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胡培翚著述考

一、胡培翚之著述

培翚一生致力于经学研究,留下的作品多为经学研究著作。据蒋元卿《皖人书录》 记载,培翚的著作有:

1.《研六室文钞》十卷《补遗》一卷。有清道光十七年(1837)泾川书院刊本;清光绪四年(1878)胡氏世泽楼重刊本附行状。

2.《研六室杂著》一卷 。有《皇清经解》本;《学海堂经解》本。

3.《仪礼正义》四十卷。有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木樨香馆刊本 ;清咸丰二年木樨香馆重刊本;清咸丰扬州汤香苑刊本;清同治七年(1868)苏州刊本;《皇清经解续编》本;《经学辑要》本;《四部备要》本。

今案:王锷《三礼研究论著提要》 著录此书版本有:(1)清咸丰二年木犀香馆印本(陆健瀛原刻本)。(2)清咸丰二年印本,清谢章铤校并跋。(3)清咸丰二年印本,清陈宝璐校。(4)清咸丰间苏州汤晋苑局刊印本,书前有道光己酉(1849)罗惇衍序,书后无跋及刊书年月。(5)清同治八年(1869)苏州汤晋苑局刊本,书首有罗惇衍序及陆健瀛于咸丰壬子(1852)九月“校刊仪礼正义序”,牌记曰“苏州汤晋苑局刊印”八字,书后有同治戊辰(1868)陆光祖序及胡肇智序,后附胡匡衷《仪礼释官》4册,二者合为2函24册,书前有“同治己巳重刊”字样,是知此本为同治八年(1869)重刊本也。(6)《皇清经解续编》本。(7)《四部备要》本。(8)《万有文库》本。(9)《国学基本丛书》本。(10)《国学名著珍本汇刊》本,据《皇清经解续编》本影印。(11)段熙仲点校本。

4.《仪礼宫室定制考》。《皖人书录》案:是书《胡氏书目》不载,《书目答问》云未见传本。

5.《禘祫问答》一卷。有《皇清经解续编》本;《艺海珠尘》本 ;《昭代丛书》本。

今案:关于《禘祫问答》的版本归属问题,后人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此书是培翚的祖父胡匡衷的作品 ;另一观点认为此书是培翚的作品 。清光绪十四年南菁书院刻《皇清经解续编》本《禘祫问答》载胡源瀚之跋语云:

《研六室文钞》中《与陈硕甫论禘祫书》有“拙著《禘祫问答》”语,其为竹村先生书无疑。乃家无传稿,子继广文见金山钱氏所刻书目,知此书刊入《艺海珠尘·壬集》。丁亥,来虞山就余,访钱氏书。余案:钱氏所刻《珠尘·壬集》,毁于兵火,馀所未见,此书惟吴江沈氏《昭代丛书》收之,而以与《侯国职官表》同刊,又误为朴斋先生之作。禘祫久为礼家聚讼,竹村先生有此实事求是之谠论,乃以传播未广,几于若存若亡,而钱氏、沈氏之刻,又互异其名,传之后来,将无所传信。余故特命写官竟录,以贻子继,亟谋刊布,并正其为竹村先生之书,以告天下后世焉。上元宗源瀚。

据此跋语,今人大都认为《禘祫问答》为培翚作品,本文从之。

6.《燕寝考》二卷 。有《皇清经解》本;《分经合纂》本;《学海堂经解》本。

7.《胡少师年谱》二卷(胡培系补)。有清光绪四年(1878)世泽堂刊本;清光绪十年(1884)重刊本;民国安徽通志馆抄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8.《郑公传考证》一卷。

见胡氏《汉北海郑公生日祀于万柳堂记》:“培翚春闱报罢,将出都门,墨庄宗兄邀宿斋中度夏,闲暇无事,遂搜取各书,与《后汉书》本传参考,补其缺略,成《郑公传考证》一卷。” 今未见。

9.《孔子编年注》五卷。

见于《清史稿》卷一百四十六、《志》一百二十一之《艺文二》所载

10.未成的著作:《仪礼贾疏订疑》、《宫室提纲》、《仪礼释文校补》。

培翚在《上罗椒生学使书》中曾叙及自己打算创作的作品有:《仪礼贾疏订疑》、《宫室提纲》、《仪礼释文校补》等。培翚拟创作此三书之初衷是为扶翼《仪礼正义》,其云:

贾氏公彦之疏,或解经而违经旨,或申注而失注意,其书相传已久,不可无辨,《正义》间亦辨及。然必悉加驳正,恐卷帙繁多,有失轻重之宜,因别为《仪礼贾疏订疑》一书。又宫室制度,非讲明有素,则读《仪礼》时,先于行礼方位盲然,安问其他?今以朝制、庙制及寝制为纲,以天子、诸侯、大夫、士为目;又学制则分别庠、序,馆制则分别公馆、私馆,皆先将宫室考定,而以十七篇所行之礼,条系于后,名曰《宫室提纲》,书成,拟冠于《正义》之首。又陆氏《经典释文》,于《仪礼》颇略,今拟取各经音义及《集释》以后各家音切,挨次补录,名曰《仪礼释文校补》,草创未就。

可惜,此三书在培翚有生之年未得以完成 ,实属憾事。

培翚著述,尤以《仪礼正义》为最著。该书为清代《仪礼》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赢得了后世学者的普遍赞誉,近人罗振玉对有清一代的《仪礼》学研究概括曰:“本朝治《仪礼》者,始于张尔岐《仪礼郑注句读》,厥后作者林立,蔡德(笔者案:“蔡德”后少“晋”字)《仪礼本义》、沈彤《仪礼小疏》、江永《仪礼释例》、凌廷堪《礼经释例》,并考证精核。至胡培翚《仪礼正义》乃集大成,于《仪礼》之学可谓毫发无遗憾矣。”

二、著述多关涉经义

胡氏著述,除《胡少师年谱》、《孔子编年》及《郑公传考证》外,馀者多关涉经义。即使像《研六室文钞》这样的文集,也大多谈论经义,具备经学特质,学术价值较高。杨向奎先生曾说:“培翚先生之《研六室文钞》亦多佳品,直可步武王氏四种。” 所言是矣。

《研六室文钞》前身是《研六室杂著》。阮元刻《清经解》时曾将培翚的《大夫二朝考》、《释钩》、《〈仪礼〉姑姊姊妹说》、《校〈仪礼·聘礼〉及郑注脱字》、《〈论语〉称诸异邦曰寡小君辨》、《庪悬浮沉解答马元伯》、《与张孝廉论礴阈橛捆》、《与家墨庄论丰字书》等八篇文章作为一卷收入,取名为《研六室杂著》。后来,培翚在《杂著》的基础上,从其先后三十年间所写的三百馀篇文章中再次挑选七十七篇与《杂著》合为一书,命名《研六室文钞》。培翚结集《文钞》是有标准的,其好友胡承珙之子胡先翰、胡先薀曾撰文交代《文钞》成书之缘起:“翰等间请梓其著述,吾师(笔者案:指胡培翚)谓:‘所著书尚须改订,惟说经之文,久思就正四方有道,而苦抄写不及,若以刻代抄,其可。’于是出所作古文,命择其有关经义者,得八十馀篇,编为《研六室文钞》十卷,授之剞劂。其无关经义者,虽已传于外,概命勿付梓,曰:‘此自为商质经义计,若以言文,尚须数年后,学力或有进地,再为续钞。’” 可见,《文钞》是按照“择其有关经义者”之标准选文的,此标准显然决定了该书的经学本质。

《文钞》计有十卷《补遗》一卷,内容涉及考释、考辨、书信、序跋、记、行状、墓志等。综观这些文章,多数确实是符合“择其有关经义者”之选文标准的。首先,卷一至卷五为考释、考辨、书信等内容的文章,其内容均为讨论“有关经义者”。卷六至卷十是有关序跋、记、行状、墓志等内容的文章,此类文章虽多数不直接讨论经义,但也间接关涉学术与经义,如卷六所收的《王石臞先生八十寿序》一文,培翚曾于文末解释曰:“古人集中不载寿序,此作私窃以为有关学术,故特存之。” 显然,该篇也与经义相关。

其次,《文钞》论经范围较广,具体涉及到《周易》、《诗经》、《仪礼》、《周礼》、《礼记》、《左传》、《公羊传》、《穀梁传》、《论语》、《尔雅》等儒家经典。当然,《文钞》选文多与礼学相关,如卷一之《东房西室疑问》、《〈仪礼〉为人后者为其本宗服述》、《〈仪礼·士冠礼〉钩钮注正读》、《释钩》、《〈中庸〉旅酬下为上解释疑》、《六经作自周公论》、《井田论》;卷二之《宗庙路寢明堂同制考》、《大夫二朝考》、《东夹西夹考》、《牖考》、《屏考》、《校〈仪礼·聘礼〉及郑注脱字》;卷三之《〈仪礼〉非后人伪撰辨》、《〈礼记〉寝东首于北牖下辨》、《〈仪礼·丧服记〉于所为后之兄弟之子若子解》、《〈周礼〉嫁殇说》、《〈仪礼〉姑姊姊妹说》、《养母不宜服斩衰三年议》、《河南余氏服议》;卷四之《与张阮林论礴阈橛捆书》、《与家墨庄论丰字书》、《与郝农部论庙寢书》、《与洪檆堂论舍采书》、《与费耕亭论继父服书》、《与陈硕甫论禘祫及国语注书》;卷五之《答夏心伯论黼韍书》、《庪悬浮沉解答马元伯》、《答洪筠轩论燕寢书》、《答张阮林论燕寢书》、《答家墨庄论燕寢书》、《答包孟开论燕寢书》、《答汤茗孙论本生祖服书》、《答章生遇鸿问韦弁书》;卷六之《读〈仪礼私记〉序》;卷七之《〈仪礼集释〉书后》、《〈仪礼经注校本〉书后》等,这些文章均与礼学相发明,“都属于‘三礼’范围。如牖考、屏考、路寝、明堂、东夹、西夹、钩钮、庙寝、禘祫、黼韨、燕寝等,胡氏对这些有关典章制度的专题,做了比较翔实的考释,为后人研究‘三礼’、窥探《礼》学这一高深莫测的殿堂,入门问径,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由于培翚结集《文钞》标准明确,故今人张舜徽先生认为该书“在清人文集中,最为纯粹”。 在这部“最为纯粹”的清人文集中,培翚谈经论典、辩论析疑惯用以经证经之法。胡先翰、胡先薀认为《文钞》之文“古劲闳深,实有汉、唐风味;其解经,不尚新奇,不事穿凿,惟以经证经,心得最多” ,此说深得《文钞》之旨。

《文钞》在考释、考辨之类的文章中对礼制名物的阐释颇为注重考据,且“书中所考订礼制名物,皆深求经注之间,不逞私见,故谨严精核者居多” ,特别是对东房西室、牖、屏、钩钮、黼韨、燕寝等礼制的考证,创获颇多。关于该书对礼制考证的总体情况,清代翰林供奉朱珔曾有过评价,他认为此书“释钩钮,论黼黻,考屏牗,解庪悬浮沉、礴阈橛梱,大抵皆礼之支流馀裔。君于文,援引赅博而条达明画,疏家拙涩之弊,屏除殆尽,纵遇钩孑,奏刀砉然,罔弗洞彻,是真为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者矣” ,所言是矣。培翚在《文钞》中常常提出新解,对《礼》学研究贡献较大。

另外,《文钞》中很多考证性质的文章如《〈仪礼·士冠礼〉钩钮注正读》、《大夫二朝考》、《东夹西夹考》、《牖考》、《〈仪礼〉姑姊姊妹说》、《养母不宜服斩衰三年议》等,大都被培翚征引到《仪礼正义》中,成了培翚《礼》学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见《文钞》确实是一部扶翼《仪礼正义》之作,具备经学特质。今人研究培翚及《仪礼正义》,《文钞》是不可或缺的资料。

培翚《燕寝考》专考燕寝之制。燕寝之制,礼家聚讼纷纭,难以定论。胡氏撰《燕寝考》,源于其读《诗·斯干》笺而悟东房西室专为燕寝之制,认为“郑《诗笺》已明言之,当以此为定说”, 后又参之《礼记·内则》《玉藻》及《仪礼·士昏礼》、《左氏传》、《尚书大传》等著作,知自诸侯以下,其燕寝皆东房西室。东房西室之制,室则东向开户,以达于房;房则南向开户,以达于堂。由堂入房,由房入室,而室之南无户。证之经传,皆合,而作《燕寝考》二卷。撰成后,培翚曾遍质诸人,从而引发一场关于燕寝之制的大讨论

培翚考证燕寝,用力甚勤,对先贤论燕寝之说,基本搜罗殆尽,曾赢得焦循的夸赞,称其“考订精密” 。培翚所著《燕寝考》,渊源有自,诚如其言:“人君左右房,大夫、士东房西室,说始郑氏,而孔、贾《疏》义成之。宋以后,学者多决其非,如陈氏《礼书》、李氏《仪礼释宫》、敖氏《仪礼集说》、万氏《仪礼商》、江氏《释宫增注》,驳正旧说,皆至确,无以易矣。” 尽管培翚在撰成《燕寝考》之后曾遍质诸人,众人的意见也与他多有不合,“但无论如何,胡培翚之《燕寝考》对先儒之说多有承接与驳正,搜集详备,考证细密,立说亦能自成一家。虽然其某些论点非必确凿,在材料的理解与运用、对材料之间关系的判断以及立说的稳妥性上,亦存在一些问题。但古礼茫茫,难于稽核,胡氏能够钩沉发微,集为专门之考证,对于后人进一步理解考求古制,有其重要作用”

培翚的《禘祫问答》是答众弟子问“禘祫”而辑成的关于讨论“禘祫”的著作。禘祫本是礼家聚讼已久的问题,诚如毛奇龄所言:“禘祫二名,先儒久相争执,予亦散见其大意于论议间,非一端矣。” 嘉庆乙亥、丙子年间,培翚教授徽郡城南紫阳山房,有答众弟子问“禘祫”,凡二十四问,二十四答,成《禘祫问答》一卷。该书虽为一时函丈答述之语,但“综核靡遗,读之可见禘祫大略” 。培翚回答“禘祫”之问,博稽众家而时有折衷,考证精当,立论有据,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治学功底。

培翚其它著作如《仪礼宫室定制考》、《仪礼贾疏订疑》、《宫室提纲》、《仪礼释文校补》等,虽未见流传,或草创未就,但从书名而言,也皆关涉经义,是围绕《仪礼》某一方面的研究而展开的,皆为扶翼《仪礼正义》之作。 slwzSeDbTMPwmZ+r7iG4ZKYPUPBHWKrErsgmms/3vV78NqUNwVYY7TdZSlty84+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