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希腊债务危机的缘起及其根本原因

2008年10月,全球金融危机来势凶猛。为了帮助希腊银行安全地渡过这次危机,希腊政府承诺可以为其提供至多280亿欧元救市资金。

当时担任希腊财政部长的乔治·阿洛格斯古菲斯表示,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挽救银行,以避免希腊经济受到此次危机的冲击,这些是欧盟国家协同合作以支持银行的一部分措施。他还强调,此项援救计划对政府赤字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而到了2009年10月初,希腊政府突然对外宣布2009年政府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为12.7%,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13%,这远远超出了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占国内生产总值3%和60%的上限。鉴于希腊政府的财政状况出现了明显的恶化,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将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相继调低,继而引发了希腊股市大跌的局面。还造成欧元对美元比价走低,希腊的债务危机由此拉开了序幕。

此前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风暴并席卷了全球,作为主权国家的希腊也出现了银根匮乏,导致很多人担心希腊会成为下一个规模更大的“次贷”源。由于主权信用评级被降低,所以希腊政府的借贷成本也随之大幅提高。从目前的情形来看,希腊政府必须在2010年紧急筹集到540亿欧元的资金;否则将面临破产的危险。为了减少赤字,希腊公开宣布将会大规模地削减公共开支、征税和减薪。然而希腊当前的经济不景气,国内的失业率大幅攀升,再加上政府削减财政赤字的努力已经影响到了十分脆弱的国民经济。就在2010年2月24日,约有200万希腊民众举行了有史以来该国最大规模的大罢工,抗议政府紧急削减财政支出的措施。

2010年2月25日,标准普尔评级服务公司将希腊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维持在“BBB%2B”,将其短期的主权信用评级维持在“A-2”不变,并仍然列入负面观察名单中。在近期内可能会再次下调其评级1档或2档,使其评级长期处于垃圾级的边缘。

希腊政府当年4月23日被迫向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救,欧元区随后启动了历史上的首次救援行动。据希腊媒体23日公布的民意调查显示,在接受采访的希腊民众中,有91%的人都担心启动救援机制会使得希腊政府施行更加严格的紧缩政策。

2010年4月27日,希腊主权的信用评级被标准普尔调低至“垃圾级”。

有分析家指出,从根本上说,希腊等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结构性的弊端,从而导致其市场的竞争力下降且财政入不敷出。再加上管理不善,日积月累便造成了深陷债务泥淖的局面。为了偿还到期的债务,已经债台高筑的希腊政府数月以来不断地发行新的国债,用借来的新钱还以前的旧债。为了筹集资金,年初发放的10年期国债利率高达6.25%,是作为欧元区基准的德国同期国债利率的两倍。而2010年3月底发放的一次50亿欧元国债,由于利率被定在8%的高位上,因此已筹得资金70亿欧元。但是对于债台高筑的希腊而言,如此高昂的融资成本无疑是雪上加霜,国际金融界都为希腊捏了一把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是什么原因使希腊债务缠身呢?这就要追溯到希腊力争进入欧元区及1992年问世的欧盟《马斯特里赫条约》。该条约规定1999年年初,如果欧元区成员国的预算赤字超过该国GDP的3%以上,将会被处以巨额罚款,政府债务的总额则不能超过GDP的60%。然而希腊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这种压力是难以承受的。出于无奈,希腊政府和银行动起了脑筋,其实希腊从未遵循过债务上限。不仅如此,它还对资产负债的真相进行掩盖,做账时曾经悄无声息地排除了巨额的军费开支和数十亿的医疗债务。出现危机后,欧盟统计局的专家们对其进行了重新统计,得出的结论是实际上希腊每年的预算赤字都超过了3%的上限。到了2009年,希腊的预算赤字已经暴增至12%以上。

截止到2010年的2月份,希腊的债务已高达2 940亿欧元。如果按希腊人口1 100万左右计算,那么人均负债为2.67万欧元左右,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是离谱的社会福利造成的。

对于社会福利众人都不陌生,几乎所有的欧元国家都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而希腊的社会福利真是让人瞠目结舌,比如公务员的未婚或离婚的女儿在父母去世后仍然可以继续领取其退休金;另外,公务员准时上班也可以领奖金。你可能认为公务员真是太幸福了,但是这样的幸福是会拖垮国家经济的。

对于希腊的经济状况,金融专家早有担心。但认为它毕竟规模有限,因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普遍采取着观望态度。欧盟财长在2010年2月开会的时候,仍然认为这是一国范围的问题。从而仅仅表明在道义上会予以支持,却没有付出实际行动。希腊期望得到声援,盟国仍然漠然置之,完全没有想要救援的迹象。3月18日希腊公开威胁,如果欧盟领导在一周内拿不出主意,它就要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救。欧盟这才开始面对现实,承认主权债务问题有蔓延的趋势,务必紧急应对。实际上不仅仅是希腊一个国家受到主权债务问题的困扰,之前已有冰岛危机,以及匈牙利等一些东欧国家的债务问题。3月24日,葡萄牙的主权信用级也被国际评级机构下降了一等。欧盟数个国家与希腊相似的财务状况再也掩盖不下去了,一个接一个地浮出水面。紧接着是西班牙和匈牙利,甚至还有人声称两年后就会轮到法国……根据市场预测,欧洲国家中存在的主权债务问题绝不是少数几个国家的个别现象,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对2009年下半年开始的欧洲和全球经济的复苏及金融市场稳定可能会造成实质性的负面冲击。让·克洛德·特里谢——欧洲中央银行行长在第40届世界达沃斯论坛举行期间承认在发达国家的经济中主权债务问题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令市场加剧动荡。

从市场角度来看,投资者的非理性投机炒作行为也是造成欧洲债务危机不断升级的重要原因。从目前情况来看,希腊政府最终破产的概率是微乎其微的。但是投资者仍然借机炒作,使希腊政府的融资成本不断被抬高。

需要说明的是,政府过度举债和欧洲国家普遍推行的高福利模式是引发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当前至关重要的事是如何管控好政府的债务问题。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各国政府都实施了极度宽松的经济刺激政策,政府债务的迅速膨胀加剧了债务风险的蔓延。而政府债务的风险主要有两种表现,一种是由于货币缺乏一定的灵活性,政府过度的举债多以主权形式反映出来,就像希腊这种情况;第二种是以主权货币贬值和国内通胀来将政府债务风险表现出来的。

希腊政府面临的另一大问题就是强大的工会,工会的宗旨原本是代表工人向资本家或政府争取自己的利益。但是也有走向极端的可能,即变成勒索雇主的工具。数十年来,希腊政府一直想将负债累累的国营奥林匹克航空公司给卖掉,但是却遭到了工会的阻止。后来出售最终成功,但是前提条件却是提供高额的赔偿金,并重新雇用4 600多名职员。

如果希腊政府展开大刀阔斧的改革,就必定会得罪其离谱社会福利制度下的既得利益者,如庞大的公务员队伍。这也是希腊政府迟迟下不定决心的原因,因为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使执政党在下次大选中惨败;另外,由于德国等欧元区的富国对国民的反对有所顾忌,因此在拯救希腊的行动上一直犹豫不决。德国阿伦施巴赫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有三分之二的德国人对政府出手拯救希腊持反对意见。

如今希腊的形势已经非常严峻,因此德国的默克尔政府即使明知国民持反对态度,也还是要出手相助。如果几年之后,希腊的债务问题没有好转的迹象,那么德国出现政党轮替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希腊的债务危机对欧盟、欧元区,乃至全世界究竟会产生怎样的“蝴蝶效应”还尚待观察。 JX9jQN3vBui4UfQH0hwrPmtpFjctRfjWOqMn/HyMS9LgdpXdK3tTzzrrSxBuuZ+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