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东晋道安大师把佛经科判为三分:即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序分,通常包括证信序、发起序两个部分。证信序记述佛陀当时开讲这部经典时的法会条件,各经典在结构上基本相同,因而又称通序;发起序则记述佛陀开讲这部经典的发起因缘,经中或有或无,千差万别,故而又称别序。

发起序与经典的内容往往非常密切,而不同的经典,发起因缘也各异。《华严经》及《法华经》等,都是以放光动地,恒沙菩萨,百万天人云集为发起因缘。而《金刚经》则平常多了,经中记载:“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金刚经》以日常生活作为发起因缘,正体现了般若法门的修行风格。

说到修行,通常会让人联想到诵经、坐禅、礼拜等等,总之是有固定的形式。诚然,我们不能否定这是修行。但“修行”二字,并不仅仅局限于此。“行”乃身、口、意三业之行,我们意业中的贪嗔痴烦恼,使得我们的身、口不断造作杀盗淫妄诸业。而修行就是对错误的思想、语言和行为进行修正,使之符合道德规范,使之与佛道相应。

《金刚经》以显实相为宗。实相即诸法真实相,证得实相要离相,不住于相。所以《金刚经》以无住生心为要领,表现在修行上,也就没有固定的形式,只是在日常生活的四威仪中修行。因为实相是无相的,也是无所不在的,要通达实相自然不能住于某种相。只有在日常生活处处离相无住,才能与实相相应。

这也就是禅家所讲的“道”在日常生活中。那么,如何从生活中去体会道呢?禅家告诉我们,“平常心是道”。何为平常心?马祖道一说:“道不用修,但莫染污,但有生死心造作趣向,皆是染污,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是道。何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凡圣。(注十一)”道是现成的东西,只因被妄想执著覆障而不得显现。倘能去除染污之妄心,道就自然能够显现。

南泉禅师也有类似的开示。赵州问南泉:“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州曰:“还可趣向也无?”泉曰:“拟向即乖。”州曰:“拟向怎知是道?”泉曰:“道不属知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注十二)”道从平常心中证得,不可起心求道。起心者,即为马祖所说的造作之心,是非之心,取舍之心,凡圣之心。凡人有了这许多心,早就与道相违了。所以南泉说“拟向即乖”。另外,道也不属于知与不知的范畴。凡人的知是妄觉,不知又处无记状态,总之与道是不相应的。 Xs3B9gu2Q7GlEy1JSbLlBbFDVIeNNog5OKvf+o+CpGg5mBXo1qnJe/o9lx6TfXh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