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 脑梗死

一、疾病概述

脑梗死旧称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脑梗死的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因而通常所说的“脑梗死”实际上指的是脑血栓形成。

脑梗死的发生可能与一些躯体疾病(如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有关,还可能发生于各种原因的脱水,各种动脉炎,休克,血压下降过快、辐度过大等引起的应激状态。

以往认为中老年人群因为脑血管的老化和机体调节机制的退化而容易发生脑梗死,但是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脑梗死的发生逐渐呈现年轻化。究其原因可能与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运动的减少、生活压力增大等有关。医护人员每天的工作强度大,体育锻炼的机会相对较少,并且因为特殊的工作性质需要经常熬夜,长期的生物钟颠倒造成机体的功能下降,容易发生脑梗死,应该引起广大医护人员的重视。

二、临床表现

(1)主观症状。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运动性和(或)感觉性失语甚至昏迷。

(2)脑神经症状。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如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

(3)躯体症状。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三、疾病分类

(1)腔隙性脑梗死。脑梗死的直径小于1.5mm,表现为亚急性起病、头昏、头晕、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少数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也可有偏瘫、偏身感觉减退,部分患者没有定位体征。

(2)中等面积梗死。突发性头痛、眩晕,频繁恶心、呕吐、神志清醒,偏身瘫痪或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失语等。

(3)大面积梗死。患者起病急骤,表现危重,可以有偏盲偏瘫、偏身感觉减退甚至四肢瘫、脑疝、昏迷等。

四、护理指导

(1)卧床休息。急性期应限制体力活动,绝对卧床休息,病室保持安静、光线适宜,减少来自环境的刺激,卧床时可以缓慢变换体位,保护受压处的皮肤,但不可过快、过猛地改变体位,减少脑血管的压力。

(2)饮食与营养。发病当天禁食,可以依靠补液维持机体需求,48小时后病情稳定者可以适当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和新鲜的蔬菜、水果,保证水的摄入量。

(3)预防便秘。便秘时因为用力排便会增加脑血管的压力,诱发或者加重脑梗死的进程。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保证水的摄入量,按摩腹部,必要时可以使用开塞露等通便药物。

(4)用药指导。脑梗死是一个高致残率及高致死率的疾病。一旦确诊,应该争取超早期治疗,在发病3~4.5小时内尽可能静脉溶栓治疗,在发病6小时内可进行适当的急性期血管内干预;发生脑梗死应立即前往专科门诊接受治疗,以早期确定个体化和整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使用右旋糖酐时应注意有无过敏反应,使用血管扩张剂时注意应关注血压变化,防止血压偏低,使用溶栓剂和抗凝剂时应该警惕出血征象。

(5)戒烟限酒。烟中的化学物质尼古丁导致肾上腺素和甲状腺素的分泌增多,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吸烟还会导致血管收缩或痉挛,使血流阻力增大,血管壁损伤,血小板释放和聚集,血液黏度增加,加速心、脑、肾等全身器官动脉粥样硬化,促使血栓形成;烟中的一氧化碳造成血管壁内皮细胞缺氧,造成脑动脉粥样硬化。此外,吸烟还有致畸、致残的作用。

(6)心理指导。患有脑血管疾病时,患者常有忧郁、沮丧、烦躁、易怒、悲观失望等情绪反应,尤其在合并肢体或者其他功能障碍时。应主动向家属和同事诉说心理上的体会,取得周围亲友的关心体贴和安慰鼓励,积极向上的情绪会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7)尊重患者,耐心倾听患者诉说。与患者谈话时声音要大、语速要慢,简短清晰,重复重点,必要时可使用辅助器材,如助听器,识字卡片等,以便更好地沟通。

五、护理小贴士

(1)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室内光线充足,温度相对湿度适宜,保证空气的流通;物品的摆放要以方便生活为目的,减少障碍物和危险品的放置;保持地面平坦、干燥、防滑,穿着轻便、合脚、防滑的软底鞋,防止跌倒;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安装监控仪、警铃等电子智能设备,及时识别跌倒的风险。

(2)饮食指导。饮食应当低脂、低盐、低胆固醇,富含维生素、多纤维素,尽量避免食用动物脂肪、内脏、甜食等,增加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鱼虾类。多喝水,适当喝茶,建议晨起后饮用一杯白开水,减少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规律饮食,切忌暴饮暴食。

(3)康复训练指导。患有脑梗死后会有肢体功能障碍或者语言功能障碍的风险,有一些是疾病原因,部分则是因为没有及时进行正确有效的康复训练所致。康复训练可以从日常生活活动开始,学习自己洗脸、梳头、吃饭、穿衣等。急性期应该卧床休息,最好采取平卧位,增加脑部血液供应,卧床期间可以进行主动或者被动的肢体功能训练,翻身、按摩、活动四肢;病情稳定期,尽早下床活动,从床上训练逐步过渡到床边坐起,床旁室内行走、室外行走、上下楼梯,逐渐增加运动的时间和次数。有很多研究表明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功能恢复。可以利用日常交流增加对语言功能的康复。

(4)睡眠指导。保证充足的睡眠对患者疾病的康复非常重要。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睡眠习惯,每天按时上床睡觉,机体在此时间会反应性地要求休息。

保证良好的睡眠物理环境,避免光线和噪声的刺激,调整合适的温度、相对湿度。晚饭尽量少吃难消化、油腻或有刺激性的食物,睡前2小时不可喝含酒精或咖啡因的饮料,不喝浓茶。可以通过饮用热牛奶,洗热水澡,或听轻音乐的方式诱导睡眠。睡前不进行剧烈运动,功能锻炼可以放在睡前4小时进行。睡前减少脑力活动,洗个热水脚,全身感到更舒适并有利于睡眠。 mdyCLG8TnoyEpydo8OxbUWhM1Co/iUDCZ/da9I6lkLd3cXKb7Oht4gbjYFfWDuT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