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英锐与浮躁

黄帝曾经说过:“中午太阳当头时,一定要把将东西拿出去曝晒;手上拿起刀,就一定要切割物品。”《吕氏春秋》上说:“用力贵在出其不意,智慧贵在临机决断。千里马之所以珍贵,在于它能日行千里;如果十多天才能到达目的地,那么它与劣等马也就一样了。利箭之所以快,是因为它能应声而至;如果一整天才到,就等于没有射中一样。”这些话都说明了英明进取的重要性。周朝有句谚语说:“缩头缩尾,那么中间的身子还能有多少?”诸葛亮评价刘繇、王郎说:“他们的肚子里充满了诸多疑惑,胸中填满了各种难题。”这是说明优柔寡断的危害。

战国时候的楚丘先生已经年过七十,孟尝君对他说:“先生您老了。”楚丘先生却回答说:“如果让我去追逐野兽麋鹿,搏杀虎豹,那么我确实老了;但如果是让我去慷慨陈词应对诸侯、决断疑难与犹豫的事情,那么我还年轻得很。”这是年纪虽大但仍英明进取的人。东汉的范滂担任清诏使,他登上马车,手握辔头,神情激昂的样子,显示出他澄清天下的志向,这是年纪虽小却英明进取的人。

年轻人英明进取的气质,一般都远胜过老年人。但是,如果这种英明进取的气质过了度,那就会演变成浮躁。苏轼评论贾谊、晁错说:“贾谊是天下难得的人才,他所说的都是当时治国安邦的良策。但是,他请求皇帝封他为属国①,要俘获匈奴单于,这便是读书人口出狂言、少年人意气用事了。军事,是吉凶难料的事情,还这么轻率地下结论,这正如战国时的赵括轻视秦国、李俱小看楚国一样。如果汉文帝真的采纳了贾谊的建议,那么天下恐怕将不得安宁了。如果贾谊经历体会了艰难,他一定会后悔当时自己所说的话。至于晁错,就更加刻薄了,他做御史大夫的时候,当时贤德的丞相申屠嘉,就被他活活气死了;他更改国家的法令,导致天下动荡不安。直到七国之乱爆发,晁错的能耐也就用完了。”韩愈评论柳宗元说:“子厚(子厚是柳宗元的字)以前年轻的时候,为人英勇敢为,但自己不持重谨慎,反而以为功名事业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所以后来获罪被贬职,他的才能不被当世人所用,政治思想无法得到实践。如果子厚在朝廷的时候,能够自我持重言行谨慎,像后来担任司马、刺史时那样,就不会被贬逐了。”这些论述都是惋惜那些人英锐的气质过度,而演变成了浮躁。以贾谊、晁错、柳宗元三人出众的才华,一旦行为浮躁,便一蹶不振,从此不能伸展抱负、发挥才能了。更何况那些才能远不及这三者的人,又怎能不踏踏实实,戒骄戒躁呢?

选自《华工学校讲义·德育篇》蔡元培 ZPJJt/yeovUOZ5u+m+cVlJjnkpH0rH50BxcbAQx3RAG67LcXf5yvSwf35hvnC/9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