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蒋百里

中国是有办法的!

蒋百里 /1882—1938/ 原名蒋方震,字百里,晚号澹宁,笔名飞生、余一,浙江海宁人,中国近现代著名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驰名海内外。代表作有《国防论》《欧洲文艺复兴史》等。

1913年6月18日凌晨5点,天刚蒙蒙亮,保定军校校长蒋百里就召集全校2000余名师生紧急训话。只见他身着黄呢军服,外罩红缎里子披风,腰挂长柄佩刀,足蹬锃亮的长筒马靴,骑一匹高头大马到达现场。

随后,他站在尚武堂石阶上,一脸沉痛地说:“初到本校,我曾宣誓,我要你们做的事,你们必须办到;你们希望我做的事,我也必须办到。你们办不到,我要责罚你们;我办不到,我也要责罚我自己。现在看来,我未能尽责……你们要鼓起勇气担当中国未来的大任!”

说时迟,那时快,蒋百里掏出手枪,朝自己胸部偏左的地方猛开一枪,随即倒在血泊中。在场的师生们都惊呆了,蓦然想起半年前,蒋百里就任校长时曾发誓:“方震如不称职,当自杀以明责任!”站在第一排的学生刘文岛,一面大呼:“校长自杀了!”一面和其他学生冲上前去,把枪从蒋百里手中抢过来,然后将其抬进校长办公室。

这时,学生们在办公桌上发现了两封遗书,是他于前一晚写下的。留给学校教育长的遗书中写道:“仆之殉职,虽轻若鸿毛,而与军人之风气有关。”留给老母的信中写道:“为国尽忠,虽死无关重要,然于陆军前途及民国有益。”

蒋百里此次自杀震惊全国,关于缘由,众说纷纭。有说是愤于军校学风浮躁,有说是向陆军部请求拨款未果,也有说是对中国当时军界、政界之绝望。所幸这一枪没有击中心脏,后来经抢救,他竟奇迹般生还。及至后来,日本护士佐藤屋登照顾他时,两人产生感情而成眷侣,过程则一波三折,不及详叙。

中国三杰

1882年,蒋百里出生在浙江海宁,名字出自《周易·震卦》中的“震惊百里”。祖父蒋光煦是著名的藏书家、刻书家,建“别下斋”藏书楼一座。父亲蒋学烺生下来缺左臂,因此祖父不喜欢他,送其到寺庙出家做小沙弥。蒋学烺长大还俗学医,悬壶济世,娶浙江海盐秀才、名医杨笛舟的独生女杨镇和为妻。她是贤妻良母,又通文墨,成为蒋百里的启蒙老师。

蒋百里13岁时,父亲亡故,与母亲相依为命。由于出家人不能归族,其父未得到遗产,家庭生活困苦。其时,蒋百里的叔父蒋世一延请老秀才倪勤叔,给自己的孩子授业。喜欢读书的蒋百里经常溜到书房里去听讲,倪勤叔见他聪慧,顿生爱才之心,就对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是可造之才,我愿教百里读书,不收‘束修’(学费)。”从此,蒋百里就跟从倪勤叔读书,学习诗文。

1894年中日甲午之战,深深地刺激了蒋百里。15岁时,他经常手捧《普天忠愤集》,挑灯夜读,读至热血沸腾处,放声痛哭,泪如雨下,立誓为国效命。1898年戊戌变法,16岁的蒋百里考中秀才。1901年,19岁的他投笔从戎,东渡扶桑,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深造。

在日本军校期间,蒋百里、蔡锷和张孝准3人由于成绩优异,被称为“中国三杰”。1905年,蒋百里以步兵科第一名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他毕业获奖的场面颇为传奇。当时九期步兵科毕业生中,有日本人三百余人,中国留学生四名,泰国等国留学生若干名。当时,宣布毕业生的名次是从前向后的,念的第一个名字就是“蒋方震”。根据日本军部规定,士官榜首由天皇亲自赐刀,结果蒋百里夺了这个第一,把日本天皇的赐刀带回中国去了。日本士官普遍感到面子上难以忍受,谁知接着宣布第二名,还是中国人,即后来从云南起兵反袁的“护国将军”蔡锷。这样引起的骚动更厉害了。于是宣布第三名之前,日本方面先检查一下,不幸,这次的结果还是中国人!名叫张孝淮。学校的毕业发布官惶恐之下,感觉无法向天皇交代,于是,临时从后面换了一个日本学生做第三名。想想前四名日本人不过半也尴尬,又增加了一个日本学生做第四名,结果张孝淮得了第五。这成为日本陆军历史上的一段尴尬,军界耿耿于怀,以至从其后的下一届起,步兵科中日学生分开授课,以免同样场面重演。

智囊

虽然拿到了日本天皇的赐刀,但蒋百里对日本人的军事评价并不高。他认为自己在日本学的只是初级军事,而中国国防应当取法乎上,学习德国陆军,遂赴德国军队深造,成为兴登堡将军(后为德国总统)下面的连长。他因出色才华很快崭露头角,著名军事学家伯卢麦将军非常欣赏他,曾拍着他的肩膀说:“拿破仑说过,若干年后,东方将出现一位伟大的军事学家,这也许就应在你的身上吧!”

1910年,蒋百里回国任京都禁卫军管带,在沈阳“以二品顶戴任用”。这一年,他不过28岁,在同龄人中却已锋芒毕露,声望无两。1912年冬,蒋百里出任保定军官学校首任校长,不久即上演了自杀的一幕。他的学生中,有后来成为国民政府将帅的陈铭枢、唐生智、方声涛、刘文岛、张治中、陈诚等。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蒋百里正与梁启超等一起在欧洲考察。次年春回国,正值国内提倡新文化,一时如风起云涌。梁启超深感于欧洲的文艺复兴,决心放弃政治生涯,全力从事新文化运动,蒋百里积极参与,成了梁氏最得力的助手,号称“智囊”。他主持“读书俱乐部”“共学社”等团体,又主编《改造》杂志,其影响力仅次于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

1921年,蒋百里将欧洲考察的成果写成一本《欧洲文艺复兴史》,在“导言”中指出:“文艺复兴,实为人类精神界之春雷。一震之下,万卉齐开。……综合其繁变纷纭之结果,则有二事可以扼其纲:一曰人之发见;二曰世界之发见。”梁启超评论此书为“极有价值之作,述而有创作精神”,欣然为之作序,竟下笔不能自休,写了五万多字,跟原书的字数都差不多了,觉得“天下固无此序体”,只好另作短序。后来,梁启超将这篇长序改写、充实,取名《清代学术概论》,反过来又请蒋百里作序。一时传为民国学术界的佳话。

1923年,蒋百里心血来潮,又与胡适一起创办了新月社,并同徐志摩结为至交。几年后,蒋百里被蒋介石关进监狱,感情充沛、容易激动的徐志摩,还背起铺盖,喊着要进去陪他坐牢。

中国是有办法的!

1937年初,蒋百里奉蒋介石之命,秘密考察南北防务,从山东、河北、山西、河南到湖南、湖北、广东,长途跋涉,风尘仆仆,奔波万里。而后接受蒋介石的委托,登庐山,为暑期训练班各省高级将领授课。讲学期间,他把一生的军事著作和讲稿,精选修订,编成一册《国防论》,全书洋洋10万言。当时正值抗战前夜,敌强我弱,国民党内恐日心理相当严重,蒋百里却在卷首饱含深情地写下:“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

在《国防论》这本书里,蒋百里犀利地指出,中国不是工业国,是农业国。对工业国,占领其关键地区它就只好投降,比如纽约就是半个美国,大阪就是半个日本。但对农业国,即使占领它最重要的沿海地区也不要紧,农业国是松散的,没有要害可抓。

他的主要论点是:第一,用空间换时间,“胜也罢,负也罢,就是不要和它讲和”;第二,不畏鲸吞,只怕蚕食,全面抗战;第三,开战上海,利用地理条件减弱日军攻势,阻日军到第二棱线(湖南)形成对峙,形成长期战场。

此著作一经出版,立即轰动一时,成为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军队的战略指导依据。8年抗战的战场上,无数蒋百里的学生浴血沙场,成为中国军队高层指挥官的柱石。冯玉祥是蒋百里的好友,在军中办教育班时,内容多是“孙子曰”“岳飞曰”“华盛顿曰”,其中竟然还有“蒋方震曰”,他对蒋百里的推崇可见一斑。《国防论》的影响还远及海外,“二战”期间,名将艾森豪威尔、蒙巴顿等人曾多次引用其中的论断来阐述战局。

脱不了书生本色

在三十多年的职业生涯里,蒋百里终生没有亲自指挥过一次战役。《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评价道:“百里先生是中国有数的军事学家,他未曾典兵,而他的学生多是典兵大将;他的军事著作虽不算多,而片语只字都可做兵学经典……百里先生淹博宏通,实是一位罕有的学者。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军人,多是文学修养很好的人。百里先生如果典兵,便是典型的儒将风流。”

蒋介石虽很器重蒋百里,但从不授予他兵权。1938年秋,蒋介石任命蒋百里为中国最高军事学府陆军大学代理校长,仍由自己兼任校长。蒋百里随校携全家搬迁,取道湘桂。他事必躬亲,心力交瘁,因操劳过度罹病,于11月4日在广西宜山与世长辞,年仅56岁。

噩耗传来,举国震悼。重庆各界举行公祭,蒋介石亲自主祭。国民政府明令褒扬,追谥蒋百里为陆军上将。邵力子挽联云:“合万语为一言,信中国必有办法。”“老虎总长”章士钊的挽诗说他“谈兵稍带儒酸气,入世偏留狷介风”。黄炎培则在挽联中称其是“天生兵学家,亦是天生文学家”。

1938年,蒋百里病逝后就地殓葬。抗战胜利后,1947年其好友陈仪等协助迁葬,起棺时尸身竟然不朽。其生前至交竺可桢见状大哭:“百里,百里,有所待乎?我今告你,我国战胜矣!”一时众人泣不成声。蒋百里将军遗骸火化后,迁葬于杭州西子湖畔南山公墓。

1971年,蒋百里的侄子蒋复璁(曾任台湾“中央图书馆”馆长、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和薛光前主编《蒋百里先生全集》,由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出版。一校之长,一代名将,蒋百里在一文一武的两个世界,都达到了令人敬仰的高度。当他在全校师生面前扳动手枪的那一刻,倒下的是刚强的身躯,站起的是骄傲的灵魂! 3q6vhGL0rIiDsIKu5lGpcNOLbgKIbQeYeoNigm2DLsY0CF8o9FAuD8QJPr5PFYa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