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经礼要素

一般来说,任何一项礼仪活动,都必然会涉及礼节、礼器、行礼者、礼容、礼义五大要素。这五大要素各有相应的原则需要遵循。

礼节

礼节,即礼仪活动的流程。理想的礼仪活动,应该自始至终有条不紊,张弛有度,存在一种内在的节奏、韵律,犹如一首乐曲。

一项复杂的礼仪活动,必定由若干礼节构成,它们依照一定的次序,呈现在一定的时间、空间里。如果安排不够妥当,礼仪就会拖沓、冗长。季孙氏举行祭祀,天还没亮就开始,忙活了一整天还没有祭完,又燃起火把,继续进行。即便行礼者有强壮的体格、恭敬的内心,到这时也都疲倦不堪,心生懈怠了,许多执事人员都跛立着或者倚靠墙壁站立着。子路当时担任季孙氏的总管,见此情形,自然不满意。过了一段时间,季孙氏又举行祭祀,子路便对祭祀礼节调整一番。黎明时分开始,到了傍晚就完成了。孔子听说后,大赞子路懂礼 (《礼记·礼器》)

子路知礼

礼器

举行礼仪活动所使用的宫室、服饰、器物等,可以统称为礼器。礼器是表现礼制等差的重要因素。服饰,我们放在《冠礼》中再予以分析。器物分为祭器、燕器、明器,各有相关的礼仪要求,我们之前已经讲解过 (参《中华日常礼仪基础教程》第四册) ,在此不再重复。下面简要分析一下宫室方面的礼仪问题。

礼仪活动是因循建筑的空间而设计的,它反过来也赋予建筑空间一种文化意义,对建筑空间作出了功能的区分。

经礼中的宫室,若据士人宫室而论,其大体格局为左庙右寝,寝门外有大门 (也称外门) ,庙又有庙门,寝、庙有门可通。寝、庙的格局,大体相同。庙筑于夯 (hāng) 土台上,坐北朝南,前为堂,后为室,旁为房。堂朝南敞开,有两个台阶与庭连接,阶下各有一条小路通向庙门。

室、房是封闭的,而堂则是开放的。士一房一室,故有“一堂二内” (《汉书·晁错传》) 之说。既然说是内,就是相对私密的空间。堂为开放的空间,是经常行礼的地方 (故后人谓行礼所用的建筑为礼堂) ,具有公共性。此为建筑空间的公私之别。

庭院中有东、西两条道路,分别通向东、西两阶。这样的空间格局,不知起于何时,考古发掘证明周时礼制建筑确实如此 (见图) 。在此种空间里,宾主对等,分庭抗礼:宾走庭西,从西阶升堂;主人走庭东,从阼阶升堂。阼阶之上,是主人的位置;堂上坐北朝南是宾的位置。此为建筑空间的宾主之分。

士宫图(选自沈文倬《周代宫室考》,载《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云塘周代建筑复原示意图(选自刘瑞《陕西扶风云塘、齐镇发现的周代建筑基址研究》,载《考古与文物》2007年第3期)

礼重男女之别,建造宫室时,就要辨明内外,男子居外,女子居内。内外之间,深宫固门,有人专门看守,男子不轻易进入内室,女子不轻易出至外庭。此为建筑空间的男女之别。

父子之伦在建筑空间上也有体现。《礼记·内则》规定,士人以上,父子异宫而居。如果父子同居,那么为人子者,行、住、坐、卧都要避开尊位。阼阶尤具有重要意义。士为嫡长子加冠,在主人位的北边行礼,属阼阶上。因为阼阶上为主人之位,嫡子在此处行冠礼,表示将来要代替父亲主持家事。庶子既然没有资格代替父亲主持家事,也就不可以在此处行冠礼。此为建筑空间的父子之伦。

总之,经礼中,宫室的空间,被赋予丰富的人际与人伦内涵,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后世,这种空间格局虽然被打破,但是其功能区分与文化意义多少还是延续下来一些。人们日常起居的建筑空间,对人伦、人际其实具有一种潜在的塑化作用。而现代社会的建筑大多偏重实用功能,很少顾及文化意义,这是亟须改进的地方。

礼器

行礼者

经礼中的行礼者,主要包括宾主、赞者、有司三大类。任何一项礼仪活动,基本都是由宾、主两方人员构成 (宾方有众宾客,主方有众主人) ,而宾、主可以视为礼仪活动的主角。即便是家族祭祀,主人也要邀请宾客参与,并且担任终献 (第三次献祭) 之职 (《仪礼·特牲馈食礼》) 。这充分表现出,经礼具有一种公共精神,并不是封闭的系统。

宾、主人又都会有助手,宾的助手称为介,主人的助手称为相 (或摈者) ,它们又可以通称为赞者。相在经礼中,有时要起主持 (执礼) 的作用。先秦时代,礼是贵族子弟的必修科目,他们对礼仪都比较娴熟,所以相在礼仪中的作用并不是很大,礼仪活动似乎也不需要由专职人员来主持。到了后世,人们对礼仪相对生疏,相的作用就逐渐重要起来,最终演化为执礼者主持礼仪,甚至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

有司是指礼仪活动中的具体执事人员,他们负责后勤等方面的事务,以保障礼仪活动顺利进行。

行礼者

礼容

礼容,是指行礼者在礼仪活动中的进退俯仰、揖让周旋等威仪。礼容以门内、门外为界,而有不同的要求。门内是天然血亲,彼此交往以真情为主,偏重内在 (情) ,不需要太多的客套。门外没有血缘关系,彼此交往以道义为准,外在 (礼貌) 必须周全,一般要矜持庄重。

行礼者要根据自身在礼仪中的角色,展现相应的礼容。祭祀当天,由于主人、宾客与祭祀对象的关系不同,他们的礼容也就有很大差异。孔子举行秋祭,亲自进献祭品时,行步匆促,少有威仪。事后,子贡问道:“老师说,祭祀时要有庄重的仪态、戒惧的精神。但是您自己祭祀,却不是这样的,为什么呢?”孔子说:“仪态庄重是宾客的仪容,那是表示疏远。精神戒惧,是宾客的心理,用以修正自身 (《礼记·祭义》。此处据《经典释文》所引本子) 。如果主人那样的话,怎么能与先人的灵魂感通呢?”家祭时,祭祀对象是主人的父、祖,主人行礼时应该容色温和,充满喜悦,不可以矜持庄重。

礼容

礼义

礼义,主要是指礼节所蕴含的义理。礼义,是礼节设置的理论根据。礼节,是礼义的外在表现。

毋庸置疑,礼义为体,礼节为用,二者都很重要,不可偏倚。如果只重礼义,不拘礼节,一味追求洒脱,常不免惊世骇俗。子桑户去世了,他的挚友孟子反、子琴张在丧礼上,一个编曲,一个弹琴,唱起歌来。子贡前来吊丧,问道:“临尸而歌,合礼吗?”两人相视而笑,说:“这人哪里懂得礼义?” (《庄子·大宗师》) 这是典型的只重礼义,不顾礼节的行为,世人一般都无法接受这种做法。当然,如果不明礼义,只是拘守礼节,也不免迂腐。

五大要素,对经礼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合理地运用五大要素,礼仪活动才会充满韵味与美感,从而升华为一种艺术。

礼义 PvZjLuVuG6Fd+j4NxFMFHCIZhnX/WWU0DfHLBnvHBA5g5A0T9EkCM7wofYSLVsP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