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7 疲劳

一、疾病简介

疲劳(fatigue)又称疲乏,是主观上一种疲乏无力的不适感觉,疲劳不是特异症状,过度劳累或疾病都可引起疲劳。

二、常见病因

目前疲乏的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长时间的工作和生活,脑力、体力劳动过度,饮食不规律,长期的睡眠不足,运动量的减少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等都会导致疲劳症状的发生。

三、常见症状

(1)心理方面。多表现为心情抑郁,焦虑不安或急躁、易怒,情绪不稳,脾气暴躁,思绪混乱,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做事缺乏信心,犹豫不决。

(2)身体方面。常呈现为瘦、胖两类。多数为身体消瘦,少数可能出现体态肥胖。面容多表现为容颜早衰,面色无华,过早出现面部皱纹或色素斑;肢体皮肤粗糙,干涩,脱屑较多;指(趾)甲失去正常的平滑与光泽;毛发脱落,蓬垢,易断,失光。

(3)运动系统。全身疲惫,四肢乏力,周身不适,活动迟缓。有时可能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肌痛、关节痛等,如果时间较长,累积数月或数年,则表现得尤为明显,可有一种重病缠身之感。

(4)消化系统。表现为食欲缺乏,尤以厌油腻为主。无饥饿感,有时可能出现偏食,食后消化不良,腹胀;大便形状和次数多有改变。

(5)泌尿生殖系统。男子常出现遗精、阳痿、早泄、性欲减退;女子出现月经不调或提前闭经、性冷淡等。

(6)感官系统。主要表现为眼睛疼痛,视物模糊,对光敏感以及耳鸣,听力下降等。

四、预防与治疗

1. 预防

(1)强化三餐营养。既要品种多样,也要注意平衡各品种之间的“平衡”原则。多进食鸡肉、豆类、蔬菜水果等营养价值高的食物,帮助预防过度疲劳带来的危害。

(2)按生物钟作息。晚上不熬夜,中午注意午休,定时进食三餐,保持精力充沛。

(3)定期进行体检。最好每年做一次体检,包括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及有关心脏的其他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上述疾病不论轻重,都要及时认真进行治疗。

(4)学会主动休息。重要活动之前抓紧时间先休息一会儿;保证充足的睡眠,彻底放松为下一周紧张繁忙的工作打好基础;在工作间歇到室外活动或做深呼吸、欣赏音乐,使身心得以放松。

2. 治疗

尽量休息以及减少压力。疲劳是自限性疾病,多数人能在2周内依靠自身免疫力康复。必要时可遵医嘱服用止痛药缓减头痛,或抗忧郁剂提振心情、帮助睡眠。若出现忧郁或沮丧的情况,可以向心理咨询顾问寻求专业治疗。

五、护理小贴士

(1)睡足睡好。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尽量避免熬夜。并不是睡得越多越好,而是应注重睡眠质量,选择适合自己的睡眠时间。晚餐要在8点之前结束,关掉电子设备,减少刺激,保证高效睡眠。

(2)合理安排饮食。避免进食过多,导致血液和氧从头脑转移到消化道。食用复合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物面包所含)和非精炼糖(如水果中所含)代替高脂肪食物和精炼糖等容易引起头痛和疲乏的食物。少吃辛辣或者刺激性食物。

(3)缺乏维生素会影响人的疲劳程度,故应注意补充水溶性维生素C和复合B族维生素,育龄期妇女还要注意补充铁质。维生素A和维生素D不能从身体排泄,故必须遵医嘱适量服用,以免中毒。

(4)积极参加户外运动,放松心情。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学会合理减压。

(5)使用一些小妙招驱赶疲劳,如喝冰咖啡、多吃牛肉、喝汽水、看电影、午间小睡、逛街、适度性生活等。

(6)通过螺旋扭转、蝴蝶伸展、横躺拉腿、肩部抻拉、胸部拉伸等动作使肌肉放松。

(7)寻找疲劳的潜在原因,如长期饮用咖啡、抽烟、服用抗组胺药等。

(8)积极锻炼身体,多呼吸新鲜空气,加速氧在身体和头脑中的流动,从而加快循环代谢。

(9)保持居室安静,保持身心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和过度劳累。 zL4YA2Rvn8nUOIVG1Tjxd7GBTlb4Hb8HX7GSYZjbMGYOGUj+htR8JE8IwM5+XmG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