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其特征是手和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经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通常所说的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临床以关节和肌肉游走性酸楚、红肿、疼痛为特征,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寒冷、潮湿等因素可诱发本病。其中下肢大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最常受累。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可能与遗传、感染、性激素等有关。RA关节炎的病理主要有滑膜衬里细胞增生、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及微血管的新生、血管翳的形成及软骨和骨组织的破坏等。春季由于天气、气压改变导致关节液循环不好,关节周围血流出现阻滞,容易使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症状加重。淋雨、吹风导致关节受寒,也可引发症状加重。
(1)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前的2~3周常有咽喉炎或扁桃体炎的病史,表现为发热、咽痛、咳嗽、下颌下淋巴结肿大。
(2)关节疼痛是风湿性关节炎首要症状,可先后累及膝、踝、肘、腕等多个大关节,典型的表现为对称性、游走性疼痛,并伴有红、肿、热的炎症表现。通常急性炎症症状持续2~4周消退,一个关节症状消退,另一个关节的症状又可出现,也有几个关节同时发病的。并且关节症状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常在天气转冷或下雨前出现关节痛。急性期过后不遗留关节变形或活动障碍,但会反复发作。
(3)风湿性关节炎可同时伴有风湿热的其他表现,如舞蹈病、皮下结节以及环形红斑等。由于风湿热活动期以累及关节和心脏为主,因此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常伴并发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等。表现为心悸、气促、心前区疼痛等。
1.预防
为了更好地预防风湿性关节炎复发,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劳逸结合。有些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病情虽然基本控制,处于疾病恢复期,往往由于劳累而重新加重或复发,所以要劳逸结合,活动与休息要适度。
(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坚持体育锻炼的人,身体就强壮,抗病能力强,很少患病,抗御风寒湿邪侵袭的能力比一般未经常体育锻炼者强得多。可做保健体操、做广播体操、打太极拳等。
(3)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关节处要注意保暖,不穿湿衣、湿鞋、湿袜等。
(4)注意关节处的防风及保暖。此外,睡觉前要用热水泡脚,最好是加有中药的热水,避免风寒湿邪侵袭,还可以使用暖宝宝增加身体的热量,注意劳逸结合。
(5)合理饮食。春季饮食以平补为原则,重在养肝补脾。以性味甘温食物为主,首选谷类,如糯米、黑米、高粱、燕麦;蔬果类,如刀豆、南瓜、扁豆、红枣、桂圆、核桃、栗子;鱼肉类,如牛肉、猪肚、鲫鱼、鲈鱼、草鱼等。又因酸味入肝,为肝的本味,春季肝气旺,若再过食酸味,则造成肝气过旺,而伤及脾脏。
(6)保证睡眠。睡眠是对肝脏最好的保护,合理充足的睡眠,能使肝脏得以休养,肝血充足,自然不容易因风邪而受病。因此,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避免熬夜,保证睡眠时间。
2.治疗
(1)一般治疗。关节肿痛明显者应强调休息及关节制动,而在关节肿痛缓解后应注意早期开始关节的功能锻炼。此外,理疗、外用药等辅助治疗可快速缓解关节症状。
(2)药物治疗。方案应个体化,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非类固醇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免疫抑制剂、免疫和生物制剂及植物药等。
(3)免疫净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中常有高滴度自身抗体、大量循环免疫复合物、高免疫球蛋白等,因此,除药物治疗外,可选用免疫净化疗法,可快速去除血浆中的免疫复合物和过高的免疫球蛋白、自身抗体等。如免疫活性淋巴细胞过多,还可采用单个核细胞清除疗法,从而改善T细胞、B细胞及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功能,降低血液黏滞度,以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同时提高药物治疗的疗效。
(4)功能锻炼。必须强调,功能锻炼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得以恢复及维持的重要方法。一般说来,在关节肿痛明显的急性期,应适当限制关节活动。但是一旦肿痛改善,应在不增加患者痛苦的前提下进行功能活动。对无明显关节肿痛,但伴有可逆性关节活动受限者,应鼓励其进行正规的功能锻炼。在有条件的医院,应在风湿病专科及康复专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5)外科治疗。经内科治疗不能控制及严重关节功能障碍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科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外科治疗的范围从腕管综合征的松解术、肌腱撕裂后修补术至滑膜切除及关节置换术。
(1)改善居住条件,避免脏乱、潮湿、寒冷。
(2)均衡饮食,避免营养不良。
(3)开展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预防感冒,避免链球菌感染;出现咽炎、扁桃体炎时及时就诊。
(5)勤洗手,使用肥皂等清洁剂。
(6)食物要彻底烹饪至熟,剩饭剩菜要充分加热,用手处理食物时使用干净的一次性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