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金刚经》的受持功德

《金刚经》曰:“当知是经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可见受持本经功德之殊胜。下面将分别进行说明。

一、增长福德:人生的幸福是基于福德。有福德才能处处顺遂,心想事成。受持《金刚经》能增长我们的福德。经中先后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校量,恒河沙等七宝布施校量,恒河沙等身命布施校量,每日三时以恒河沙等身布施校量,又以佛陀曾经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的功德校量,都不及受持《金刚经》四句偈功德之大。因为财富的布施,身体的奉献,都只能给人以短暂的帮助。而受持或为他人讲说本经,却能令正法久住,启发人们的正知正见,引导他人向上增进以至解脱成佛,由此获得彻底的安乐。所以,它的功德远非财施所能及。

二、消除业障:我们这个世界是业的世界,由于过去生中所造善恶业的不同,构成了世界的千差万别。无始以来的贪嗔痴,使我们造下许多不善的业力。所以现实中总有许多缺陷及困扰,诸如天灾人祸,身体病弱,诸事不顺等等。而受持《金刚经》能够消除业障。经曰:“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果没有受持《金刚经》之前平安无事,可受持本经之后反而遭到他人的轻视,不必担心,这正是重罪轻报的缘故。

三、开发智慧,通达实相:《金刚经》为般若系经典,首要在于开发智慧。《般若经》曰:“菩萨不住法,住般若波罗蜜。”本经处处教我们无住,而无住就是为了成就般若。经曰:“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又曰:“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成就第一希有之法,乃是成就智慧,通达实相。

四、消除烦恼:《金刚经》中虽然不曾出现“烦恼”二字,但般若法门处处都在帮助我们解脱烦恼。经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四相乃烦恼生起的根本,消除四相,自然解脱烦恼。本经旨在成就智慧,而智慧能断除烦恼。住相是烦恼生起的根源,本经要我们不住一切相,烦恼自然不生。

五、成无上道:学佛是为了成佛,因为佛陀为觉者,代表着智慧的圆满成就。《心经》曰:“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本经曰:“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成就般若,方能成就无上佛道。

一九九五年元旦于阿兰若处

注释:

注一:见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九章《释道安时代般若学》

注二:见僧肇《肇论》之《不真空论》

注三:见《指月录》卷四《道信传》

注四:见《六祖坛经·自序品》

注五:见《六祖坛经·般若品》

注六:见《六祖坛经·般若品》

注七:见《六祖坛经·定慧品》

注八:见《六祖坛经·顿渐品》

注九:见《六祖坛经·妙行品》

注十:见《维摩诘经·佛道品》卷七

注十一:见《指月录》卷五《马道祖一传》

注十二:见《指月录》卷十一《南泉普愿传》

注十三:见《摄大乘论·彼入因果分》卷二

注十四:见《指月录》卷九《丹霞天然传》

注十五:见《肇论》之《不真空论》

注十六:见《维摩诘经·菩萨品》卷四

注十七:见《大智度论》卷一

注十八:见吉藏《大乘玄论·二谛义》卷一

注十九:见《大毗婆沙论》卷十五

注二十:见《摄大乘论·所知相分》

注二十一:见《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卷八。

注二十二:见《瑜伽师地论·真实义品》卷三十六

注二十三:见《瑜伽师地论·真实义品》卷三十六

注二十四:见《解深密经·成所作事品》卷五

注二十五:见《大毗婆沙论》卷九

注二十六:见《大毗婆沙论》卷二十一

注二十七:见《大毗婆沙论》卷七十六

注二十八:见唐译《摩诃般若波罗密经》卷七

注二十九:见唐译《摩诃般若波罗密经》卷四二二

注三十:见唐译《摩诃般若波罗密经》卷四二二

注三十一:见《大智度论》卷三十一

注三十二:见旧译《迴诤论》(大正三二·一八上)

注三十三:见《中论》卷一、卷二、卷四

注三十四:见《中论》卷四

注三十五:见《大智度论》卷九十一 BtWE66QDiW9w90qdFt65T6ACbwhcIb//ZUlZ6fyT6DOJvN6hbo+8H+cljIELoKi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