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人,开始的时候学习法语,不久又改学英语,又过了不久又改学俄语,像这样能精通一门外语吗?显然不能。有一个人,最初的时候学习木工,不久又改学做金工,又过了没多久又去学习制革技术,像这样能成为一个好的工匠吗?显然不能。事情不论大小,器具不论精细还是粗糙,想要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必定要经过若干次的练习。如果刚开始做不久又放弃,那么所学的内容,很快也就忘光了。就好像我们小的时候,手与口都没有多少能力,必须要经过两三年反复不断地练习,然后才能说话,才能用手拿东西,何况其他更复杂的学问技术呢?所以人不可以没有恒心。
从前巴律西制造瓷器,经过十八年试验才成功。布丰撰写自然史,历经五十年努力才写成。布申学习绘画,从十几岁开始一直到老死都坚持不懈。如果上面的这三个人,刚开始不久就半途而废,改做其他事情,又如何能成功呀!
虽然这样,这三个人不更换职业,并不是因为思想保守而不求上进。巴律西研制瓷器数百件,多次改建新窑,多次把新药抹在陶器上,进行试验。三次试验之后,他就能让栗色的陶器变成白色,这时完全可以自认为大功告成了;但是,接下来他又进行了长达八年的试验,才制成了上好的瓷器。他又在瓷器上精心绘制了花卉虫鸟等图案,这才引起了当代人的重视。布丰创作《自然史》,先后修改十一次,才公布于世。布申一开始师从他家乡的画匠学习绘画,全部掌握了他的绘画技术后,老师再没有东西可教他,这时布申仍感到不满足,于是他去了巴黎,得以尽情欣赏美术杰作;这次他还是觉得不满足,便立志要去罗马,但因为经济上的贫困,第一次只到了佛罗伦萨便不得不返回,第二次只到达了里昂,直到第三次出行,才到达罗马,在这里他得以遍观古人的名作,学习解剖学,以古代的雕像为摹本进行绘画,向朋友借阅绘画书籍认真研读,绘画技术因此突飞猛进。到了晚年,法国国王召见布申,并让他任职于巴黎美院。在布申生命的最后两年,他辞职再一次去了罗马。在他衰老得病的时候,他说:“我虽然老了,但我精进的志愿更加振奋强烈了,我一定要让我的绘画技巧达到一个最高的境界。”如果巴律西满足于三次试验结果而固步自封,布丰满足于自己的初稿而止步不前,布申满足于在家乡和巴黎所学到的绘画知识再不思进取,那么他们作品的价值,又怎么能这样显赫呢?这就是有恒心而又不保守的先例。没有恒心的人,左顾右盼不专注,没有一定的原则。保守的人,徘徊于方寸之间,而且还常常固步自封原地踏步。有恒心的人,有明确的目标,并且无时无刻不在努力奋进。这就是上面所说的三个人与一般人的不同之处。
选自《华工学校讲义·德育篇》蔡元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