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本草纲目》为明代著名本草学家、医学家、博物学家李时珍所撰,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医学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取之不尽的中华医学知识宝库,素享“医学之渊海”“格物之通典”之美誉,其内容极为广泛,如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以及历史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可以说是一部有着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它自问世以来,一直以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雄姿独占中国古代药学之鳌头,成为中国古代药学史上部头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巨著,曾被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誉为“中国的百科全书”。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号濒湖老人,明代医学家。蕲春县蕲州镇(今湖北蕲春)人。李时珍出生于三代相传的医户人家,祖父是一个医生,父亲李言闻,又名李月池,也是当地有名的医生,曾做过“太医吏目”。李时珍从小爱好读书,在14岁那年考中秀才,后来参加乡试考举人,三次都失败了。有一年,蕲州一带河水上涨,淹没了田地,又淹没了市巷,农田荒芜,疫情严重,肠胃病流行。蕲州官府举办的“药局”不为穷人看病,穷人有病,都来找李时珍的父亲医治,临走时,个个都道谢不绝。这一切李时珍都看在眼里。李时珍20岁那年,身患“骨蒸病”(肺结核),连续不断地咳嗽和发烧,差点送命,幸得父亲的精心诊治,用一味黄芩汤把病治好了。李时珍越想越不愿走科举之路,向父亲表示,自己立志学医,要做一个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好医生,父亲看他态度坚决,也只好答应了。李时珍24岁开始学医,白天跟父亲到“玄妙观”去看病,晚上在油灯下熟读《内经》《本草经》《伤寒杂病论》《脉经》等古典医学著作。李时珍认真读书的精神令人钦佩,“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脚”。李时珍通过刻苦学习,掌握了治病方法。

多年的临床实践使李时珍懂得,做一个医生,不仅要懂医理,也要懂药理。如把药物的形态和性能搞错了,就会闹出人命来。他在阅读《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还仔细地阅读了南朝齐梁时期陶弘景著的《本草经集注》、唐代的《新修本草》《唐本草》、宋代的《开宝本草》《嘉祐补注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衍义》等。李时珍发现古代的本草书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是“草木不分,虫鱼互混”。比如“生姜”和“薯蓣”应列菜部,古代的本草书列入草部;“萎蕤”与“女萎”本是两种药材,而有的本草书说成是一种;“兰花”只能供观赏,不能入药,而有的本草书将“兰花”当作药用的“兰草”;更严重的是竟将有毒的“钩藤”当作补益的“黄精”。李时珍认为古代本草书上出现那么多的错误,主要是因为对药物缺乏实地的调查。

宋代以来,我国的药物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随着中外文化交流越发频繁,外来药物不断增加,但均未载入本草书。李时珍认为有必要在以前本草书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补充。1558年,朝廷下了一道诏书,要在全国选拔一批有经验的医生来填补太医院的缺额,武昌的楚王朱英燎推荐了李时珍。李时珍认为北京是明王朝的京都,那里不仅聚集了全国重要的医药书籍,还可以看到更多的药材,这对修改本草书是一个极好的机会。李时珍接受了楚王的推荐,41岁进入太医院,并成为太医院院判。李时珍利用太医院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但阅读了大量医书,而且也广泛参考了经史百家、方志类书、稗官野史等;同时仔细观察了国外进口的以及国内贵重药材,对它们的形态、特性、产地都一一加以记录。

李时珍是一个富有求实精神的医药家,为了完成修改本草书的艰巨任务,他几乎走遍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的名山大川,行程不下万里。另外,他还参阅了800多部书,经过3次改稿,终于在60岁(1578年)那年完成了《本草纲目》。《本草纲目》凝聚了李时珍将近30年的心血,记录着李时珍饱尝苦辛的艰难历程。

《本草纲目》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11幅精美的插图,这也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它的成就首先体现在药物分类上,书稿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采用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它把药物分为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将矿物药分为金部、玉部、石部、卤部4部。植物药一类,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其生长的环境,区分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5部;草部又分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类。动物药一类,按低级向高级进化的顺序排列为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人部6部,还有服器部。《本草纲目》共有16部62类。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从无机到有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这种分类法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尤其是对植物的科学分类,比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早了200年。

《本草纲目》不仅在药物学方面有巨大成就,在化学、地质、天文等方面也都有突出贡献。在化学方面,李时珍较早地记载了纯金属、金属、金属氯化物、硫化物等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同时又记载了蒸馏、结晶、升华、沉淀、干燥等现代化学中应用的一些操作方法。李时珍还指出,月球和地球一样,都是具有山河的天体,“窃谓月乃阴魂,其中婆娑者,山河之影尔”。《本草纲目》不仅是我国的一部药物学巨著,也不愧为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正如李建元《进本草纲目疏》中指出:“上自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

《本草纲目》集几千年来中国人对药物与食物的种植、收采、调制及医养方法之大成,对后世食物疗养学、饮食烹饪学、医药学、种植学及人们日常生活起居都构成了深远影响。其药食同源的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人对食物的选择及养生方式。

为了能让这部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医学巨著得以更好地展现,被现代人更好地利用,我们特别邀请中国中医研究院的专家审定,汲取巨典之精髓,重新编选了这部《白话本草纲目》以飨广大读者。本书共选入单药800余种,每种药材列出正式的名称作为纲,附释名为目,以正其源;接着依次排列注解、辨疑、正误、四气五味、主治、附方等项,以阐明药物的产地、形状、性质等。

本书编排严谨,校点精当,并配以精美的插图,以达到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效果。此外本书版式新颖、设计考究、双色印刷、装帧精美,除供广大读者阅读欣赏外,更具有极高的研究和收藏价值。 qR1tEudv3A05uTCjrXebwfYoBG8CLZs0zgRX4PTj1Jb9rk0H1x4EaR8P3JSZxmV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