注明的时间是1976年10月19日,其实《后记》初稿完成于粉碎“四人帮”之前;由于形势风云突变,云开雾散,所以临时加上了要团结在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三要三不要”(“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的政治表态。为表达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粉碎“四人帮”的感激之情,开卷首篇重刊了叶剑英于1940年10月19日在重庆《新华日报》发表的《我也来纪念鲁迅》。本辑还发表了周建人、许寿裳、曹靖华、冯至、唐弢、赖少其、茅盾、胡愈之、冯雪峰等鲁迅同时代人的回忆,以及许广平11篇未曾结集的文章。新露面的作者只有三个:我,如今以研究蒋介石日记而轰动史学界的杨天石,还有一个署名为“余延石”的——这是复旦大学语言教研室的集体笔名。
编完第1期之后,金涛重回《光明日报》,《鲁迅研究资料》的新负责人是荣太之,我仍尽协编之责。1977年11月,即相隔一年之后,《鲁迅研究资料》第2辑出版。这一辑刊登了新发现的鲁迅书信共37封(包括致外国友人3封),以及周恩来、陈毅等纪念鲁迅的诗文。本辑所刊的谈女师大风潮和刘和珍烈士的文章,是我在“文革”后期采访的资料。《鲁迅研究资料》第1、2辑出版时,正值拨乱反正的关键时期,当时的学术刊物寥若晨星,所以《鲁迅研究资料》印行70000余册仍供不应求。香港很快就出现了盗印本,在海外广泛发行。学术界对这两辑刊物交口称赞。
《鲁迅研究资料》第3辑于1979年2月出版,刊登了鲁迅书信15封,其中新发现的有12封;还刊登了鲁迅辑校古籍序跋,后来经增补,成为《鲁迅全集》中的《古籍序跋集》。《鲁迅笔名研究》栏目和《回忆录·访问记》栏目内容非常丰富。许羡苏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文是我从鲁迅博物馆资料部调出来的,在文字上作了不少润饰。后来有好事者对鲁迅与许羡苏的关系作了不少臆测,其实这篇回忆已将两人的交往情况介绍得相当清楚。这一辑还刊登了何思源先生的《回忆鲁迅在中山大学的情况》。有一次我在北京三十五中的颁奖典礼上见到何鲁丽同志,其时她已经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我特别提及她父亲的这篇文章。何鲁丽很感兴趣,表示要抽空到鲁迅博物馆参观。
1980年1月,《鲁迅研究资料》第4辑由内部书刊改为公开出版物,出版单位由文物出版社换到天津人民出版社,发行量仍达17500册。那时我被调到“年谱”组,跟李允经一起为鲁迅北京时期的年谱定稿,接替我的是从资料室调来的张杰。这一辑卷首《鲁迅谈二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运动言论选》就是张杰选编的。荣太之跟张杰合编至《鲁迅研究资料》第15辑。此后荣太之被调走,第16辑由张杰单独编辑。《鲁迅研究资料》学术质量虽然相对稳定,但由于市场形势变化,印数锐减,第5辑只印了4300册,第6辑下跌到2400册。此后,印数一直在3000册上下浮动。
从1986年9月出版的《鲁迅研究资料》第17辑开始,编务由鲁迅研究室副主任赵淑英负责。1988年10月,《鲁迅研究资料》第18辑改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版权页出现了编辑工作人员名单:编委8人,由鲁迅博物馆的馆领导和研究馆员组成,责任编辑署名赵英(即赵淑英)。但是《鲁迅研究资料》的编委跟一般刊物的编委一样,并不务实,编校之责主要落在赵英身上。作为研究室主任,我也参与了终审,并策划了一些栏目。
从1976年10月至1991年12月,在这15年中,《鲁迅研究资料》共出版了24辑,刊登了680万字的资料和文章。像周作人早年日记、书信,鲁迅和许广平收藏的同时代人书信,新发现的一些鲁迅书信(包括鲁迅、茅盾合编《草鞋脚》资料),鲁迅《中国小说史大略》整理本,鲁迅博物馆收藏的章太炎、许寿裳、钱玄同、刘半农、胡适、郁达夫书信,以及一大批珍贵的鲁迅回忆录,都是由《鲁迅研究资料》首次披露。后来,由于直接跟鲁迅研究相关的史料越来越少,鲁迅博物馆的业务经费捉襟见肘,相关资料、文章又可以提供给《鲁迅研究月刊》发表,《鲁迅研究资料》出至第24辑终刊。这一辑的印数下降到了1650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