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6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一、疾病简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又称流行性脑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致病菌由鼻咽部侵入血循环,形成败血症,最后局限于脑膜及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病变。冬春季节是此病的高发期,发病高峰一般出现在每年的3~4月份,且致病率高。

二、常见病因

(1)工作原因所致人体免疫力下降且体内缺乏特异性杀菌抗体。

(2)细菌毒力较强:脑膜炎球菌为革兰氏阴性球菌,可从鼻咽部黏膜进入血液。

三、常见症状

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瘀点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轻型流脑多见于流脑流行后期,病变轻微,临床表现为低热、轻微头痛及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皮肤可有少数细小出血点和脑膜刺激征。

普通型流脑最常见,占全部病例的90%以上。分为4期,其特点如下。

(1)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期)。1~2天,可有低热、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数患者无此期表现。

(2)败血症期。突发或前驱期后突然寒战、高热、伴头痛、肌肉酸痛、食欲缺乏及精神萎靡等毒血症症状。此期的特征性表现是皮疹,通常表现为瘀点或瘀斑,70%~90%的患者有皮肤或黏膜瘀点或瘀斑。

(3)脑膜炎期。脑膜炎症状多与败血症期症状同时出现。在前驱期症状基础上出现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以及脑膜刺激症状,血压可升高而脉搏减慢,重者谵妄、神志障碍及抽搐。通常在2~5天后进入恢复期。

(4)恢复期。经治疗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皮肤瘀点、瘀斑消失。大瘀斑中央坏死部位形成溃疡,随后结痂而愈,症状逐渐好转,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四、预防与治疗

1. 预防

(1)早期发现患者就地隔离治疗。

(2)流行期间做好卫生宣传,应尽量避免大型集会及集体活动。

(3)药物预防。对密切接触者,可用磺胺甲NFDA1唑进行药物预防。

(4)疫苗预防:国内多年来应用脑膜炎球菌A群流脑多糖疫苗,近年开始接种A+C群流脑多糖疫苗。

2. 治疗

(1)抗菌治疗。可采用磺胺类、青霉素及氯霉素或其他抗生素治疗。

(2)对症治疗。高热时可用酒精擦浴或服用退热药。 Y5xqz2iqoIgt8DISgmo4APcU/HDA6fKnz9FrglTOdWs9gxbxu9WBRbdhKs75ohA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