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章

【题解】

作为中国古典哲学中主要范畴之一的“道”,最早是由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出来的。此后的哲学家们在解释“道”这一范畴时并不完全一致,有的认为它是一种物质性的东西,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元素;有的认为它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同时也是产生宇宙万物的源泉。不过在对“道”的解释中,学者们也有大致相同的认识,即认为它是运动变化的,而非僵化静止的;宇宙万物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一切运动,都是遵循“道”的规律而发展变化。总之,在这一章里,老子说“道”产生了天地万物,但它不可以用语言来说明,非常深邃奥妙,并不是轻而易举地可以领会的,这需要一个从“无”到“有”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原文】

道可道 〔1〕 ,非常道 〔2〕 ;名可名 〔3〕 ,非常名。

【注释】

〔1〕道可道:第一个“道”的意思是规律、法则。第二个“道”的意思是道说。

〔2〕常道:永恒不变的规律。常,永恒。

〔3〕名可名:可以叫得出的名字,也即具体事物的名字。具体事物总会消失的,它们的名字当然也要跟着消失,所以下一句说它们“非常名”。

【译文】

可以用语言表达的规律,就不是永恒不变的规律;可以叫得出的名字,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字。

【原文】

无名 〔1〕 ,天地之始;有名 〔2〕 ,万物之母。

【注释】

〔1〕无名:没有名字的东西,实际即“无”。无,虚无,这里指空间。

〔2〕有名:有名字的东西。这里泛指存在的物质。

【译文】

有了空间,才开始出现天地;有了物质,才开始产生万物。

【原文】

故常无欲 〔1〕 ,以观其妙 〔2〕 ;常有欲,以观其徼 〔3〕

【注释】

〔1〕有人从“常无”“常有”后断句,但帛书于两个“欲”字后有“也”字。通观全书,于“欲”字后断句较为合理。

〔2〕其妙:指天地万物的微妙之处。其,代指上文的“天地”“万物”。

〔3〕徼(jiào):边界,引申为表面。

【译文】

所以,如果一个人经常保持清静无欲,就可以观察天地万物的微妙之处;如果经常保持有欲追求,就只能看到天地万物的表面现象。

【原文】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1〕 ,同谓之玄 〔2〕 。玄之又玄 〔3〕 ,众妙之门 〔4〕

【注释】

〔1〕两者,同出一处。两者,指“无”与“有”。没有“无”就没有“有”,反之亦然。一般认为应解为“同一个来源”,也就是说,“无”指“道”,“有”指“天地”,那么“无”与“有”就不是“皆自于道”,而是“有”来自“无”。

〔2〕玄:玄妙。

〔3〕玄之又玄:不断探索奥妙。这两个“玄”都用如动词,是探索奥妙的意思。“玄之又玄”,即探索再探索的意思,与四十八章“损之又损”句式一样。

〔4〕众妙之门:万物奥妙的大门。

【译文】

空间与物质同出一处而有不同的名称,它们都很玄妙。如果不断地去探索它们,就可以找到通向万物奥秘的大门。 HTt79RbyZ+n2n6Rtb5ZO4x/OzaydgzyRSyoiKcZk5cYLXqjhDqhGX372ml+4/cC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