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黏膜单次或多次接触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甚至以外的部位发生的炎症性反应。
有刺激性皮炎和过敏性接触性皮炎两大类。刺激性皮炎是因接触一些刺激性很强的物质引起的,如强酸、强碱;或刺激性虽不太强,但接触时间较长的刺激物(如肥皂、洗衣粉、洗洁精等)而引起的。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是仅发生于少数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在接触了某些通常不具有刺激性的物质(如某些植物、药物、化妆品等)而发生的皮肤反应。反应可在接触的当时发生,也可在接触一段时间后发生。
病程有自限性,一般去除病因后处理得当,1~2周可痊愈。反复接触或处理不当,可以转为亚急性或慢性皮炎、轻度增生及苔藓样变或湿疹样改变。
(1)皮炎表现一般无特异性,严重程度以及范围也会因个体差异以及接触的物品而不同,一般皮炎的部位及范围与接触物接触部位一致,但如果接触物为气体、粉尘,则皮炎呈弥漫性而无一定的鲜明界限,多发生在身体暴露的部位。
(2)皮炎发生时多数患者会自觉瘙痒、烧灼或胀痛感,少数严重病例可有全身反应,如发热、畏寒、头痛、恶心等。
(3)症状较轻时:局部呈红斑,淡红至鲜红色,稍有水肿,或有针尖大丘疹密集。
(4)症状较重时:红斑肿胀比较明显,有多数丘疹、水疱,炎症剧烈时可以发生大疱。
(5)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急性期表现为红斑、水疱、渗出。亚急性、慢性可表现红斑、粗糙、脱屑、皲裂。
1.预防
(1)生活有规律,睡眠充足。饮食应多吃水果、蔬菜特别注意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的摄取,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酒、咖啡、浓茶、辣椒等。
(2)敏感性皮肤应减少按摩、去角质,避免皮肤受到伤害,加强皮肤的保湿能力及了解造成皮炎的原因,留意日常生活、季节变换等因素。
(3)皮肤过敏时尽量不要揉擦或搔抓皮肤,以免加重皮肤刺激,甚至引起感染。另外,搔抓还会起强化作用,会越抓越痒,越痒越抓,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病程延长。
(4)忌用肥皂清洗,碱性对皮肤是一种化学性刺激,可使皮炎加重。若需用肥皂去污时,最好选择刺激性小的硼酸皂。急性期忌热水烫洗患处,用热水烫洗或浸泡会使红肿加重,渗透液增多,加重病情。
(5)及时就医,不要盲目用药。皮炎病程较长,易反复,患者要配合医生耐心治疗。
2.治疗
(1)全身治疗。内服抗组胺类药物,如赛庚啶、苯海拉明、氯苯那敏、阿伐斯汀、西替利嗪、咪唑斯汀、依巴斯汀、地氯雷他定等;面积广泛,糜烂和渗液严重者,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如口服泼尼松、曲安西龙或地塞米松;重症者也可先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静脉滴注,等症状减轻后,口服维持。
(2)急性阶段以红斑、丘疹为主者,用洗剂、霜剂或油膏。如炉甘石洗剂、曲安奈德霜、氯氟舒松软膏、肤轻松软膏等,也可使用含有松馏油、糠馏油、氧化锌的油膏外涂。红肿明显,伴水疱、糜烂和渗液者可做开放性冷湿敷,湿敷溶液有3%硼酸溶液、1:2醋酸铝溶液、1:8000高锰酸钾溶液。如有脓性分泌物者,用0.02%呋喃西林溶液或0.5%依沙吖啶溶液湿敷。湿敷不宜过长,通常湿敷2~3天,待渗液停止、肿胀消退后,可停止湿敷,改用霜剂或油膏外涂。
(3)亚急性或慢性阶段。以霜剂及油膏外用为主,可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也可用松馏油膏、黑豆镏油膏、氧化锌油膏等,如有脓性分泌物,可在油膏中加入抗生素,如新霉素、红霉素、杆菌肽,或其他杀菌剂如莫匹罗星软膏、小檗碱(黄连素)、汞剂等。
(4)接触性皮炎如果合并局部感染,如淋巴管炎、淋巴结炎、软组织炎时,可使用抗生素,轻者给予罗红霉素、头孢氨苄或磺胺类药物口服;重者静脉给予青霉素、头孢类菌素或奎诺酮类抗生素。
(1)避免刺激。出现临床症状,应尽量减少局部刺激。避免搔抓,不宜用热水烫洗,避免强烈日光或热风刺激。
(2)对于存留在皮肤上的刺激物质或毒性物质应尽快冲洗清除,冲洗时可用清水或淡肥皂水。接触物若为强酸,可用弱碱性液体冲洗(如苏打水);如为强碱性物质,可用弱酸性液体冲洗(如硼酸液)。
(3)职业性接触性皮炎主要分布在理发、医疗卫生、清洁、食品和建筑等行业。做好个人防护、宣传、教育和培训等措施是降低职业性接触性皮炎发生的有效措施。
(4)面部接触性皮炎者,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部分患者有焦虑、悲观、失望、抑郁的消极情绪,无脸面见人。所以接触性皮炎的患者除了积极的药物治疗外,还要进行正确的心理护理。患者应停用一切可疑化妆品,避免日晒、风吹等不良刺激。减少皮肤摩擦,若有水疱不要刺破,保持局部干燥,避免搔抓、热水及皂类刺激。
(5)饮食护理。多饮水,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多食含有维生素C的水果。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如酒、辣椒、海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