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十一章

【题解】

这一章引用了十二句古人说过的话,列举出一系列构成矛盾的事物双方,表明现象与本质的矛盾统一关系,它们彼此相异,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彼此具有统一性,从矛盾的观点,说明相反相成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在这里,老子讲了上士、中士、下士各自“闻道”的态度:上士听了道,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漠不动心,将信将疑;下士听了以后哈哈大笑。这说明“下士”只见现象不见本质还要抓住一些表面现象来嘲笑道,但道是不怕浅薄之人嘲笑的。

【原文】

上士闻道 〔1〕 ,仅能行之 〔2〕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3〕 ;下士闻道,大笑之 〔4〕 ——不笑不足以为道。

【注释】

〔1〕上士:智慧最高的人。下文中的“中士”指智慧一般的人,“下士”指智慧低下的人。

〔2〕仅能行之:仅仅能够实行。

〔3〕若存若亡:若有若无。亡,同“无”。意思是说,中士听说“道”以后,他的态度是将信将疑。

〔4〕大笑之:应作“大而笑之”。大,用如意动词,认为它迂阔而不切合实际。笑,嘲笑。

【译文】

智慧最高的人听到了“道”,就努力按照它去办事;智慧一般的人听到了“道”,若有若无,将信将疑;智慧低下的人听到了“道”,就认为它迂阔空洞而加以嘲笑——不被智慧低下的人所嘲笑,“道”也就不成为“道”了。

【原文】

故建言有之 〔1〕 :明道若昧 〔2〕 ,进道若退 〔3〕 ,夷道若颣颣 〔4〕 ,上德若谷 〔5〕 ,大白若辱 〔6〕 ,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 〔7〕 ,质真若渝 〔8〕 ,大方无隅 〔9〕 ,大器免成,大音希声 〔10〕 ,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11〕 。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12〕

【注释】

〔1〕建言:立言,讲话。

〔2〕明道若昧:明白易懂的道理反而好像难以理解。昧,幽暗不易看清,引申为不易理解。

〔3〕进道若退:促人上进的道理反而好像在引人后退。

〔4〕夷:平坦,比喻容易办到。颣(lèi):不平,引申为难以施行。

〔5〕谷:山谷,引申为空虚。

〔6〕辱:污黑。

〔7〕建:通“健”。偷:偷懒,懈怠。

〔8〕渝:变质。

〔9〕隅(yú):边角。

〔10〕希:无声。十四章:“听之不闻,名曰希。”

〔11〕道隐无名:大道深广而没有名称。隐,通“殷”,意为盛大,深广。

〔12〕善始且善成:善始善终。

【译文】

所以有人曾经说:明白易懂的道理反而好像难以理解,促人上进的道理反而好像引人后退,容易做到的道理反而好像难以施行,最崇高的品质反而好像什么也没有,最洁白的颜色反而好像是黑暗的,阔大宽容的品德反而好像不充足,刚健的德性像是松弛懈怠,本质纯真像是受污染变质,最大的方形反而没有棱角,最大的器物总是无所完成,最大的声音反而无声,最大的形象反而无形。大道深广而没有名称。只有这大道,善于开始而且善于完成。 P3DVNQb4niEXX51AVmrUmBiLx5SisUAW/FrTRzJeADou42oNf3pqNHn/zoqtCqJ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