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编著者序之二

搭一座超越的桥

丁士轩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曾说,一个真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出现之前,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谓地流逝而去。

逝者如斯,那些“漫长的岁月”不仅流淌在寂寂无声的过去,也吞噬着众声喧哗的当下。而当我们静下心来,逆着中国百年凝目回望,历史烟尘处,依稀有一群傲然挺立的身影,闪烁光芒。

那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里的苦难记忆,也是诸子争鸣、大师迭出的辉煌时刻。

曾有人站在湍急的河流前,问道大师:“我应该如何跨越横亘在你我之间的生命大河?”大师答曰:“平常人过河,总会采取过桥、乘船或游泳的简便方式,而我会亲自造座桥跨越,不仅成全自己,也为成全别人。”

搭一座超越的桥,正是我们心目中大师的精魂。

百年中国,血泪裹着奋争,迷惘伴着求索。无数的仁人志士,不断从踉跄凌乱的脚步里,追寻救亡图存的方向,前赴后继地铺设一条走向现代化的文明之路。他们痛苦、彷徨、困顿、懦弱,他们警醒、呼号、奔走、坚守,他们赋予苦难以悲悯,他们激发生命以超越。他们如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Sisyphos),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搬运巨石,最终却成就了超越时间的伟业。

百年大师,精挑细选。超脱尘世的高人或遁入空山的隐士,不是我们的选择;直接缔造历史的政治强人或财富巨子,也并非我们的寄托。我们试图勾勒的大师,不仅有着深切沉痛的现实关怀,而且保持着傲拔独立的志趣与人格:“中国留美第一人”容闳,漫长等待18年,开启中国近代留学事业;“台湾的孙中山”蒋渭水,为“患者台湾”开出文化处方,期许一个美好的未来;“永远的蔡先生”蔡元培,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再造北大,让中国高等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布衣而为天下师”的张季鸾,以“四不主义”为文人论政立心,揭开中国报业百年史的新篇章……他们继承了传统的“士大夫”精神,在中西方文明剧烈交锋的时代,承担痛苦,甘做人梯,再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恢宏志业。

百年大师,各自风流。我们将近百位大师分为上、下两册,用十个关键词去概括,代表我们对大师的十个不同理解维度。在灿若星河的历史夜空,我们小心翼翼地擦亮那些最具时代气息的星辰:章太炎的“疯”、刘文典的“狂”、梁漱溟的“强”、胡适的“雅”、鲁迅的“冷”、傅斯年的“猛”、吴宓的“痴”、梅兰芳的“艳”……他们学问高绝而烂漫天真,他们放浪形骸而不失忧国忧民之心,他们仰望星空而又脚踏实地,他们悲天悯人却终归无可奈何花落去。我们试图还原一个个重要的时刻与场景,将那些黑白缥缈的身影,缀上颜色,勾出筋骨,最好能面对面地一起坐下,聊一聊人生与人类。

百年大师,百年迷悟。自1840年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清政府闭锁的大门,中国便迎来最动荡屈辱的历史,大师们也走上他们探索的旅途。从器物到制度,从革命到启蒙,再到“救亡压倒一切”,这些知识分子往往满怀乌托邦式的激情,却每每在冰冷现实中折戟沉沦。于是,“四论”惊天下的严复晚年“槁木死灰,唯不死而已”;铮铮怪杰辜鸿铭吟诵不已,喟然长叹;“三百年来一人”的陈寅恪寄身岭南,痛苦而终;自称“文艺界尽职的小卒”的老舍心灰意冷,愤然投湖……这是“道尊于势”的残酷与无奈,也试炼着大师们的智慧与脊梁。他们走过颠簸的道路,在挣扎中迷失,又在失意后感悟,也为百年后的我们提供了一种生命的思量与前行的坐标。

述往事,思来者。当年胡适曾提倡“整理国故,再造文明”,回首凝望,那群大师的一言一行,又变成了如今的“国故”。我们总是太容易从“一切都信”转为“一切都不信”,继而便是迷惘。举目四望,我们身边多的是“专家”而少见“知识分子”,多的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少见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大师。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百年沧桑,需要我们重新翻检与认真收藏。回到尘封的百年历史,追赶尚未走远但已被忘却的大师身影,让我们抱持着“温情与敬意”,一起静静体悟那些伟大的灵魂,汲取那份超越时代泥淖的力量。

丁士轩于北京
2014年10月23日 lMuV3pGIBH1TMEY+5tTUkj/zMAXb0LthKvQmOiuVFiP5ntfOCeOLG7nR66bhbEH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