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谨慎

内向高敏者尤其在乎安全感,因为相对而言,他们大脑中的“恐惧中心”,也就是杏仁体,要更加敏感。第一个优势——谨慎,恰恰根植此处。

没错,谨小慎微是一个优点。有了它,我们才能仔细评估风险。在把财产交给那个看着挺和善的银行职员之前,在告诉同事自己暗恋老板之前,思考清楚再做。谨慎的人还有一套敏感的预警系统,尤其当危险不是以拿着砍刀、全副武装的刺客形象出现,而是乔装打扮、看起来像个完全无害的家伙时。温室气体排放、饮水安全问题、信息安全问题、全球移民潮以及食品安全问题……诸如此类,都能引起谨慎者的注意。

试想如果你要飞越大西洋,有一个高度谨慎的飞行员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在与人交际方面,内向高敏者们也往往谨慎得多。他们不会立刻和别人套近乎,会先保持礼貌的距离,仔细观察一下,因为他们需要考虑自己应该说什么才不会惹人生气。

内向高敏者很少会激怒别人

在个人发展历程中,谨慎往往会出现在寻求新路线的时候。如果需要改变,内向高敏者会倾向于选择温和的转型。

我在一家公司做行政工作。30岁出头时,有段时间我在办公室里无聊得要命,但我又害怕放弃这份稳定的工作。

我喜欢和植物有关的一切。我有一个园子,里面种着各种浆果和鲜花。我喜欢做素食,也在学日式插花。我不知道如何才能把这个爱好发展成一份事业,而且我也不是做企业家的料。

32岁的时候我把工作时间减少了1/3。调整后不管是薪水还是纳税等级都还不错,而且还大大提高了我的生活质量。我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完成工作,还多出了很多闲暇时间。这期间,我开了一个关于做素食和种菜的博客。我喜欢写作,这个话题我也很感兴趣,我还能通过博客和人交流,找到很多志同道合的人,也不用天天出门见人。

有意思的是,现在我对工作也更上心了。我十分感激老板和公司给我提供了这份稳定感。对我来说,这个温和的转型特别顺利。

谨慎的人更值得信任

如果我们打心眼里信任周边的环境和人,那真是再好不过的事情。谨慎的人尤其能够从中获益,他们能获得更多安全感。信任让生活更加稳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稳固。

信任是万物之基!

信任是所有关系的基础,因为我们和他人相互依存,但又无法控制他人,所以我们必须信任他们,就像信任伴侣一样信任面包师和公交司机。爱也需要信任,不过爱谁,是我们可以选择的。

——罗兰德·科普维思曼,心理学家、作家、教练

信任他人

对于谨慎的人来说,信任的地位非同一般。

据说,列宁曾说过这样的名句:“信任很好,但是控制更佳。”控制对于容易担惊受怕的人来说的确很有诱惑力。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信任他人常常包含双重风险:

第一重风险在于,我们必须要信任的时候,往往是处于危险的、我们无法控制的环境中时。比如我坐飞机飞越大西洋时,我必须相信驾驶舱里的飞机员和机上的乘务员。当我下了飞机,去做报告的时候,我要相信我的老板会遵守诺言付钱给我。当我在回程时告诉同事我的小秘密时,我相信她是一个守口如瓶的人。

第二重风险在于,信任是可能会被背叛的。关于这点,我的同事马提亚斯告诉我他是如何平衡信任和风险的。

信任常常意味着冒险。正确的做法是:不要无条件地信任,信任要建立在正确的基础上。这能帮助我们正确评估,在何种情况下,我们周围人的行为不太值得信任。

这不代表应该过于谨慎,尽量不相信别人,恰恰相反。只要对方知道你所冒的风险,了解到你有多依赖于他的能力,信任就会形成一种强劲的结合力。想稳妥的人不去信任别人,也找不到信任他的人。

——马提亚斯·诺尔克,作家、演说家

人们互相依赖的时候,信任尤其容易生根发芽。比如在芬兰,因为人口密度低,自然条件恶劣,人与人之间反而更加容易信任。德国作家罗曼·夏尔兹震惊地写道:

如果一个芬兰人说“这事包在我身上吧”,那就绝对可以信任他所说的。当邻居承诺他会在冬天到来之前把柴送到,那么他就一定清楚送晚了可就是人命关天的事了。

——罗曼·夏尔兹

如果你是一个在生活中特别小心谨慎的内向高敏者,也许会需要较长的时间考虑,才能信任某人。但当你确定这个人可以相信的时候,就会大大受益于那种美好的安全感。

有计划地、慢慢地建立信任关系!

做一个值得他人信任的人

把谨慎变成自己长处的内向高敏者,常常能拥有另外一种信任:对于你周围的人来说,你看起来值得信任!

谨慎的人更值得信任

心理学家罗兰德·科普维思曼概括道:“如果我们能排除万难信守承诺,就会成为一个值得别人托付的人。如此就能收获信任,和那些相信我们的人建立稳固的关系,毕竟也有人和我们一样小心谨慎。”

信守诺言,成为一个值得他人信任的人。

信任自己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信任——相信自己。作家卡特娅·科尔士根斯说过一个关于信任自己的亲身经历,我想在这里分享给各位。

相信自己内在的力量

我患有多发性硬化症,这个病让我受到很多限制,我也一直对未来感到恐惧。2016年时我的心理状况差到了极点。当时我已经靠拐杖和轮椅行走,不能再开车了。然而这还只是小事,严重的时候我连说话都很艰难,口齿模糊不清,而我是一个修辞学老师,这对我的事业是致命的打击!我很害怕,平生第一次那么害怕。

后来,我接受了很多帮助,利用心理训练和其他方法重新振作了起来。现在,我又信任自己了,身体也恢复了之前的状态。这让我重新相信,我可以重振精神,我脑子里想的事情一定会发生!

——卡特娅·科尔士根斯,演说家、作家

最后,我请教了内向的心理学家罗兰德·科普维思曼如何练习相信自己。

相信自己的三个练习方法

最重要的一点是有意识地了解自身价值,并遵循这些价值去生活。第二点是信守承诺,说话算话、言出必行。第三点是自我实践。当我们知道自己能有所成,就会更加信任自己的能力和资源。这一切,都会成就自信心。

——罗兰德·科普维思曼,心理学家、作家、教练

阴暗面:恐惧

“谨慎”听起来还不错,但是“恐惧”就不怎么样了。然而这两种情绪都来源于大脑情感中心内向而活跃的杏仁体。

这部分内容会教你如何处理恐惧。我要特别说明一点:这只针对一般程度的恐惧。当然这并不好划分,但是如果你觉得自己异常恐惧,甚至有时会陷入恐慌,又或者恐惧持续的时间特别长的话,那么你最好去找心理医生聊一聊。

处理恐惧:和你的杏仁体谈谈

杏仁体是大脑的“恐惧中心”,而且作为内向高敏者的你,杏仁体可能尤其敏感。

在上学的这些年里,你的日子还算简单可控。然而毕业工作之后,仅仅靠勤奋、自律和系统性的学习就远不足以应付生活了。如果我们想营造一个美好的将来,必须敢于涉险、勇于尝试。这可能会造成压力或恐惧,遗憾的是恐惧还会抑制创造力,减少可能性,而这些恰恰是我们本来可以使用的能力。

毕业后压力就来了

我自己也属于那种缺乏安全感、总是会害怕的人。大约十年前我曾经有一段时间深受其害。当时,我独自创业,开设了交际课程,试图辅导、帮助有交际问题的人。为此,我辞去了原本在公司的经理职务,那是一个收入很好的铁饭碗。

当时我给自己留了充分的缓冲时间:我的老板想办法让我做兼职,我做的方案很好,也争取到了一批优质稳定的老客户。慢慢地,订单越来越多,创业的时候我甚至都不需要贷款。

尽管如此,我的杏仁体还是不满意:订单不是一直都有,原本账户里会固定收到的工资却没有了,当时我还是家里的顶梁柱。结果就是:我夜夜辗转反侧,心悸难眠。

当时我还不知道,作为内向高敏者的我,对安全感有特别强烈的需要,我的“恐惧中心”时时上演着吓人的戏码。现如今,如果我碰到一个内向高敏者陷入同样的困境,我就能教他一些应对技巧了,下面是最重要的四条:

恐惧的时候怎么办?

1.深呼吸

氧气是极好的东西,它能防止晕厥,确保大脑正常运转。深呼吸不仅能带来平静的心情,也能让人暂离那些杏仁体带来的强烈情绪。

2.直视恐惧

恐惧令人不适,我们根本不想和它扯上关系,但它也像龙卷风一样,来得快,去得也快。有意识地去体会这种情绪,对我们是有积极意义的。

恐惧的任务至关重要:它保护我们不陷入危险,不受到伤害。心理学家约翰·福赛思在多年前《时代周刊》关于金融危机中的恐惧的访谈中说过:“在这种时候,人们最该做的事就是让自己明白,面对无法预知的事物时,感到害怕是很自然的。”

有意识地思考你所恐惧的,并非是要压制恐惧或麻痹自己。如果你用酗酒或者逃避的方法,也许恐惧被麻痹了,但是问题还在那里,其他情绪都还在那里——总不能把每种情绪都消灭吧?那么人也体会不到生活中的快乐和其他美好情绪了。当然,恐惧让人受伤,但我们可以选择是否受到伤害。这才是人性。

美国休斯敦大学教授布琳·布朗在她的TED演讲《脆弱的力量》时指出:“脆弱不是弱点,而是生活中新事物、创造力和改变出现的基础。”

3.拔掉恐惧的牙齿

有趣的是,同一件事换一种表述方式,其实可以带来很大的变化。并不是说你一边说着“一切都很好”或者“我无所畏惧”这样的话,就能真的不害怕了。你的潜意识也许能被蒙骗过关,但是你瞒不过有意识的思考。

然而,通过把恐惧和其他词语关联起来,却可以削弱恐惧的势头。你可以说“现在我有点激动”或者“我觉得有点忐忑”,但千万不要说“我很害怕”,也不要使用害怕的反义词,这样会产生“俄狄浦斯效应”(指我们的想法会影响改变行为,从而使想法成真)。

举个例子:如果你总是担心自己会被辞退,那你会变得消极,不那么有创造力,越来越不爱表达……试问一名优秀员工又怎么会有这种表现呢?

4.引导恐惧,让它去该去的地方

我们拥有平复恐惧、理智思考的能力。约翰·福赛思在《时代周刊》的采访中还说过:“理智地分析情形,不要让感性决定行为。感情是摇摆不定的。”他还建议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具体行动上,仔细衡量先做什么,然后要怎么办,之后又该做什么。只要我们一门心思想着自己的行动,就能逐渐接纳恐惧,不会被它妨碍了。

有的时候,在困境面前,人甚至会在恐惧之下灵感迸发,激流勇进。我认识的两位内向高敏者曾经在困难的时候设想了各种可能发生的最坏的事情,他们反复自问“然后呢”,在问了三四次以后,他们自己都觉得很可笑。“我们所有人,总有一天都会死。”然后他们心里的石头就落地了。

苏珊娜·雷克在她的书《害羞者的自我营销》中推荐了一种和恐惧打交道的、有些残忍的办法:在行为疗法中有一种常见做法,是让恐惧的人被他所恐惧的对象彻底包围。杏仁体在20分钟之后就会十分疲倦,它的主人这时大概就会明白,危机已经过去,生命不会受到威胁了,否则这20分钟里他肯定早死了。

罗兰德·科普维思曼把杏仁体的活动描述得更加详细,并给出了一种与它打交道的方法。

感知杏仁体——直面恐惧

恐惧源于由事件(漆黑房间里的声响,看见狗等)引起的想法。我们大脑中的杏仁体会检验我们在这个事件上是否有过不愉快的经历,如果有,我们就会害怕。但是,杏仁体常常只需要检查到60%的相符性就会发动警报。也就是说,哪怕我们理智上明明知道这件事对我们不会产生威胁,我们也会害怕。

重要的是,不要和恐惧产生共识。要做到这点,我们就必须学会谨慎观察我们的思想和情绪,这样就能从内心深处把恐惧移除。比如我们可以和自己说“我的一部分觉得害怕(而不是我觉得害怕)”“我的一部分知道,这个情形并不危险”。

——罗兰德·科普维思曼,心理学家、作家、教练


恐惧的防护罩

第一层防护罩:知识——学习并思考

越了解让你害怕的东西,你就越不害怕,越能用更好的方法把风险置于可控范围之内。在未知的丛林中,带着自己绘制的路线图你就再也不会迷路。去了解那些让你不知所措的事情吧!

以自主创业为例:很多打工者都觉得创业危机重重。光是想到要成为自由职业者,甚至开一家自己的公司,而不是每个月领薪水,你就觉得害怕。这种时候你应该去收集相关资料,了解自主创业的利弊,并对比别人的经验。通过当地的工商业协会、相关培训班,或通过读书、上网,了解一下自主创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如何保护自己,如何在经济上获得资助,别人是如何成功创业的,做自己的老板有什么好处,等等。

通过学习你就能决定自己是否要选择这条路,并做好规划。

第二层防护罩:谋划——逐步试水

思考、学习和了解之后,紧接着就该做计划了。如果你不想一头扎进冰冷的海水里的话,那就一点点试探,慢慢深入水中。

我们还是以自主创业为例:你可以兼职创业吗?可以休个假,花时间先研究如何创业吗?认不认识什么人,可以近距离接触他,看看他是如何创业的呢?如果有的话,是否可以去他那里实习,或者请他指导你呢?

如果你没有具体的计划,那就先试个水:每天都做一个小的计划,做一些需要勇气但又不强求自己的事情,比如在公园里对遛狗的人微笑一下,和别人进行一场有挑战的对话,和老板约谈加薪,告诉岳母或婆婆今年圣诞节你想换种方式过……用这种方法锻炼自己的勇气,恐惧也会随之减退。

第三层防护罩:意义——值得冒险

“在生命中有追求的人,能承受一切。”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曾为致敬尼采的名言写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知道什么对你意义深重,那你就能轻易战胜恐惧,达成所想。

不要让恐惧支配自己,告诉自己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优秀的人,那就不要因为害怕被伤害而远离他。爱是需要冒险的,也是值得的。

心头上的每件事情都值得冒着被伤害的风险去做。没关系。我们的心还会复原。况且,当事情成功时,它们往往会令你十分愉悦。为了爱情,为了美好的事物,为了充满意义的生活,冒险是值得的。


扪心自问:

如果没有什么事情让我畏惧,会怎么样呢?“每天做一件让你害怕的事。”

——埃莉诺·罗斯福

没有恐惧就没有成长

只有恐惧才能让人成长,否则,你就只会做对自己来说简单的事情,这些事情不会让你有长足的进步,也只有恐惧才能帮你感知风险,评估风险。 DbGKn7sypUA/1LzF0Q1SYm6SUHeMEWiZgHo/Iux7dNgl/dTm06mOcqCafqxEBsT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