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点我们千万不要混淆了。情绪性疾病患者来看病时描述的都是生理上的症状,而不是精神症状。这一点,在很多外行人眼里的确有些难懂。
下面这张表格列举了情绪性疾病可以引发的数百条症状的其中一些。每条症状后面的百分数代表此类症状有多少次是因情绪性疾病发生的。
从下表中不难看出,人们最常抱怨的病状基本上都是因情绪而引起的。但是,每一个从事医疗的人都能告诉你,即使是最罕见最奇特的症状通常也与情绪问题有关。
许多不了解情绪性疾病本质的人都认为自己拥有高人一等的智力,所以他们当然不会与情绪性疾病扯上关系。事实上,当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越高,责任越重,精神越警惕,能力越强时他就更容易患有情绪性疾病。
这大概是因为绷紧的神经在固定的时间内能思考处理十件事情,而放松的大脑只能处理一件事情,所以拥有强大思考力的人所要担起的责任也要更大,也就是说,他们的情绪通常也要更加紧张。
如果“聪明”一词真如它本义所示,先不管其他,它首先就要包括智力引导和情绪掌控的能力。然而实际上,直至今日这个能力早就从聪明的范畴里遗落了。那些自称聪明的人往往都是一群最不擅长在每天混沌的生活中控制情绪的人。
在我的家乡,患有情绪性疾病最少的人就是农妇了。这些农妇通常都有一个9至10人的大家庭,她们除了要做家务还要忙农活。她们的脑子里都是耕耘而没时间去“思考”别的事情,她们总是在忙着照顾别人而没时间想想她们自己。
有一位可爱的农妇曾跟我说过这样的话。我问她是否曾感到过疲惫(这也是最常见的机能紊乱症状),“孩子,25年以前,我就告诉自己永远别问这个问题。”好了,这正好就是治疗疲惫最好的解药。
要想了解情绪性疾病,首先你必须知道什么是情绪。1884年,威廉姆·詹姆斯给情绪下了一个定义:一种能表现在身体变化上的精神状态。每产生一种情绪(我们每一分钟都会产生某一种情绪),肌肉、血管、内脏、内分泌腺就会发生变化。伴随这些变化能为人感知的精神状态就是情绪。如果没有这些生理上的变化,就没有所谓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