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十八章

【题解】

这一章是“德经”的开头。有人认为,上篇以“道”开始,所以叫作“道经”;下篇以“德”字开始,所以叫“德经”。本章在《道德经》里相对其他章比较难于理解。老子认为,“道”的表现为“德”,凡是符合于“道”的行为就是“有德”,反之,则是“失德”。“道”与“德”不可分离,但又有区别。因为“德”有上下之分,“上德”完全合乎“道”的精神。“德”是“道”在人世间的体现,“道”是客观规律,而“德”是指人类认识并按客观规律办事。人们把“道”运用于人类社会产生的功能,就是“德”。

【原文】

上德不德 〔1〕 ,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 〔2〕 ,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3〕 ,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注释】

〔1〕上德不德:真正崇尚美德的人并不表现自己的美德。上,用如动词,以……为上,崇尚,重视。一般把“上”解释为“最高的”,但考虑到下文的“上仁”“上义”“上礼”中的“上”不便解释为“最高的”,故不采用这种解释。

〔2〕下德:不重视美德的人。

〔3〕无以:无目的,无原因。这个原因指满足个人私欲。以,原因。

【译文】

真正重视美德的人并不去表现自己的美德,所以他才保有美德;不重视美德的人却处处想表现自己的美德,所以才丧失了美德。重视美德的人清静无为,无为是因为没有私欲;重视美德的人强调作为,是因为有私欲。

【原文】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 〔1〕 ,则攘臂而扔之 〔2〕

【注释】

〔1〕莫之应:即“莫应之”,没有人响应他。

〔2〕攘(rǎng)臂:卷起袖子。扔:牵拉。

【译文】

重视“仁”的人碌碌多为,多为不是为了个人私欲;重视“义”的人碌碌多为,多为是为了满足私欲;重视“礼”的人碌碌多为,如果没有人响应,他就卷起袖子,死拉硬拽(强人就范)。

【原文】

故失道而后德 〔1〕 ,失德而后仁 〔2〕 ,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3〕 。前识者 〔4〕 ,道之华而愚之始 〔5〕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 〔6〕 ,不居其薄 〔7〕 ,处其实 〔8〕 ,不居其华 〔9〕 。故去彼取此 〔10〕

【注释】

〔1〕失道而后德:“道”是普遍规律,是规律的全部,“德”是特殊规律,是规律的一部分,因此掌握不了“道”的人,就只能掌握“德”。

〔2〕失德而后仁:仁是有意地去爱人,老子认为这并不符合“道”与“德”的原则,“道”与“德”的原则是顺应自然,让万物自由发展。

〔3〕忠信之薄:忠信不足。首:开端。

〔4〕前识:预先有所认识,推测,即所谓的“先见之明”。

〔5〕华:虚华。

〔6〕厚:忠厚,忠信。

〔7〕薄:浅薄,指上文讲的“礼”。

〔8〕实:根据前文,指“道”。

〔9〕华:根据前文,指“前识”。

〔10〕彼:指“礼”“前识”等。此:指“道”。

【译文】

所以说失去了“道”而后才有“德”,失去了“德”而后才有“仁”,失去了“仁”而后才有“义”,失去了“义”而后才有“礼”。“礼”,是忠信不足的标志,是祸乱的开始。所谓的先见之明,对道来说属于华而不实的东西,是愚昧的开始。因此大丈夫要笃守忠信,应当自处于厚实的道与德的境地,而远离浅薄与虚华。所以要舍弃那浅薄与虚华而选取这敦厚与朴实。 MFir8RSnAF5hGbVn+yKJOZMiPas/9Pj0oefU4myDDhyMRRkUXV4yWVkoUi//Cpx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