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群众心理”与“暴民政治”

欲了解吕邦对民国初政治的影响,必须将他放在更广泛的集体心理学的影响里面来考虑。在民国初年,集体心理学是政府部门通用的一个流行话语。在1912年6月参议院的一次会议中,某参议员发言曰:“民国初基,须以人民之心理为视听,于人民之心理合,则统一之势固。” 话里虽然含有“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古义,但用来包装的却是最时髦的集体心理学的词汇。在同月的另一次参议院会议中,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说服国会接受为袁世凯任命的国务总理陆徴祥,说外交官出身的他久居国外:“充任国务总理之人,必要深知国民心理之情势与外国历史之惯例,又必熟悉共和政体之真精神,然后始可以为总理。陆君在外甚久……” 但当民国初年大谈特谈国民心理学的时候,集体心理学的另一支群众心理学亦开始在中国发挥影响,而其用途多在反对过分民主上头。

吕邦的国民心理学流行始于清末,他的群众心理学则有后来居上之势。1907年,梁启超谋用“提倡开国会,以简单直接之主义,求约束国民心理于一途”来树立自己一派势力。 1910年,梁办《国风报》,却以言论节制为方针,盖“近儒之研究群众心理学者,谓其所积之分量愈大,则其热狂之度愈增……而当其热度最高之际,则其所演之幻象噩梦,往往出于提倡者意计之外,甚或与之相反,此舆论之病征也”。

吕邦认为“群众行为之大部分而论,其心意程度之低下,诚不待论”,而且群众心理是“古代遗音之所寄”,换而言之,乃朝种族进化早期阶段逆退之返祖现象。 吕邦的著作常用法国大革命的“暴民政治”来印证群众心理之原始。至世纪末,全民普选在西欧各国趋于制度化,吕邦学说亦多少反映精英阶层对群众政治之恐惧。

在辛亥年(1911)农历九、十月间,亦即武昌起义的凌晨,康有为已在大谈特谈暴民心理:

心理之学,喑呜一声,众则随之,始或惊或默,及哄然同声,不必辨其所由,而忽忽随之于不觉。……盖人固有情,以情感情,同出至诚,则如传染矣。天下智人少而愚人多,一智人提倡之,则众人和之,其智者则有为为之也,其众人不辨得失是非,而滔滔从之,及人众既多,则以多自证,以同自重,益觉理之不可易,而气之益昌矣……感情之相动、热力之相吸,以多为信、入于大迷,岂复能研事理、别得失哉?法国大革命之乱,百日而死人百二十九万,频乱垂八十三年而后定,饮狂药乱执刀之效也。

康有为不一定知道:他这段话里包括了社会心理学里的“暗示”“模仿”与“同情”这三个机制。他并没有标明这些概念,反而反映出它们之流行,渗透报章政论公告文牍范围之广,以及在当时被当作社会科学的真理。

“群众心理”与“暴民政治”很快就变成民国政治成语。民国甫成立,袁世凯和国民党仍在蜜月阶段之时,康有为却敲响警钟:

故今者国民惴惴恐栗,或且悔祸,皆谓革命之举,以求国利民安,不图共和之后,反见国危民悴也。……长此争乱,全国涂炭,将酿第二革命之祸。法大乱八十三年,幸而能保,墨大乱三百年,削地万里,至今未已也。盖共和为平民之政治,所可虑者,暴民为政,贻国势险危,此乃欧美之恒言,而今已爆发于吾国也。

民国成立后,梁启超从长期流放地日本返抵祖国,在1912年11月15日的归国演说词中,就唯“恐秩序一破之后,青黄不接,暴民踵兴,虽提倡革命诸贤,亦苦于收拾”。

在刺宋案发生后,梁启超派的张东荪写道:“夫幼稚之国其国民能力薄弱,必有一二有能力者,使居国家机关,以为国民多数之率导……苟多数而为不肖,固不及一人之贤也。袒护盲目之多数,以养暴民专制,李本曰belief of unconscious origin and independent of all reason,can never be influenced by reason(Lee Bon, Psychology ofRevolution ,p.17)。” 袁世凯在1913年10月10日莅任正式大总统典礼的宣言中也说:“乃本年七月间,少数暴民破坏统一,倾覆国家,此东亚初生之民国,惴惴焉将不保。” 1913年底,袁世凯解散国会前夕,指责“主张共和之人,托共和政治之名,行暴民政治之实”。

梁启超并不赞成袁解散国会,但在国民党“二次革命”期间,却曾在他的《庸言》上悲叹“革命成为一种美德,名誉归之,及既成功,而群众心理所趋,益以讴歌革命为第二之天性,躁进之徒,以此自阶……此种谬见深中于人心,则以极危险之革命,认为日用饮食之事”。 1914年,国民党的胡汉民则替“暴民政治”辩护:

近年一般政客所极端排斥以为吾国政治之恶现象者,曰暴民政治也,曰约法亡国也,曰国会捣乱政党捣乱也。……凡所反对所排斥者,不曰于对彼不利,而曰强有力之政府所不容。……政府者……以集合之心理自规律其行动,而有法律。……而其源本则在于人民……故就民主国政治论之,与言强有力之政府,不如言强有力之国会。

胡汉民似乎又重新回到了民国初期国会提出的政府必须“以集合之心理自规律其行动”的要求。他针对《庸言》报之“奇谬之谈”,揭露进步党的暴民政治论乃替袁世凯的野心服务。

野心家和政客们贬抑群众心理,或别有用心。真正坚信群众心理乃堕落而永不超生者,反而是启蒙思想家。鲁迅在1918年提倡“个人的自大”,反对中国人向来的“合群的爱国的自大”,说中国人以为凭“数目极多,只需用mob的长技,一阵乱噪,便可制胜”。他又从群众心理学谈到吕邦的国民心理学:

法国G.Le Bon著《民族进化的心理》中,说……“我们一举一动,虽似自主,其实多受死鬼的牵制。将我们一代的人,和先前几百代的鬼比较起来,数目上就万不能敌了。”

吕邦此说在当时很流行。高语罕亦认为国民劣根性:“又何一非吾祖宗相传之心理耶?” 五四时代思想界流行易卜生的《群鬼》,用父传梅毒意象来比喻传统思想之毒害,喜为鲁迅、胡适等人引用。

陈独秀对鲁迅所谓的“合群的爱国的自大”亦有同感。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学生游行示威事件,陈虽然积极支持,但仍于6月8日写作《我们究竟应当不应当爱国?》,提出警惕:“爱国大部分是感情的产物,理性不过占一小部分,有时竟全然不合理性……当社会上人人感情热烈的时候,他们自以为天经地义的盲动,往往失了理性,做出自己不能认识的罪恶。……这是因为群众心理不用理性做感情的基础,所以群众的盲动,有时为善,有时也可为恶。”

五四运动可以说是现代群众政治在中国首次登场。该运动常被史家与“新文化运动”混为一谈。但如用对“群众心理”的态度为石蕊试纸,则可试出两者简直乃酸碱之别。五四事件发生的同年8月,胡汉民指出吕邦思想在中国被扭曲:

这次北京上海以及各地起的爱国风潮,也有人说“不过是一种无意识的群众心理的举动”……然而吕邦并不轻视群众心理……与我国官僚的见解,大不相同,他说:“群众就着自己不甚理解的事,奋勇健斗,视死如归,断不能说他是利己心的指导。”

胡氏认为“拿这次爱国风潮来说,在罢课罢市的期间,群众有那些忍耐、热诚、牺牲、自制、平和种种好处,都是民族精神的表现”。吕邦在当时权威性很高,胡氏不得不引用:“吕邦认现在时代是个群众时代,他对于二十世纪的趋势,是看得明了的。”但胡氏不以吕邦否定法国大革命为然:“法国这几十年,共和政体已甚巩固,这番欧洲大战,更是发挥他民众政治的精神,吕邦说[法国革命]是无味的招牌,恐怕大多数法国人是不承认的。”胡氏自然是以法兰西共和国讽中华民国:“我们挂的招牌,同法国一样,我们店子里的货品,就更比法国不如。……吕邦说招牌是个名是没用的。我的意思不然,有了一个公认的名,就有了是非真伪的标准。……到了洪宪改元,要做他的皇帝,便立脚不住。”

吕邦在中国的确被“各取所需”,也由于其思想体系内含有不同话音。吕邦一方面把群众心理和犯罪心理等同,另一方面又把它和宗教心理等同,于是“群众心理”同时表现为兽性和无私性。胡氏既肯定群众心理的无私,认为只需改造群众“无理性”一面便可,假以时日,他们“感情的信仰”会进化为“知的信仰”。胡的说法预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理性群众说”(the rational crowd)。

五四事件后,中国知识界普遍出现对“群众心理”的“欣快症”(euphoria)。有人说“群众心理有抵抗强烈压制之能力”,又“为国家生存发达不可缺乏之要素”,因此有“去其缺点而存其优点”之急务。 有人主张“把群众的心理弄成个好状态”,盖“法国学者黎朋(吕邦)以为官僚和政府少不来人民之一种合法的反对”,因此群众必须养成“抵抗力”云云[吕邦可没这么说]。 《新青年》上一位作家则替“乌合之众”和“群众心理”辩护。 “欣快症”最显著者,莫如《晨报》派驻莫斯科通讯员瞿秋白——他用佛学唯识宗的构思,把“十月革命”当作宇宙“心海”最近涌现的一股海啸巨浪,而莫斯科则处于它的“涛巅”。瞿把“社会心理”和“群众心理”两词互用,宣称“社会革命怒潮中的赤都只是俄劳动者社会心理的结晶”。 同时,无政府主义者朱谦之亦引用吕邦,说“革命是群众心理的结果”。

在瞿秋白和朱谦之都呈现对群众心理欣快的症状时,瞿的同志陈独秀则正在与朱的同志区声白展开“群众心理”论战。陈在当时已经是新生的中国共产党之总书记,与无政府主义争夺青年群众。区全面肯定“群众心理”,陈则站在列宁式革命精英主义立场上,指责区想用“盲目的群众心理……造成一个可恐怖的社会”。 陈其实骨子里仍是启蒙者高高在上的姿势,他否定法国大革命的“恐怖时代”也跳不出当时的一般见识。当时抱同样姿势的还有少年中国学会的余家菊,说革命时代是“发挥兽性光大野性的好机会”,因为“群众的心理”退化成为“非理性的”。 陈和余无疑更接近吕邦的原意,但法国革命史学者乔治·鲁德(George Rude)指出:吕邦从未曾真正研究过历史性群众,而是患了“以论代史”的毛病。 WWo/QJJdesjJHOoc7BAJAJgwRFmTbX2bpdJOgYiCRowuoEORgoZFpy7QzX4pepX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