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 第六节 |
美国看苏联解体

美国选择了两个“应力点”来安放炸药——波兰和阿富汗。两个点,一南一北,一冷一热。

从成立的那一刻开始,苏联的身上就一直潜藏着一个隐患——几乎所有的战略要地都是“新收之地”。这个隐患最终在1991年前后彻底爆发,导致了苏联解体,也使得俄罗斯的国运彻底发生逆转。

1922年成立的苏联是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除作为主体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之外,另外14个先后加入的加盟共和国,在历史上和俄罗斯产生渊源的时间至多不过二三百年而已,成为苏联领土的历史则更短——譬如西乌克兰并入苏联是1939年才发生的事情,摩尔多瓦并入则是1940年的事。

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人可能会想到“侵略”这个字眼,其实对于欧洲各国间的主权问题我们大可不必去追究是非曲直。欧洲历史说白了就是一部西方版的春秋战国史,伴随着战争,一块土地在几百年里几易其主或是分分合合,对欧洲人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所谓归属问题连他们自己都说不清楚,而各个民族间的历史恩怨更是盘根错节。 我们只需要知道,俄国的崛起始于近代晚期,这导致在美苏冷战来临的时候,苏联依旧没有完成对“新收之地”的消化吸收。

这14个加盟共和国对苏联来说不仅仅意味着512万多平方千米的国土(约占苏联国土面积的1/4),更是14个战略要冲: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是俄罗斯核心地区面对西欧的战略纵深,直接保障着莫斯科的安全;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保障着苏联在波罗的海的入海口,同时从侧翼保护着最大的港口城市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的地缘安全;外高加索三国(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所在的高加索山区是苏联西南方向唯一的天险,屏护着苏联腹地,也是苏联通向西亚的战略通道;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既是战略纵深和资源产地,更是连接亚、欧的战略通道,是帮助苏联成为超级大国的根基所在。

而这14个战略要冲,偏偏都不是特别稳定。其实当时作为苏联盟国的其他华约国家也普遍存在这个问题——各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说到底是随着苏联红军一起到来的,加上欧洲各国几百年来的历史积怨,局面不稳定也就不足为奇了。1956年苏共“二十大”会议上,赫鲁晓夫做了彻底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随后在匈牙利便出现了动乱。受这一事件的影响,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及乌克兰的民族分离运动迅速蔓延开来,只不过当时苏联国势仍旧处于上升阶段,靠软硬兼施的手段,这些动乱最终还是被一一弹压了。苏联内部民族矛盾潜藏的不稳定在此却表露无遗。

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逐步走出了越南战争所带来的阴影,开始整体复苏。同时,苏联在经济、地缘两方面的劣势开始逐步显露出来,美国对苏联的“战略进攻”也随即开始。

如果要拆除一栋大楼或是桥梁,最好的办法是找到它的应力点,这样你只需要少量的炸药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炸掉它。对于一个国家也同样如此,而当时美国所要做的,正是炸毁“苏联”这栋大楼。

美国选择了两个“应力点”来安放炸药——波兰和阿富汗。两个点,一南一北,一冷一热。 波兰是苏联华约盟国中最大的一个,一旦发生问题,对其他华约国家将起到极大的“表率作用”。 此外,波兰与乌克兰西部接壤,后者对苏联来说,其价值不亚于东北三省对于中国。而从历史上说,西乌克兰与波兰有着极深的历史渊源,故波兰的变故必然会波及乌克兰。

波兰的价值还远远不止这些。从20世纪70年代起,波兰已成为仅次于苏联的东欧最大农作物生产国,马铃薯和黑麦产量居世界第2位,甜菜居第5位。如同西方国家有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欧共体一样,华约国家当时也有自己的经济组织,即经济互助委员会。华约国家的这种经济组织形式远比西方国家的同类组织要严密,各个国家在经互会中都有明确的分工角色,而波兰在其中所负责的恰恰就是农产品。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混乱局面最终影响到了波兰的农业经济,这就好比一部机器的一个子系统出了问题会随之引发一连串连锁反应一样,经互会的其他成员很快受到波及,这其中也包括苏联本身。混乱也由此蔓延开来。

1978年,波兰裔的保罗二世在美国情报部门的推动下成了历史上第一个非意大利籍的教皇。借助保罗二世在波兰的影响,天主教势力开始大举向波兰进行渗透。与此同时,曾经掀起“波兹南事件”的团结工会在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的支持下也重新活跃起来,通过他们,连波兰军队总参谋部的高级军官都被中情局策反了。由此开始,当时领导波兰的波兰统一工人党的执政地位一步步动摇起来。

在波兰危机愈演愈烈的同时,南边的阿富汗更加惨烈。1978年,原本亲美的国王查希尔在宫廷政变中被自己的堂兄达乌德亲王推翻,这之后阿富汗人民党作为“黄雀”推翻了达乌德,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开始奉行对苏一边倒的政策。然而好景不长,人民党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外部势力渗透(西方情报部门和沙特阿拉伯),使得阿富汗在1979年之后陷入动乱。1979年12月17日,苏军特种部队对阿富汗展开了一次突袭式的军事行动,击毙了当时在美苏之间摇摆不定的阿富汗总统阿明,长达10年的苏阿战争由此展开。

事实上,阿富汗战争更像是苏联的一个被动行动——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在美英等国情报机构的支持下,沙特等海湾国家一直在对苏联的五个中亚加盟共和国进行宗教渗透,宗教人员甚至在苏军少数民族军人中进行传教。在完成世俗化改造之前,中亚五国同样是伊斯兰国家,这种意识形态渗透大大地瓦解了苏联对中亚地区的控制力。在地理上说,阿富汗此时不仅仅是全球争霸的战略要冲,对苏联而言,它更重要的价值体现在,它是抵御中东国家宗教渗透的唯一一道战略屏障。 9rUg1kBBifXxHQVPA8Gr7kYUFPKYpoC05kzPxhw+OF7/tiCxv6tV5Q7pNUSOp6T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