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民族始祖的发明:黄帝

梁既自诩为新国民史学的奠基人,如果多偏重外国史例,将会失去听众。况且,湖南时务学堂时代的梁曾宣传晚明抗清之史实,可谓开风气之先,后来由革命阵营将其发扬光大。梁的这一方面虽为乃师康有为所压抑,却一直都潜在。但在革命与改良已经两极分化的情形下,梁的《新民丛报》也开始歌颂岳飞和袁崇焕,只会助长种族革命的气焰。

1902年,章太炎等在日本横滨举行“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亮出鲜明的反清旗帜。章用公共回忆的方式来重新想象汉族团体,把明清的改朝换代说成是“亡国”,但却把日本称呼中国的“支那”当本国名称,透露出“民族国家”的确是一个外来观念。章在会上颂扬南明抗清志士,并呼吁江浙人士模仿他们。 章在维新派时代曾筹“兴浙会”,呈现同类倾向。在“亡国纪念会”后,留日学生界以省份命名的反清刊物如雨后春笋,如《江苏》《浙江潮》《湖北学生界》等。

1903年初,来自浙江的鲁迅剪掉了象征满族统治的辫子,并拍了一张“断发照”,送给同乡好友许寿裳,相片后提了一首诗,有著名的“我以我血荐轩辕”之句。 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不会出现在19世纪90年代,乃是20世纪初“黄帝”正成为大红特红的民族偶像的一个征候。此时,各地之汉民族主义者有树立黄帝为共祖之运动。革命党机关报《民报》第一期刊首印有黄帝像,图下说明“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为了把“民族国家”的起源推得比明代更远,上溯至近五千年前的黄帝,他们遂用黄帝纪年来取代光绪纪年和耶稣纪年,它首先由刘师培1903年的《黄帝纪年论》提出,有“师法日本以神武天皇纪年之意”。 响应者众,但计算的方式并不统一。于1904年创刊的《黄帝魂》将该年定为黄帝纪元4614年,而《国民报汇编》则把同年推算为4395年,《二十世纪之支那》《民报》《洞庭波》《汉帜》则用同一系统,分别把创刊年1905、1906、1907年改为黄帝纪元4603、4604、4605年。在符号学意义上,清朝两百六十年的“异族统治”遂被五千年的“黄统”所排挤。

反讽之处是:以抗“异族”体现汉民族精神的历史英雄们——赵武灵王、张骞、班超、岳飞、文天祥、袁崇焕、史可法——被供上新建的众神殿之同时,汉族的始祖黄帝却被说成是外来的征服者。刘师培颇得意地说:“……汉族初入中国时,犹之西班牙入美洲也;异族之消灭,犹之南洋岛屿被化于欧人也;异族之迁徙,犹之夷狄人种摒迹北海也。” 宋教仁甚至构想写作一部《汉族侵略史》。说来说去,这位“黄帝”是消灭原住民的外来征服者!

一位美国学者指出:当时这股“黄帝热”来得有点突然,因为早几年黄帝还寂寂无闻,因此多半与拉库伯里(Terrien de Lacouperie)的学说之传入日本有关。 这位法国学者是泛巴比仑说的提倡者,认为黄帝是两河流域的君主尼科黄特(Nakhunte),他率领巴克(Bak)民族东徙,途经昆仑山,辗转来到中土定居,“巴克”亦即“百姓”,乃汉民族之前身。此说被章太炎、黄节、蒋观云、宋教仁等人采纳,而梁启超、刘师培等人亦因而相信黄帝与中国民族起自昆仑山。至1915年袁世凯政府制定国歌,仍按此说,因此有“华胄从来昆仑巅”的歌词。

拉库伯里以黄帝为中国文明奠基者,当本于《史记·五帝本纪》的帝系,与王夫之所据同。王氏所倡黄帝界定中国“种类”畛域之说,在晚清已成汉民族主义者之共识。革命派的黄节说:“衡阳王氏,当有明鼎革,抱种族之痛,发愤著书,乃取轩辕肇纪,推所自出,以一吾族而统吾国。” 改良派的梁启超也以轩辕为本民族肇纪:“黄帝以后,我族滋乳渐多,分布于中原,而其势不相统合……逮嬴秦兴,而中国始统于一。”

但王夫之时代并无人种分黄、白、黑之概念。他建议“述古继天而王者,本轩辕之治,建黄中,拒间气殊类之灾,扶长中夏以尽其材,治道该矣”。 这个“黄中”是一种抽象的帝德。应劭《风俗通》卷一“五帝”条下释黄帝曰:“黄者,光也,厚也,中和之色,德施四季,与地同功……” 晚清的汉民族主义者,既经现代西方种族主义洗礼,势不免扯上人种关系。蒋观云认为“夫我人种,自移居中国后,固划然自为一种族,然以大种族而言,固为东洋之黄种”。 这里既可与大亚洲主义相呼应,又能划清中国这个历史民族的畛域,以别于其他亚洲民族。

此时的中国思想界面对西方总不免有点自卑感,“中国民族西来说”可以补偿这个心理,也有助于黄、白二色人种共同主宰世界之构想。为了迎合当时的达尔文主义“优胜劣败”原理,中国民族必须是外来征服者而不是原住民,有如入主印度的雅利安人、征服英格兰的诺曼人、建立美国的英裔,以及来自东北亚的大和民族。康有为的一段话最能透露此种心理:“我南省原皆猫、猺、狪、獞之地方,今已为我黄帝子孙逼处,猫、猺、狪、獞亦将绝矣”,因此,面临“今白种将遍地球”之局,中国人该力求避免同一命运。

中华帝国历来是一个多民族的世界帝国,在清末强被纳入“民族国家”这件紧身衣。因当时满汉矛盾的环境,汉族中心思想势不免成为此转化之机制。这个偏失,在中华民国成立后曾用“五族共和”的公式去补救。但黄帝崇拜至今犹存,而“中华民族都是黄帝子孙”和“汉族是黄帝子孙”这两个命题是否可以混为一谈,也鲜有引起疑问。 iRU5j1ET1i70Wst56wCs8LwTgXXpCmQRyLzSsZUF59Mc4Ycz8RbjR4LnSAPS0sf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