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箴言与哲思

叔本华,生于1788年2月22日。父亲是一位富有的银行家,母亲是一位通俗小说家。他从小就厌恶商业生涯,憧憬文人学者平静高雅的学术生活。叔本华最初在哥廷根大学学医,后来改学哲学,对柏拉图和康德哲学至为倾服。1814年,叔本华取得博士学位。1919年发表重要哲学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叔本华继承了东方印度哲学、柏拉图哲学和康德哲学的精神,确立了他的悲观主义的哲学体系。以往众多的悲观主义者中,没有一个人能像他那样用这么大的学问来证明悲观主义的看法是正确无误的,同时又说明生命本身是不幸的。在他心目中生长、存在着的这种对生命的悲观主义态度,影响了他的一生,直到生命结束都没有改变过。叔本华生时并不广为人们赏识,却大大影响了后世的哲学。他高瞻远瞩,看出人是非理性冲动的牺牲,为弗洛伊德和一般心理学的理论开创了先河。1860年9月21日,叔本华在法兰克福逝世。

这本书是叔本华誉满天下的最后一部著作《附录与补遗》中最精华的部分。他融合东西方哲学的主流,科学地披露人性和世故,加以睿智、生动的笔触,娓娓地跟我们讨论如何为人处世,如何求取幸福和成功,以期充分发挥此生。在这本充满悲观主义情绪色彩的书中,叔本华从广泛的人性角度入手,分别对人们自身的所有、地位及处世为人的方方面面给予了细致入微的阐述。另外,一些关于人生的思辨与箴言更是人们处世修身的大智慧。

全书分为五大部分,分别为“人生总论”、“处己之道”、“处人之道”、“命运与世道”和“阶段人生”。在这五个部分里,叔本华分别从人生的幸福和快乐、意志与心智、荣誉与名声、行为和个性、命运与年龄等几乎囊括了人的一生各个方面,阐述了独特新颖的“幸福论”。

一、人生总论

对人生的快乐和幸福作了基本的划分:人的自身、人的所有和人的地位。另外,对人生的选择和准备作了总体的概括。

二、处己之道

本章阐述了作者对于人生的幸福快乐和内心的平静安谧所持有的态度,以及如何应对人生的各种不幸的遭遇,以求得比较完美的一生。特别地,作者强调了孤独对个人修养的磨炼。

三、处人之道

人的一生免不了与人交往,包括配偶、父母、孩子和朋友等。在人生旅途的进程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做到宽容和自律,避免与人争论和口角,这样我们的一生将获益良多。为人处世的睿智,更显哲思的光辉。

四、命运与世道

不以物喜,不为己悲。不管命运如何坎坷不平,我们都应该坦然而对。人生不会永远幸福,也不可能长久地陷于不幸。正所谓“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态”。

五、阶段人生

从出生到死亡,人们要不断经历痛苦和折磨。在每个人生阶段,我们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老和死亡。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人生图景,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如何顺利走完一生。

人生是什么?如果世人不能免于痛苦和不幸,我们应该怎样求得幸福和成功?无数人在思考这样的问题,为此苦苦寻求人生的真谛所在,更有多少人为了获得人生的幸福和快乐,耗尽一生的精力却一无所得。人生竟是如此神秘莫测么?我们可曾在黑夜里,独自一人躺在床上思考过关于我们自身的问题: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的生活是为了什么?如何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谧?怎样才是完美的人生?

或许我们都曾经这样思考过,也为此迷茫不解而深感痛苦。人生是如此的复杂多变,以至于我们浪费了多少青春和美妙的时光,为了活命而不惜牺牲宝贵的年华。

在这本书中,哲学大师叔本华从唯意志论出发,以哲人特有的敏锐和无畏道出了人生特有的悲剧性、荒诞、虚伪与不幸,对诸如世界、人与人格、生命、地位、荣誉、财富以及审美、伦理、政治、智慧等一系列困扰人的问题,提出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见解。

叔本华的人生哲学,给许多处于迷茫中的人们提供了最可慰藉的处世为人的方式,深深地影响了整整几代人的思想。这是一本闪烁着高度文学价值的哲学杰作,历经百年而更加闪耀着哲思的光辉。我们所处的世界是怎样的,主要在于我们以什么方式来看待它,所以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世界:有人认为它荒芜、枯燥和肤浅,有人觉得它丰富、有趣而充满意义。 SxXN0mYlxsSzMCPSaFDVmmwCPALTWq2YwUyb2lijZN9ErA1hd06sS3KgpR2evj0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