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代称为“诗”或“诗三百”,孔子曾对其做过整理。西汉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诗”尊为经典,定名为《诗经》。现存的《诗经》共收录诗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500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传统上分为《风》《雅》《颂》三类。《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大部分为东周时期的作品,小部分为西周后期的作品,以民歌为主。《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王畿地区的作品,均为周代朝廷上的乐歌,多为朝廷官吏所作。《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其中《周颂》为西周王朝前期的作品,均为统治者用于祭祀的乐歌,内容大多是歌颂周代贵族统治者及其先公先王,共31篇。《鲁颂》为公元前7世纪鲁国的作品,歌颂的是鲁国国君鲁僖公,共4篇。《商颂》共5篇,大体上是祭歌、赞美诗,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乐章,旨在歌颂祖先的丰功伟绩和鬼神的巨大威灵。

“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国风”中的周代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处境的不满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在《七月》中,我们看到了奴隶们血泪斑斑的生活,在《伐檀》中更感悟了被剥削者阶级意识的觉醒,愤懑的奴隶已经向不劳而获的寄生虫、吸血鬼大胆地提出了正义的指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有的诗中还描写劳动者对统治阶级直接展开斗争,以便取得生存权利的场景,在这方面,《硕鼠》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国风”中还有一些反映兵役、徭役给人民造成极大痛苦的思妇怨诗,如《殷其雷》《伯兮》《君子于役》等就是这类诗篇的代表作。“国风”中还有数量不少的爱情诗,反映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给妇女造成极大的痛苦,然而表达青年男女对美满婚姻的向往和追求,则是这类爱情诗的主题。《氓》《谷风》等篇为我们展示的正是这种生活画面。而《柏舟》还具有鲜明而强烈的反抗意识。基调健康、乐观的恋歌,如《静女》《木瓜》等,更给爱情诗增添了一种和谐、喜悦的情愫。所有这些诗歌都是劳动人民思想情感的真实表达。

“国风”中还有不少民歌对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给予了有力的讽刺和鞭笞,如《新台》《南山》《株林》等都是这方面的名篇。

以简朴的语言描摹事物,以朴素的生活画面反映社会现实的创作方法,在“国风”中有很好的体现,并且成为它显著的艺术特点。在形象塑造上,“国风”也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特色。作者通过抒发主人公的内心倾诉,表现他们的欢乐与悲哀,刻画主人公的行动及其性格特征。“国风”在形式上多数是四言一句,隔句用韵,但也不是千篇一律。它也常杂用二言、三言、五言、七言或八言的句式,如《伐檀》就是一首杂言诗。这些随着情感的波动而富于变化的诗句,读起来节奏分明,极富音乐性,“国风”在语言上也达到准确、优美,富于形象性的特点。精确恰当地使用双声、叠韵、叠字,更增加了艺术魅力。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大大为“国风”增强了表现力。总而言之,《诗经》作为一部经典诗歌总集对我国的历史文化产生着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孔子曾说过:“不学《诗》,无以言。”将《诗经》的学习作为培养教育弟子的一个重要方面,可见其重要性。《诗经》以其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性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无比生动的历史画卷,为我们研究周代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社会的各个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史料。虽然,由于特殊的社会生存条件,《诗经》缺乏浪漫的幻想和飞扬的个性自由精神,但在那个古老的时代,它是无愧于人类文明的,是值得我们骄傲的。

《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形式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并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这种诗体经屈原发扬光大,其后的宋玉及汉代作家们继续从事着楚辞的创作。

楚辞在汉代又被称作“赋”,如司马迁在《史记》中称:屈原“乃作《怀沙》之赋”。实际上,楚辞作为一种产生于楚地的独立诗体,是不应与汉赋混淆的。汉赋是适应汉代宫廷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半诗半文的散文作品,一般以主客问答作为叙事的形式,它不是抒情,而是铺陈辞藻,咏物说理。楚辞则不同,虽然也富于文采,描写细致,含有叙事成分,但它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是一种诗歌。在楚辞之前的《诗经》,诗句以四字句为主,篇章比较短,风格朴素;楚辞则篇章宏阔,汪洋恣肆,诗的结构、篇幅都扩大了,句式参差错落,富于变化,而在感情奔放、想象力丰富、文采华美、风格绚烂等这些特点上,都与《诗经》作品截然不同。一般来说,《诗经》产生于北方,代表了当时的中原文化,而楚辞则是南方楚地的乡土文学,楚辞中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屈原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提炼而成的。

《楚辞》的编纂始于西汉,汉成帝河平三年,文学家刘向领校中秘书衔,负责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共16篇辑录成集,定名为《楚辞》。《楚辞》遂又成为诗歌总集的名称。由于屈原是楚辞的开创者,他的作品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是最有代表性的,所以后人提及楚辞无不言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并常以“骚”或“离骚”作为楚辞的代称。

《楚辞》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打破了《诗经》以后两三个世纪的沉寂而在诗坛上大放异彩。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充满了现实主义精神;骚指《离骚》,代表《楚辞》,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风、骚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创作流派。

本书选编了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等名篇,并加以详细的注释,即使现代读者对当时的语言习惯、社会背景等都比较陌生,也能比较容易地理解楚辞作品,从中领略楚辞的精髓。

本书编排严谨,校点精当,并配以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但和作品中的情节、人物相互对应以达到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效果,而且能够反映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演变与继承关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lIPQ2swOaOAsknBPJ/bxPS3FuK7c8NzQ01J0DO/MmOMARxcYbp19ZCn+SfHEIc4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