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4哪怕我们在正道上前进得慢一点儿,也比走岔路而绕不回来的好

原典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其实人生无非两个标准—选个对的,做个老的

在我们每个人短暂的一生中,总是充满了某种演化的过程。如果你愿意,可以称自己在进化,当然也可以说这是一种演化。很多朋友之所以在夜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是因为自己被某种隐隐的不安笼罩着。是什么令你感到不安,以至于不能安然入睡?又是什么令你晚上很容易被梦惊醒?除了呼吸道阻塞外,影响自己的心魔是什么?

孔圣人认为,人生大致有六个关卡需要冲破,这六个关卡实际上是帮助我们通向真正自由之路的节点。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从当下的情况来看,十五岁大概是人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年龄。如果在我初中毕业的时候,有人告诉我:“从现在开始,你要立志成为一个终生学习的人。”我想将来的自己,一定会非常感谢他。

世界充满变化,我们可以以不变之道性,演化为学习力而应对之。

庄子在讲“学海无涯,回头是岸”的时候,讲的是要明天心、道心。孔子讲十五岁立志于keep learning—持续学习,讲的是哪怕你明了道,在业务上、习性上、知识上、能力上……还是需要反复打磨。

当我们立下“我想这辈子和自由同频,和一切想获得的东西同频”的目标之前,是需要演练的。十五岁到三十岁这个阶段,就是一个不断地学习、演练,并且立下志向的过程。在今天看来,大概就是大学毕业、研究生毕业的几年内,换了几个不同的岗位,找到了自己人生方向的确立点,我们称之为锚。

有的老师解释“三十而立”,是立下了自己学习的志愿。对大部分朋友而言,三十岁定下自己的人生方向,在一个领域里“深耕”,是非常重要的。

小梁在三十岁的时候进入互联网公司工作,如果那时我决定这辈子只做互联网,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决定,但我在三十五六岁的时候,终于定了下来—要以传统和经典文化的当代解读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换句话来说,三十五六岁而立,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孔子在三十岁时定下了自己人生方向的锚,到四十岁的时候就可以不惑了。什么叫惑?或者这样,或者那样,心中总是有选择的意愿时,叫惑。“四十而不惑”的意思就是,当我们在四十岁的时候,知道了自己的能力边界,知道了自己的方向,不再犹豫、不再彷徨,这时生命的意义反而变得长久了。

其实人生无非两个标准—选个对的,做个老的。在三十岁左右选定好自己一生做的事情,在某个领域一直“深耕”;到四十岁的时候,已经做出一些成绩了,不犹豫,不放弃,不生气,不哭泣,一直坚定地走下去,这就叫不惑。

有一次,我们在某条高速公路上由于堵车行驶缓慢,小梁就想,不如下去走辅路,或许可以避免这段堵车之苦。结果下去之后,遇到一个分岔口,后来又分、又分、又分,向左、向左再向右……走着走着,发现离主路越来越远,好不容易回到主路上,发现当时和我们一同堵着的没有出主路的朋友早已在我们前面几十公里了。

我们有时哪怕在正道上前进得慢一点儿,也比因为走种种分岔路而绕不回来的好。巴菲特说,要选择那些“雪道”够长的公司,像滚雪球一样,持续做,总能做出一些成绩来。

前些年,很多传媒行业的朋友(尤其是电视这方面的)灰心丧气地说:“互联网时代来了,我们这些做内容的人还有什么用。”其实不用担心,你看现在最好的电视人还是找到了自己的自媒体方向,或者去BAT找到了自己的角色,依旧是做内容。因为你的坚持,你的精益求精,所以哪怕在赛道上前进得慢一点儿,最终也在持续地前行。

所谓不惑,就是不要犹豫自己的选择。选个对的,或者不错的事,做个“老人”,一直做,它的复利效应是很大的。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你要踩得住那块关键的垫脚石

人到了五十岁的时候,大概就应该“知天命”了—知道最终的结局后,反而更加愉快地活在当下。最精彩的例子就是乔布斯,他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五年,已经明白赚再多钱也没有意义的情况下,创造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iPhone 3G、iPhone 3GS、iPhone 4等一系列产品。

为什么?因为他已经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于是已经不再考虑死后会怎么样了,而是当时喜欢怎么做,就纯粹地怎么做。谁合适这份工作,就用谁;谁不合适,就放弃谁。他认为应该怎样就怎样,他想怎样搭建公司组织结构就怎样搭,他想穿透五层管理直接到最底层就穿透,他也不受什么公司、企业、文化、组织架构的影响,也不管投资者怎么看他……每次开发布会的时候,都花费很多时间讲述产品如何、细节如何、用户体验如何……最后才说By the way—顺便说一句,我们今年赚了多少钱。

他为什么有那样的自由?因为已然知天命。

六十岁的时候就要“耳顺”,人们喜不喜欢你,早已壁垒分明。你再努力,也有不喜欢你的人;你再恶劣,也会有几个朋友。所以已经不会被赞同或否定的声音影响自己内在的达观。

到七十岁的时候,边界已经很清楚了。有了有限的边界,于是在边界里,自由就随心所欲了。这个边界并不在外,而在内,使得一个人进退得当,知道高兴有边界,知道悲伤有边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种状况叫作“从心所欲,不逾矩”(矩,就是对世界的潜规则已经了然于胸,它已经幻化成你行为的一个自由的边界)。

你会发现,这六个节点,其实是孔子为我们描绘出来的人生获得自由的攻略—不抱怨,不后悔,内心自由、达观。所以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需要有不同的my stone,而且要踩得住那块关键的石头。

获得自由的终极方法是,知道边界之后,以不动的方式获得全然的自在状态

小梁在做《睡睡平安》这档节目时,在夜空中和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隔着耳机交流,似乎我们已经很熟了,但我并不知道他是十五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还是七十岁。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大致总是要有一些不同的节点。

当我们心里知道所有节点的最后,是通向内在对各种情绪、状态、边界比较了解以后而保持在中间那了了分明、如如不动的自由境界时,才能了解原来获得自由的终极方法是,知道边界之后,以不动的方式获得全然的自在状态。

就像庄子在《庄子·内篇·德充符》里和大家讲的,有一个人,平时不关心你,坐在你身边不会给你带来压力;甚至他来看望你,如果你忙,他自己坐一坐就走了,也没有让你感到愧疚,他也不觉得有什么需要解释、说明的……这是真正的自由,而这种自由恰好是因为你定得住才获得的,就像黑夜带给我们的安定。

晚上,我们深深地陷在床上,当身体慢慢地放松,不再动的时候,那个自由而奔放的灵魂就会慢慢涌现出来,你只需要看着他,就可以了解真实的自己了。定在那里获得自由的方法,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核心。

一天就是一生的一个浓缩,孔子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与你晚上从心所欲而不动—不逾越床的边界,只是自己安定地睡在那里而获得的自由是一样的。

原来所谓的自由,无非就是在年轻的时候,定下自己持续学习的方向;在中年的时候,选定了一个方向,然后以某种边界感和确定感持续前行;在老年的时候,最终把这种边界感化为自己内在的意识,甚至把你放在任何地方,都不再影响心灵的自由,你就会回来了。

一天如此,一生亦复如此。 fqkTBLMetSSuShpwKqvlSfLVXGMFBeM61RxmXIutaxz3bxsHpgAoJq6/L/idT3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