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常识1|

“收纳”无法收拾好家

“收纳”会让家务更辛苦

下面我们来一件一件验证,到底以前那些想当然的家务常识是否正确。

家务的第一误区不是其他,而是“收纳”。

很多人会觉得东西摆得乱七八糟的房间,只要一收纳起来,立刻变得整洁了很多。

很多人一般都会用收纳箱、收纳盒把乱七八糟的零碎物件分门别类地摆放好。

但是,我敢说,收纳并没有解决问题。下面介绍一个案例,你会发现收纳让家务变得异常辛苦。

我应杂志社的“断舍离before after”的策划而探访这户人家。

这是个七口之家。三十多岁的爸爸妈妈带着五个孩子,最小的只是个婴儿。爸爸妈妈很辛苦,很伟大。

要养活这个家庭,首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生活必需品的事情。五个孩子都嗷嗷待哺,而且还得准备很多换洗的衣物,另外还需要更新一下玩具和学习用具。

因此,这些日常用品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整理和收拾。这位好客爱下厨的妈妈总是在塞满食物的大冰箱和大餐桌之间,专注地炒菜煮饭。她灵巧地从摆满料理器具的架子上拿起煮饭锅和平底锅,收纳柜的门前地板上直接(问题点)放着一个特大号的调味料瓶(大问题点),所以柜子门打不开。

打开冰箱后,表面的食材能看见,但是最里面到底藏着什么东西看不出来。所以,食物总是买重。为了确保随时不缺食材,妈妈总是不停地买买买。

名为衣柜的“垃圾堆放场”

各个房间都带有收纳柜,每个柜子都塞得满满的。那些塞不进溢出来的杂物怎么处理呢?

就“扔”在离我们最近的地方。

这就是名为衣柜的“垃圾场”。另外,楼梯下面不到1.6平方米的地方,各种不用的玩具、妈妈的手工作品、爸爸的爱好物、野餐用具等塞得满满当当。

一般的厨房垃圾或是废纸什么的会在指定日按时扔掉,但是碰见稍微大一点的垃圾,就怕麻烦,不想扔。首先,因为大型垃圾的处理方式是特定的,不能随便乱扔;其次,还要和大型垃圾清洁工联系,请人处理,说不定还要花钱。所以总是把这些东西直接放在24小时随时方便扔东西的“垃圾堆放场”。

但是,问题是很多时候“垃圾堆放场”里不全是“垃圾”,还混埋着一些有用的必需品。那又得花时间、花精力去“垃圾堆”里做挖掘作业了。

当她把杂物全部搬到柜子里后,客厅就显得宽敞了不少,这就容易给人一种错觉——客厅收拾得真干净。也就是说不再是什么垃圾场客厅,再加上客厅的墙壁上、柜子里都放着精致的摆件和垂下摇摆的装饰品,甚至能称得上时尚整洁的客厅。但真相是:这些“时尚用具”全都布满灰尘。因为被放在不方便清洁打扫的地方,所以落满灰尘。而且这位妈妈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把这么多的东西一个一个拿起来清扫、擦拭、刷洗。

她没有意识到越想通过“收纳”来解决家务,越是让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大。

我们在前面介绍过物品附带有维护管理所需要的精力、时间和空间。接下来从“意识层面”认识一下物品的构成。

“物品意识”

为什么会“想扔却扔不掉”?

从图中我们会发现家里最多的东西是忘却物。“忘却物”即那些我们连其存在都不知道的、无法想起的杂物。人总是很难想起看不见的东西,我们总是被这些忘却物夺去空间,夺去时间和精力。

“执念物”即那些我们虽然能意识到其存在,却无法丢弃和处理的东西。像一些往昔的纪念品、亲手制作的小东西等我们常说的“想扔,扔不掉”的杂物。通常,我们并非很珍惜和喜欢这些杂物,只不过随处搁在家里,不去想如何处理罢了。换句话说,这些杂物属于上图中的A区和B区范围,是“不需要·不合适·不愉快”的需要“扔”的杂物。

而“需要·合适·愉快”的物品即有价值,被我们所需要,让我们心情愉悦舒适的东西。即上图的C区,是需要保留的物品范围。

这个区域的物品:

是我们“要花时间,想花时间”而不是“被迫花时间”的物品。

是我们“想腾出地方安放”的物品。

是我们“想花精力,想维护管理”而不是“被迫花精力”的物品。

对于不同区域的东西,我们内心发出的声音是完全不同的。

“忘却物”和“执念物”是内心所排斥的。“需要·合适·愉快”的物品是内心所期待的。前者让我们心灵衰败枯萎,后者则让我们心灵充盈丰润。后者让人与物品建立一种舒适愉快的良好关系。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这三个区域划分不是绝对的,也会随着时间而改变。“需要·合适·愉快”的东西会逐渐变成“忘却物”或者“执念物”。物品和人的关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分类则满足的“标签化收纳术”

我曾经也尝试过“收纳术”。

第一件事就是买收纳箱。

有了收纳箱,把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一股脑儿地放在箱子里。其他的不说,首先这些乱七八糟的杂物从视野中消失了。

结果,它们不仅从视野中消失了,也逐渐从脑海里消失了。

换句话说,所谓收纳,好像是收拾之后就可以坐视不管,置之不理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收纳是种忘却物催化剂。需要的收纳箱越来越多,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多,家里也就显得越来越狭窄拥挤。

收纳术的老师还教我们如何贴标签把物品分门别类。包括建立收纳隔间,粘贴便利贴区分杂物类别,等等。这些工作无一不是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一旦开始贴标签,我们就会下意识地把“贴标签”当作第一目标。

杂志上展示的完美收纳空间中,有五颜六色的调味料瓶整齐排列的置物架,有犹如图书馆一般系统严谨地摆放书籍的书架,还有按大小功能等分门别类收好的文具柜子,等等。看见这些彩页时,想必有人会感叹“真是再怎么努力也做不好呀”。

“做不好”是肯定的,只有那些每天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的收纳达人,才能长期保持这种“杂志彩页水准”。不是专家做不到,只有收纳专业的人才能做得这么专业。但是对非收纳专业、每天工作事务繁忙的我们来说,这种“收纳”标准过高过难。就好像强迫一个从来没练过慢跑的人去跑全程马拉松一样,不切实际。

我想说的是:

收纳,需要时间。

收纳,需要空间。

收纳,需要精力。

购买东西容易,维护保养很难。不注重管理和保养,就容易成为灰尘的温床。

最简单的是,家里没有那些需要贴标签、需要管理保养的东西。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把用过的东西按照标签放回原处的想法也是有问题的。假如不存在什么多余过剩的杂物,其他东西放在哪里就会一目了然。这就是断舍离。

人是一种能多省事就想多省事的生物,也是一种万事想要蜻蜓点水就直接了事的生物。从人的这种“懒”心理出发,不得不说所谓的“收纳术”的想法太过天真。因为对付乱七八糟,整顿、收纳的方法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整顿、收纳前我们需要做的是:

●减少杂物。

●精简杂物。

●精选杂物。

也就是对杂物进行断舍离。只保留精挑细选之后需要的适量的物品,即便是看起来杂乱无章,收拾起来也不费什么精力。

需要断舍离的烦恼

□ 给杂物贴标签分类的时间和精力。

□ 没有及时处理的无用品。

□ 动不动就得重新收拾房间的压力。 lqcS2EenaUCZZCmk55WscVWCIfjFc+ZVQLEAP0LKQdVSCMmAErX7WGG/thtNn9F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