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论

自从进入现代以来,中国人对自身历史的诠释总不离西洋史的借喻,以便替国史树立声望,并借此申请获得世界史的会员籍。对五四时代之意象化亦不例外,它因比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而获得中国现代史上的中心地位。近来,“后殖民主义批判”已开始诟病这类西化作风。但这类批判说穿了仍是西方思潮,它把五四“去中心化”,不过是把先前被五四主流排斥的本土化思想——例如:整理国故、梁漱溟、学衡派——予以大树特树而已。 20世纪末西方流行的学术时髦是让妇女和黑人的偏激分子把“启蒙运动”打为白种男性的运动,我们的本土化论者是拾了他们的牙慧。

否定五四是“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者其实仍摆脱不了西方中心之心态,留学美国的他们反刍在美国囫图吞枣的一套学术风尚,完全无视五四还有“文化革命”这一借喻。后者是苏联一脉马克思列宁主义传统的产品。这个借喻的影响是群众性的,其被接受的程度远较西化学院派象牙塔里的思想产品为广。 QMkjOi3zzi+Xha3JFuIDEChndU2cNOz3WwVOenqGa4AcQ3aQTDHxPCwme9CMWx5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