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这本集子是作者近十年心血之凝聚。原本打算收入十篇曾在学报和期刊上发表过的文章,在成书前予以增订改写。其中五篇改写的幅度很大,待到了交稿期限时,长度已经接近原来预计的十篇文章的篇幅,遂抽掉《中国千年回顾:一个全球史范围的考察》。它是宏观历史思考,是笔者纪念千禧年的研究计划,已在发展成书,因此没有再把文章改写的必要。

收入集子的《清季民族主义与黄帝崇拜之发明》《两个革命的对话:1789&1911》《南与北》属于中国近代史研究范围。第一篇曾发表在《历史研究》2000年第3期上,没有再做修订。第二篇的原型是1991年的一篇英文论文和1994年的一篇中文论文,目前则加以大规模的改写,并期待将来发展成英文书。第三篇则由1992年的一篇中文论文《中国区域发展的差异:南与北》发展而成,但现今的内容大致上采自2002年出版的英文著作《中国的国民性:从国家格局到个体性》( The Chinese National Character From Nationhood to Individuality )的第五章。

本文集中分量较重的是两篇鲁迅研究:《“世纪末”的鲁迅》和《是否该被“吃”掉?——鲁迅承担政治的难局》。后者的前身是1985年在美国发表的一篇中文文章,副标题是“鲁迅参与政治的难局”。前者则以中英文出现多次——1992、1994、1995、1996、1997年,最近一次则是2002年那部著作中的第四章——每次都有不同,反映出笔者对“世纪末”的认识有一个发展过程,至今亦不得谓完成,说得上是路途坎坷。难怪从无人从这个角度研究鲁迅。

《当代中国文化:结构与情感构造》是1991年发表的一篇英文论文,是我的《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的续篇,保持了后者的理论框架,并加入了大量心理测验的材料。它由我翻译成中文,亦是第一次以中文的方式和读者见面。在写这篇文章时,笔者的思路仍停留在结构主义阶段。

《历史学家的经线:编织中国现代思想史的一些问题》的原文也是英文:“Historians’-Warp:Problems in Textualizing the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Modern China”,但英文版至1994年才面世,内容稍为不同的中文版则已于1990年发表了。目前收入的是后者,除了原文中的“马来亚”被编辑误改为“马来西亚”如今把它改正之外,未再做其他修改。这篇主要是介绍后结构主义的史学方法,题目中“warp”这个英文字语带双关,既具织布机上的经线之意义,也具扭曲的意思。这个题目很别致,因此把它当作整本文集的正标题。

至于副标题,考虑的是我历来的研究方向是历史学和心理学并重。本文集除了《当代中国文化:结构与情感构造》一文外,心理学色彩比较浓厚的是《飞蛾的沉默:美国大众文化里的“第三性”与东方人》和《缺乏“性”与“暴力”:非美国式人格》。它们研究的内容是美国史,同时可归入心理学史范围。其实,有关鲁迅的那两篇都涉及心理学和心理学史;谈法国大革命的《两个革命的对话:1789&1911》则介绍社会心理学在中国的流传。

笔者可以保证的一点是:这本文集中每篇文章的角度皆独具一格,都是中国的思想和学术界少见的。

2003年11月13日
序于美国孟菲斯市 DDXUCrINn8j+ipUj7qxO9wyrpkUgVxEFkyd9VL0Jd9eI7GDHqNau0yfUJDlJhd+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