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孩子容易害羞怎么办

羞怯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人有七情六欲,人人都可能体验到羞怯,其反应的强烈程度不同。一般的羞怯心理不仅无损于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健康心理的表现,但是羞怯心理的反复产生,导致一部分初、高中学生产生交往恐惧心理。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

首先感谢你们对我这十八年来的养育之恩,能够生活在这个家庭中我感到很幸运,你们还有弟弟对我都很好,可我还是想和你们说说心里话。虽然我已经十八岁了,但还是时常会回忆起小时候跟爷爷奶奶在一起时的生活,由于他们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对我不是很疼爱,他们对爸爸也不太好,这让我内心一直很难过。直到上学后回到你们身边才真正有了一种被重视和关爱的感觉。可随着弟弟的到来,这种感觉又产生了微妙的变化,我隐约地觉得爸爸更爱弟弟,他对弟弟的笑容跟对我的都不一样,我能看出来爸爸更在意弟弟。从那时候起,我就觉得与爸爸的关系变得有些生疏,加上我从小性格就比较腼腆,不怎么爱讲心里话,所以这些话从来也不曾对你们说过。我也知道,自己是一个不太善于表达和与人交往的女孩子,为了弥补我这方面的缺点,我从上小学开始就非常勤奋和用功,所以我在学校的各方面表现都挺好,也为你们争了不少光。

可是当我进入初中,读到初二的时候成绩开始下降了,在学校我和女同学相处得还算不错,但是就是不知道如何与男同学相处和交往,这一点一直困扰着我。虽然你们和弟弟都比较关心我,让我在其他方面发展得还较顺利,但与男生交往的问题对我的影响越来越大,我现在很怕和男同学讲话,他们一和我讲话我就很紧张,也不敢看他们,因为我会感到全身都不自在,很难受。因为不敢与男生讨论问题,现在已经开始影响到我的生活和学习了,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爸爸妈妈,你们能帮帮我吗?

女儿

专家读信

在初、高中学生的交往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形:有的孩子轻松自在,谈吐自如,应对流畅;有的孩子却手足无措,面红耳赤,平时想得好好的,在与同学、老师讲话或站上讲台就语无伦次。这种心理现象叫作羞怯心理。一般来说羞怯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孩子每天都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人,也必定会有一定的情绪倾向与情感反应。人有七情六欲,人人都可能体验到羞怯,其反应的强烈程度不同。一般的羞怯心理所引起的生理反应是短暂的,它不仅无损于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健康心理的表现,一个不懂得羞怯的人,必定是个无责任心的人。但是羞怯心理的反复产生,容易引起恶性循环,导致一部分初、高中学生产生交往恐惧心理。

重点解析

孩子害羞的几个原因
1.身心因素

(1)遗传。有些孩子从出生以后,就显得比别人更害羞一些,这类孩童在小时候很容易恐惧而且被抑制,这可能与遗传有关。但有学者认为这是一种间接的、非决定性的因素。

(2)身体残障。若孩子在身体方面有残障或缺陷,往往容易造成害羞。例如,外表明显与众不同,或有听觉、视觉障碍的孩子,通常会更敏感和容易害羞。

(3)缺乏安全感。孩子若缺乏安全感,必然会失去对自己的信心。因此参与的有关社交活动,对他们而言都是相当恐怖的事,结果导致自己孤立。更由于对社交活动的害怕,失去了练习社交技巧的机会,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愈来愈缺乏别人的正向回馈,变得愈来愈害羞。

2.家庭因素

(1)过度处罚。任何过度处罚都可能使孩子害羞,尤其是公开训斥与羞辱,等于将孩子推上了害羞的不归路。

(2)不当偏见。偏见会造成害羞。家中的偏见是在告诉孩子,即使是他们所爱的人也会站在他们的立场对自己做负面评价,结果使孩子误认为世界是一个由别人来评判自己的场所,因而变得更敏感,甚至恐惧评判他们的人。

(3)父母示范。父母本身就很害羞、沉默,则子女也会有害羞和沉默的倾向,尤其是在遗传或体质方面已经有害羞倾向,而又实际生活在害羞环境中时,更容易使孩子变得害羞。父母本身缺乏社交方面的接触,在无形中又剥夺和限制了孩子与别人接触的机会。

(4)孕母身心压力。有些心理学者从母亲身心压力的观点来探讨它与儿童害羞成因的关系,结果发现有些非常胆小的婴儿,是因为在怀孕期间受到母亲身体上与心理上的压力所造成的。

延展阅读

转变孩子害羞感的五大技巧

(1)做个有心人,记下令自己感到不安的事情。我们对自己的了解程度实际上比我们自己想象得要多得多,当孩子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想,以及自己的害怕与担心时,常常觉得不可思议,但这却是极有效的自我心理治疗方法,它让孩子更直观更全面地看到及承认自己的一切。

(2)创造一个“角色”,尝试扮演一个不害羞的自己。害羞的人常常过于关心自己的表现是否能反应真实的自己,而使心情不易放松,相反作为“演员”只需正确表达出角色的任务,而不必过多地考虑自己。所以当孩子参加演讲或与老师、同学对话时,把自己想成扮演的角色,按自己事先练习的演出来,则会显得更自信,更能充分地表达自己。

(3)改变自己的身体语言。害羞的人往往给人们孤僻、冷傲的表象特征,他们本人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而实际上他们真正想告诉人们的是,自己害怕,胆小,孤独。不幸的是人们无法了解这些信息,反而以远离和同样的不屑回应,这令害羞的人越发不安。

最简单的改变方法就是SOFTEN——柔和身体语言,往往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所谓“SOFTEN”,S代表微笑;O代表开放的姿势,即腿和手臂不要紧抱;F表示身体稍向前倾;T表示身体友好地与别人接触,如握手等;E表示眼睛和别人正面对视;N表示点头,显示在倾听并理解了。

(4)主动把自己的不安告诉别人,了解害羞可能带来的最坏后果。当害羞者意识到不和人们交谈与来往比被人嘲笑更可怕时,他将不再为了避免露怯而封闭自己。事实上那些害羞的表现,如声音发颤、脸红、出汗等令害羞者感到不安和尴尬的举止在别人眼里其实并不如他们自己想象得那么受注目。

(5)循序渐进,一步步改变。克服害羞是一项工程,也是我们成长中的一项重要功课,只要我们去做就一定会有收获。 KMCkyUoIK4Uidgt3EMWU2MB6ERisW3jYhpGHQD/wQgorEJaf7X2v9iLbJsIYVFk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