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常识2|

不为家务事后悔

从“严格认真”的传统标准中解放出来

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见很多在做家务和培养孩子上做得堪称完美的超级主妇。

无论是烹饪、收拾家务,还是子女教育,只有耐心、认真、井井有条才是正解。媒体时不时地暗示人们要多花时间、精力去做,才能当好家庭主妇。

你是不是常常为自己“由于没有多花时间、多花精力而做不好家务”感到内疚和惭愧?

很多人觉得自己在要下功夫的地方偷懒,挤不出时间来整理东西。他们内心总是有一种“我不该把家务做成这样”的罪恶感和愧疚感。

我想说的其实是“我们来多偷点懒吧”!

“偷懒”可能不好听,那我就换个词——省事。如果工作很忙的话,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和功夫。

因为,这本书的主旨是省事、简单、享受、有趣。

这本书想告诉那些对家务感到惭愧内疚的人,如今的时代并非什么都必须花时间、花精力的时代。

从前的家庭主妇还身处要身体力行,花精力、下功夫做家务的年代,有些家务即使有机械设备辅助,还是有需要人下功夫的地方。如今科技进步,家用电器花样百出,越来越多的家务活不需要人再花时间和精力。

但是,我们内心还隐隐残留着某种难以描述的感觉——身为家庭主妇、身为母亲还是身体力行的好。

可是,你到底在介意什么?别人的评价?家人的眼神?

最后,你自己做的家务活,居然变成了以“他人为标准”来评判。比如说“卡通便当”,最开始就是为了孩子开心而做的,渐渐地做便当的目的变了。就像圣诞节的小彩灯一样,五花八门的彩灯逐渐出现,最后谁也不知道圣诞彩灯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另一方面,那些认真做家务的人也有失落感。

他们认认真真地做家务,却没人赞扬夸奖,逐渐地做家务成了一种负担。“都是我在拼命做家务,竟然没有人夸夸我……是不是我做得还不够好……”他们心里会滋生一种“受害者意识”。

不能为了“香喷喷的饭菜”而过于拼命

“就感觉像是说不会做年夜大餐的自己很不够格一样……”

在厨房干脆利索地做家务的妈妈这么说。

可以说,即便在女性已经走入职场的现在,她们心中依然残存着对于家务事的保守“常识”。说不够格的其实是她们自己,那么到底她们对什么感到内疚和惭愧呢?

当“食育 ”这个词出现的时候,我就预感做妈妈的负担又要加重了。既要家务活身体力行,又要保证全家团圆和睦。压力山大!妈妈根本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实践“食育”。

不知从何时起,社会开始要求女性既要承担做妈妈的责任,又要担负起做爸爸的责任。在外面工作,回家依然要工作。这种社会氛围带来的无形压力,让每个妈妈感到某种内疚和惭愧感。整个时代都在剧烈地变化着,做妈妈的我们却依然墨守成规,被旧时代的思想观念束缚着脚步。

我在亚洲很多国家旅行时,对于当地的“饮食文化”尤为好奇和兴奋。在像泰国这样保留宫廷的国家,我深感其饮食水准之高,却又有开放的饮食文化,也就是对“饮食”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

在日本,一说早餐,大家依然想到的是“妈妈用心做的早餐”,而在泰国,“大家去小摊儿吃早餐吧!”已经是常态了。这种自由自在的感觉让我很羡慕。

三餐,就要在家吃,要女人每天早上、晚上亲手做出来。这种感觉不光在欧美,在亚洲各国都不怎么常见。希望这本书能帮助大家彻底“断舍离”这种“强迫观念”。

很多妈妈是“为了孩子”“为了这个家”而忙里忙外的,但是没什么心情做饭的时候,也不妨到外面去吃饭。

酒店、餐馆的早餐也很美味。虽然不能经常去旅游,但是也能在附近的早餐店里享受美味早餐。

周边的小吃店多一点就更好了。

普通店铺的早饭

日本的女性(男性)都在努力。日式料理文化确实是非常出色的文化。但是过于出色,过于讲究精致,标准过高,致使制作日式料理的人也过于辛苦。还有盛料理的器皿,形状各异,用途不同,收拾起来也颇费工夫。

希望大家记得:与世界流行的常识相比,有些事情实际上不需要多么高的标准。

需要断舍离的烦恼

□“好妈妈”“好主妇”的他人眼光。

□“拼命”就等于“伟大”的自我满足意识。

□必须亲自做家务的信条。 XZ5hYr3n5o0tofrR2OHMZjUC1ewSm2Z4tWQq1GyUa9MJzrvwxUXWIfDNt/57lB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