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7 荨麻疹

一、疾病简介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24小时内消退,但反复发生新的皮疹。病程迁延数日至数月,临床上较为常见。

二、常见病因

荨麻疹的病因非常复杂,约3/4的患者找不到原因,特别是慢性荨麻疹。常见原因主要有:食物及食物添加剂,吸入物,感染,药物,物理因素如机械刺激、冷热、日光等,昆虫叮咬,精神因素和内分泌改变,遗传因素等。

三、常见症状

基本损害为皮肤出现风团。常先有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皮肤色,少数患者有水肿性红斑。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发作时间不定。风团逐渐蔓延,融合成片,由于真皮乳头水肿,可见表皮毛囊口向下凹陷。风团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少数可延长至数天后消退,不留痕迹。皮疹反复成批发生,以傍晚发作者多见。风团常泛发,亦可局限。有时合并血管性水肿,偶尔风团表面形成大疱。

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头胀、腹痛、腹泻,严重者还有胸闷、不适、面色苍白、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呼吸短促等全身症状。

疾病于短期内痊愈者,称为急性荨麻疹。若反复发作达每周至少两次并连续6周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除了上述普通型荨麻疹,还有以下特殊类型的荨麻疹。

(1)皮肤划痕荨麻疹/人工荨麻疹。患者对外来较弱的机械刺激引起生理性反应增强,在皮肤上产生风团。患者在搔抓后,或在紧束的腰带、袜带等处出局部起风团,瘙痒。

(2)延迟性皮肤划痕症。皮肤划痕在刺激后6~8小时出现风团与红斑,风团持续24~48小时。迟发性皮损不止一条,沿划痕形成小段或点,损害较深或宽,甚至向两侧扩展成块。局部发热,有压痛。

(3)延迟性压力性荨麻疹。皮疹发生于局部皮肤受压后4~6小时,通常持续8~12小时。表现为局部深在性疼痛性肿胀,发作时可伴有寒战、发热、头痛、关节痛、全身不适和轻度白细胞计数增多。局部大范围肿胀似血管性水肿,易发生于掌跖和臀部,皮损发生前可有24小时潜伏期。

(4)胆碱能性荨麻疹。皮疹特点为除掌跖以外发生泛发性1~3mm的小风团,周围有明显,其中有时可见卫星状风团,也可只见红晕或无红晕的微小稀疏风团。有时唯一的症状只是瘙痒而无风团。损害持续30~90分钟,或达数小时之久。大多在运动时或运动后不久发生,伴有痒感、刺感、灼感、热感或皮肤刺激感,遇热或情绪紧张后亦可诱发此病。

(5)寒冷性荨麻疹。可分为家族性和获得性两种。前者较为罕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在受冷后半小时到4小时发生迟发反应,皮疹为不痒的风团,可以有青紫的中心,周围绕以苍白晕,皮疹持续24~48小时,有烧灼感,并伴有发热、关节痛、白细胞计数增多等全身症状。后者较为常见,患者常在气温骤降时或接触冷水之后发生,数分钟内在局部发生瘙痒性的水肿和风团,多见于面部、手部,严重者其他部位也可以累及。可发生头痛、皮肤潮红、低血压、甚至昏厥。

(6)日光性荨麻疹。皮肤暴露在日光数分钟后,局部迅速出现瘙痒、红斑和风团。风团发生后约经一至数小时消退。发生皮疹的同时,可伴有畏寒、疲劳、晕厥、肠痉挛,这些症状在数小时内消失。

(7)接触性荨麻疹。其特点是皮肤接触某些变应原发生风团和红斑。可分为免疫性机制和非免疫性机制两类。非免疫性是由于原发性刺激物直接作用于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物质而引起,几乎所有接触者均发病,不需物质致敏。

另外,还有热荨麻疹、运动性荨麻疹、震颤性荨麻疹、水源性荨麻疹、肾上腺素能性荨麻疹、电流性荨麻疹等更少见类型的荨麻疹等。

四、预防与治疗

1. 预防

(1)荨麻疹患者应尽早除去体内感染病灶,如抗感染、除蛔虫等治疗。这是荨麻疹的预防措施之一。

(2)荨麻疹的预防需保持生活规律,精神愉快,积极治疗胃肠及内分泌疾病。

(3)对过敏性体质的荨麻疹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易引起过敏的食物、药物、植物及化学物品,减少过冷、过热及日晒的刺激。这也是荨麻疹的主要预防措施。

2. 治疗

1)一般治疗

由于荨麻疹的原因各异,治疗效果也不一样,具体治疗措施如下。

(1)去除病因。对每位患者都应力求找到引起发作的原因,并加以避免。如果是感染引起者,应积极治疗感染病灶。药物引起者应停用过敏药物;食物过敏引起者,找出过敏食物后,不要再吃这种食物。

(2)避免诱发因素。如寒冷性荨麻疹应注意保暖,乙酰胆碱性荨麻疹减少运动、出汗及情绪波动,接触性荨麻疹减少接触的机会等。

2)药物治疗

(1)抗组胺类药物。①H受体拮抗剂。具有较强的抗组胺和抗其他炎症介质的作用,治疗各型荨麻疹都有较好的效果。常用的H 1 受体拮抗剂有苯海拉明、赛庚啶、氯苯那敏、阿伐斯汀、西替利嗪、咪唑斯汀、氯雷他定、依巴斯汀、氮卓斯汀、地氯雷他定、单独治疗无效时,可以选择两种不同类型的H 1 受体拮抗剂合用或与H 2 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常用的H 2 受体拮抗剂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用于急、慢性荨麻疹和寒冷性荨麻疹均有效。剂量因人而异。②多塞平。是一种三环类抗抑郁剂,对慢性荨麻疹效果尤佳,且不良反应较小。对传统使用的抗组胺药物无效的荨麻疹患者,多塞平是较好的选用药物。

(2)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作用,减少组胺释放的药物。①硫酸间羟异丁肾上腺素为β 2 肾上腺受体促进剂,在体内能增加环磷酸腺苷(cAMP)的浓度,从而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②酮替酚。通过增加体内cAMP的浓度,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阻止炎症介质(如组胺、慢反应物质等)的释放,其抑制作用较色甘酸钠强而快,并可口服。③色甘酸钠。能阻断抗原抗体的结合,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若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作用,可减少后者的用量,并增强疗效。④曲尼司特。通过稳定肥大细胞膜而减少组胺的释放。

(3)糖皮质激素。治疗荨麻疹的二线用药,一般用于严重急性荨麻疹、荨麻疹性血管炎、压力性荨麻疹对抗组胺药无效时,或慢性荨麻疹严重激发时,静脉滴注或口服,应避免长期应用。常用药物如下:①泼尼松;②曲安西龙;③地塞米松;④倍他米松磷酸钠(得宝松)。在紧急情况下,采用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静脉滴注。

(4)免疫抑制剂。当慢性荨麻疹患者具有自身免疫基础,病情反复,上述治疗不能取得满意疗效时,可应用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具有较好的疗效,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及免疫球蛋白等均可试用,雷公藤也具有一定疗效。由于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一般不推荐用于荨麻疹的治疗。

另外,降低血管通透性的药物,如维生素C、维生素P、钙剂等,常与抗组胺药合用。由感染因素引起者,可以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五、护理小贴士

(1)注意饮食,避免诱因。荨麻疹的发病与饮食有一定的关系,某些食物可能是诱因。例如,鱼虾海鲜,含有人工色素、防腐剂、酵母菌等人工添加剂的罐头、腌腊食品、饮料等可诱发荨麻疹。另外,过于酸辣等有刺激性的食物也会降低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使食物残渣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过长,因而产生蛋白胨和多肽,增加人体过敏的概率。

(2)注意药物因素引起的过敏。在临床中,有些药物可以引起荨麻疹,如青霉素、四环素、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多黏菌素等抗生素,安乃近、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剂等。某些中成药如感冒清、牛黄解毒片等也可导致过敏引起荨麻疹的发生。在服用多种药物而怀疑荨麻疹是由其中一种药物引起时,最简捷有效的方法是及时停用所服的药物(最好在医师的指导下)。

(3)积极治疗基础疾病。荨麻疹既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一种皮肤表现。能导致荨麻疹的疾病较多,例如感染性疾病就有:寄生虫感染如肠蛔虫、蛲虫等;细菌性感染如龋齿、齿槽脓肿、扁桃体炎、中耳炎、鼻窦炎等;病毒性感染如乙型肝炎;真菌感染如手足癣等。另外,糖尿病、甲亢、月经紊乱,甚至体内潜在的肿瘤等都可能引起荨麻疹。因此,有效地诊断和治疗基础疾病,有助于消除荨麻疹。

(4)保持健康心态,提高身体抵抗力。慢性荨麻疹的发作和加重,与人的情绪或心理应激有一定的关系。中医学在防病治病方面有“恬淡虚无,病安从来”的理论,认为保持一种清心寡欲的心态,可以使人体气机调和,血脉流畅,正气充沛,久而久之荨麻疹自然会消失在无形中。 2ufJVj08XYW386ZSya5zNNY9kg8Ain4KskRSzSAkAZuI4dOz7mIvvXvcEuyJsHM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