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金石之三 石类上

丹砂

【释名】 朱砂。李时珍说:丹乃石名,其字从井中一点,象丹在井中之形,义出许慎《说文解字》。后人以丹为朱色之名,故呼朱砂。

【集解】 李时珍说:丹砂以辰、锦者为最。麻阳即古锦州地。佳者为箭镞砂,结不实者为肺砂,细者为末砂。色紫不染纸者为旧坑砂,为上品;色鲜染纸者为新坑砂,次之。

【气味】 甘,微寒,无毒。

【主治】 身体五脏百病,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神农本草经》)治惊痫,解胎毒痘毒,驱邪疟,能发汗。(时珍)

【发明】 李时珍说:丹砂生于炎方,禀离火之气而成,体阳而性阴,故外显丹色而内含真汞。其气不热而寒,离中有阴也。其味不苦而甘,火中有土也。是以同远志、龙骨之类,则养心气;同当归、丹参之类,则养心血;同枸杞、地黄之类,则养肾;同厚朴、川椒之类,则养脾;同南星、川乌之类,则祛风。可以明目,可以安胎,可以解毒,可以发汗,随佐使而见功,无所往而不可。

丹砂

【附方】 产后舌出不收:丹砂敷之,暗掷盆盎作坠地声,惊之即自收。(《濒湖集简方》)

水银

【释名】 汞。李时珍说:其状如水似银,故名水银。

【集解】 李时珍说:汞出于砂为真汞。胡演《丹药秘诀》云:取砂汞法:用瓷瓶盛朱砂,不拘多少,以纸封口,香汤煮一伏时,取入水火鼎内,炭塞口,铁盘盖定。凿地一孔,放碗一个盛水,连盘覆鼎于碗上,盐泥固缝,周围加火煅之,待冷取出,汞自流入碗矣。

【气味】 辛,寒,有毒。

【主治】 镇坠痰逆,呕吐反胃。(时珍)

【发明】 李时珍说:水银乃至阴之精,禀沉着之性。得凡火煅炼,则飞腾灵变;得人气熏蒸,则入骨钻筋,绝阳蚀脑。阴毒之物无似之者。而《大明本草》言其无毒,《神农本草经》言其久服神仙,甄权言其还丹元母,《抱朴子》以为长生之药。

【附方】 腋下狐臭:水银、胡粉等分,以面脂和,频掺之。(《千金方》)

水银粉

【释名】 《本草拾遗》称轻粉,《日华子诸家本草》称峭粉,又称腻粉、汞粉。李时珍说:轻是指它的质地,峭是指它的状貌,腻是说它的特性。过去萧史为秦穆公炼制飞云丹,第一转得到的就是轻粉。

【修治】 李时珍说:炼制轻粉的方法是,用水银一两,白矾二两,食盐一两,共同研成细末,在研的过程中不见稍大的碎块状物。将细末铺在铁器内,用黑色小盆盖上。筛出一些灶灰,用盐水和,封牢固盆口。然后用炭烧二炷香再启开封口,水银粉就轻升于盆的上面了。粉的颜色像雪一样白,轻盈可爱。一两汞,可升轻粉八钱。另一制法是:水银一两,皂矾七钱,白盐五钱,共同研为细末,如上法一样炼制。第三种制法是:先用皂矾四两,盐一两,焰消五钱,共炒黄为曲。还有一种制法是:水银一两,曲二两,白矾二钱,研匀,如上法一样炼制。

【气味】 辛,冷,无毒。大明说:畏磁石、石黄,忌一切血,这是因为它出自丹砂。李时珍说:水银粉温燥有毒,升浮之性。黄连、土茯苓、陈酱、黑铅、铁浆等都可以制约它的毒性。

【主治】 通大肠,治小儿疳积及瘰疬、疮、疥、癣、酒糟鼻、风疮瘙痒等疾病。(藏器)能治痰涎积滞、水肿鼓胀、毒疮。(时珍)

【发明】 李时珍说:水银是一种纯阴的毒物,因火煅丹砂而产生,再加盐、矾炼而为轻粉,加上硫黄升而为银朱,轻飞灵变,将纯阴变化为燥烈之性,它的特性是走而不守,善于劫夺痰涎,消积滞。所以水肿、风痰、湿热、毒疮被其劫夺,涎液从齿龈排出,郁邪也因此而散开,疾病也因此而治愈。倘若服用过量,或服用不得法,那么毒气被熏蒸窜入经络筋骨,就难以透出。痰涎既已被逐去,而血液也耗亡,筋失所养,营卫因此不相顺从。结果筋脉拘挛,骨节疼痛,或生发为痈肿疳漏、手足皲裂、虫证、癣证以及顽固的痹证。长年累月不能治愈,便会发展成残疾,或变成难以根治的痼疾。这个害处是无穷的。没有胎毒的,不能轻易服用;有胎毒的,应该预先将毒邪解除。用药的人应审慎。

【附方】 治小儿吃泥及大肚:用腻粉一分与砂糖混合做成麻子大小的药丸,空腹时用米汤送服一丸,过一段时间,泥土便泄出,病就好了。(《经验方》)治大小便闭,胀闷严重,二三天不治会死亡:用腻粉一钱,生麻油一合,混合,空腹时服下。(《太平圣惠方》)治血痢腹痛:用腻粉五钱,定粉三钱,共同研细,水浸泡后,蒸饼心少许做成绿豆大小的药丸,每次服七丸或十丸。用艾一枚,水一盏,煎汤送服。(《秘宝方》)

银朱

【释名】 猩红、紫粉霜。李时珍说:昔人谓水银出于丹砂,熔化还复为朱者,即此也。名亦由此。

【集解】 李时珍说:胡演《丹药秘诀》云,升炼银朱,用石亭脂二斤,新锅内熔化,次下水银一斤,炒作青砂头,炒不见星。研末罐盛,石版盖住,铁线缚定,盐泥固济,大火煅之。待冷取出,贴罐者为银朱,贴口者为丹砂。今人多以黄丹及矾红杂之,其色黄黯,宜辨之。真者谓之水华朱。每水银一斤,烧朱一十四两八分,次朱三两五钱。

【气味】 辛,温,有毒。

【主治】 破积滞,劫痰涎,散结胸,疗疥癣恶疮,杀虫及虱,功同粉霜。(时珍)

【发明】 李时珍说:银朱乃硫黄同汞升炼而成,其性燥烈,亦能烂龈挛筋,其功过与轻粉同也。今厨人往往以之染色供馔,宜去之。

【附方】 痰气结胸:鹤顶丹。不问阴阳虚实,妙过陷胸、泻心等药。用银朱半两,明矾一两,同碾。以熨斗盛火,瓦盏盛药,熔化,急刮搓丸。每服一钱,真茶入姜汁少许服之。心上隐隐有声,结胸自散。不动脏腑,不伤真气,明矾化痰,银朱破积,故也。(曾世荣《活幼心书》)咽喉疼痛:银朱、海螵蛸末等分,吹之取涎。(《救急方》)筋骨疼痛:猩红三钱,枯矾四钱,为末,作三纸捻。每旦以一捻蘸油点火熏脐,被覆卧之,取汗。(《奇方纂要》)

雄黄

【释方】 黄金石(《神农本草经》)、石黄(《唐本草》)、熏黄。

【集解】 《名医别录》说:雄黄生武都山谷、敦煌山之阳,采无时。

雄黄

【修治】 孙思邈说:凡服食用武都雄黄,须油煎九日九夜,乃可入药;不尔有毒,慎勿生用。

【气味】 苦,平,寒,有毒。

【主治】 寒热,鼠瘘恶疮,疽痔死肌,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胜五兵。炼食之,轻身神仙。(《神农本草经》)

【发明】 甄权说:雄黄能杀百毒,辟百邪,杀蛊毒。人佩之,鬼神不敢近;入山林,虎狼伏;涉川水,毒物不敢伤。

【附方】 伤寒咳逆服药无效:雄黄二钱,酒一盏,煎七分,乘热嗅其气,即止。(《活人书》)

石膏

【释名】 细理石(《名医别录》)、寒水石(《本草纲目》)。李时珍说:其性大寒如水,故名寒水石。石膏有软、硬两种。有红白二色,红者不可服。

【修治】 李时珍说:古法惟打碎如豆大,绢包入汤煮之。近人因其性寒,火锻过用,或糖拌炒过,则不妨脾胃。

石膏

【气味】 辛,微寒,无毒。《名医别录》说:甘,大寒。

【主治】 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疮。(《神农本草经》)

【发明】 张元素说:石膏性寒,味辛而淡,气味俱薄,体重而沉,降也阴也,乃阳明经大寒之药。善治头痛牙痛,止消渴、中暑、潮热。然能寒胃,令人不食,非腹有极热者,不宜轻用。

理石

【释名】 肌石(《名医别录》)、立制石(《神农本草经》)。

【集解】 《名医别录》说:理石如石膏,顺理而细,生汉中山谷及卢山,采无时。李时珍说:理石即石膏中之长文细直如丝而明洁色带微青者。唐人谓石膏为寒水石,长石为石膏,故苏恭言其不似石膏也。此石与软石膏一类二色,亦可通用。

理石

【气味】 辛,寒,无毒。

【主治】 身热,利胃解烦,益精明目,破识聚,去三虫。(《神农本草经》)除营卫中去来大热结热,解烦毒,止消渴,及中风痿痹。(《名医别录》)渍酒服,疗癖,令人肥悦。(苏恭)

【附录】 白肌石。《名医别录》有名未用说:味辛,无毒。主强筋骨,止渴不饥,阴热不足。一名肌石,一名洞石,生广焦国卷山青石间。李时珍说:按此即理石也,其形名气味主疗皆同。

滑石

【释名】 李时珍说:滑石性滑利窍,其质又滑腻,故以名之。

【集解】 李时珍说:滑石,广之桂林各邑及瑶峒中皆出之,即古之始安也。白黑两种,功皆相似。山东蓬莱县桂府村所出者亦佳,故医方有桂府滑石,与桂林者同称也。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身热泄澼,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神农本草经》)

【发明】 李时珍说:滑石利窍,不独小便也。上能利毛腠之窍,下能利精溺之窍。盖甘淡之味,先入于胃,渗走经络,游溢津气,上输于肺,下通膀胱。肺主皮毛,为水之上源。膀胱司津液,气化则能出。故滑石上能发表,下利水道,为荡热燥湿之剂。发表是荡上中之热,利水道是荡中下之热;发表是燥上中之湿,利水道是燥中下之湿。热散则三焦宁而表里和,湿去则阑门通而阴阳利。刘河间之用益元散,通治表里上下诸病,盖是此意,但未发出尔。

滑石

【附方】 阴下湿汗:滑石一两,石膏煅半两,枯白矾少许,研掺之。(《濒湖集简方》)

石灰

【释名】 石垩(弘景)、垩灰(《神农本草经》)、希灰(《名医别录》)。

【集解】 李时珍说:今人作窑烧之,一层柴或煤炭一层在下,上累青石,自下发火,层层自焚而散。入药惟用风化、不夹石者良。

【气味】 辛,温,有毒。

【主治】 散血定痛,止水泻血痢,白带白淫,收脱肛阴挺,消积聚结核,贴口,黑须发。(时珍)

【发明】 李时珍说:石灰,止血神品也。但不可着水,着水即烂肉。

【附方】 汤火伤灼:年久石灰敷之。或加油调。(《肘后方》)

浮石

【释名】 海石。(《本草纲目》)

【集解】 李时珍说:浮石,乃江海间细沙、水沫凝聚,日久结成者。状如水沫及钟乳石,有细孔如蛀窠,白色,体虚而轻。海中者味咸,入药更良。

浮石

【气味】 咸,平,无毒。

【主治】 煮汁饮,止渴,治淋,杀野兽毒。(大明)止咳。(弘景)去目翳。(宗奭)清金降火,消积块,化老痰。(震亨)消瘤瘿结核疝气,下气,消疮肿。(时珍)

【发明】 李时珍说:浮石乃水沫结成,色白而体轻,其质玲珑,肺之象也。气味咸寒,润下之用也。故入肺除上焦痰热,止咳嗽而软坚。清其上源,故又治诸淋。

【附方】 咳嗽不止:浮石末汤服,或蜜丸服。(《肘后方》)血淋砂淋,小便涩痛:用黄烂浮石为末。每服二钱,生甘草煎汤调服。(《仁斋直指方》) 8Ao2cN7HhlOmzpHr1Yde+mCjKbChqYNtGcnCPEQnMz/ZJJHOl8ZhAqnbrQVT2gA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