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孩子恐惧与人交往怎么办

要让孩子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过于自尊和盲目自卑都没有必要。可以暗示自己:我只不过是集体中的一分子,谁也不会专门注意我一个人的。力求摆脱那种过多考虑别人评价的思维方式。

爸爸妈妈:

你们好!

第一次以这样的方式与你们交流,感觉还挺新鲜的。

今年我已经十六岁了,也如愿进入了重点高中,成为一名高一学生,你们也算是暂时了却了一个心愿吧?

很感谢你们这十六年来对我的抚养与照顾,让我能在一个经济富足的家庭中学习与成长,让我不用担心会因为家里缺钱而上不起学或买不起学习用品。也许我是家里的小女儿,所以才倍受关照吧,比起姐姐我觉得自己真是幸运多了。

想想小时候,经常会听到姐姐因为一些小错而被爸爸批评,每到那时我就暗自下决心,不能走姐姐的老路,姐姐犯过的错误我绝对不犯,这样就免得被爸爸骂啦!但同时我也在想:爸爸虽然是大学的教授,但是为什么在教育子女方面那么不讲究方法呢?还是妈妈更让我感觉舒服一些,虽然妈妈没有爸爸的学问大,但我还是更愿意和妈妈在一起。

回想自己成长的历程,总体上是要对你们表示感谢的,但还是有些遗憾。记得我上小学三年级以后,你们因为工作都很忙,没有时间照顾我,经常把我一个人反锁在家里,那时我真羡慕已经在高中住校的姐姐,因为她身边有人陪她说话、玩乐,而我只能孤零零地一个人在家里待着。而且有那么两年的时间,爸爸总是找我的麻烦,拿我出气,虽然那时我不太理解也搞不明白,但是我能明显感到是爸爸他自己心情不好。可他心情不好为什么要牵连我呢?就算是我当时的表现不是最优秀的,但也不至于用那样的方式与态度对我吧?

所以那段时间我不愿意回家,妈妈问我的时候我也总是推脱说在学校和同学探讨学习问题,其实我是怕回到家里不知道哪句话说错了或哪件事做错了又被爸爸批评指责一顿。

如今我已经长大了,而且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其他方面都是较优秀的,这一点相信你们也都看在眼里了,可有些事你们是不知道的。就是现在在新的学校里,我有时会有一种强烈的恐惧感和紧张感,虽然这种感觉出现的时间不长,但已经出现过好几次了。最近我能意识到自己在有意地回避与同学们的进一步交往,更不想认识新的朋友,有时我会感到孤独,好在现在的学习任务较重,能够分散我的一部分精力,但这种感觉我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消失。

好啦!先写到这吧,希望你们都好好的,我也会好好的!我们一起加油!

爱你们的女儿

专家读信

这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对自己的人生愿意负起责任;同时这也是一个很有感恩心的孩子,知道对父母的付出表达出自己的一份感谢。这还是一个心灵曾经受到伤害的孩子,因为在信中我们可以读到,孩子的童年有一段痛苦回忆,这使得孩子即使已经成为一名高中生了也无法释怀。透过这一点我们能感受到这两三年的经历给孩子内心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在信中,孩子也简单地向父母介绍了自己的高中生活与状态,虽然只用了几句话来描述自己的内心状况,但如果我们用心去读就会发现,孩子的心理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这需要父母和老师帮助调整与疏导,这样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充满活力与阳光的青少年时期。

重点解析

孩子的这种内心状态应当属于交往恐惧的范畴。这种交往恐惧是在初、高中学生群体中常见的人际关系障碍,是指学生对正常的社交活动有一种异乎寻常的强烈恐惧和紧张不安,从而出现回避反应的一种人际交往障碍。初、高中学生正处于渴望友谊、希望广交朋友的时期,但有些学生一到具体交往或别人主动与自己打交道时,就出现恐惧反应。表现为不敢见人,遇生人面红耳赤,神经处于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交往恐惧往往会发生泛化,严重者拒绝与任何人发生社交关系,将自己孤立起来,会对日常生活和学习造成极大影响。

社交恐惧常伴有强迫性的恐惧情绪,是后天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通常是在学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其中有两种情况:一是直接经验。比如我们常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中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屡遭挫折、失败,就会形成一种心理上的打击,在情绪上产生种种不愉快的甚至痛苦的体验,久而久之,就会不自觉地形成一种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等情绪状态。这种状态一旦定型,进而形成固定的心理结构,那么他在以后遇到新的类似的刺激情境时,便可能引起旧有的情绪,进而产生恐惧感。二是间接经验,即社会学习。例如看到或听到别人在某种交往情境中遭受挫折,陷入窘境,或受到难堪的讥笑、拒绝,自己就会感到痛苦、羞耻、害怕。甚至通过电影、电视、小说、报纸、杂志等途径也可以学到这种经验。他们会不自觉地依据间接经验,来预测自己将在特定的社交场合遭受令人难堪的对待,于是紧张不安,焦虑恐惧。正是这种情绪状态的泛化导致了社交恐惧情绪的产生。

延展阅读

调整孩子交往恐惧的四大方法

社交恐惧情绪是一种由紧张造成的心理性疾病,只要积极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一般的做法有以下四种。

(1)帮助孩子消除自卑,建立自信。要让孩子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过于自尊和盲目自卑都没有必要。可以暗示自己:我只不过是集体中的一分子,谁也不会专门注意我一个人的。力求摆脱那种过多考虑别人评价的思维方式。

(2)改善孩子的性格。害怕社交的孩子多半比较内向,应该加强锻炼,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尝试主动与同学和陌生人交往,逐渐消除羞怯和恐惧感。

(3)满灌疗法。即让孩子反复接触引起恐惧的刺激,使其逐步适应,进而消除恐惧感。

(4)系统脱敏法。其一般做法是:先用轻微、较弱的刺激,然后逐渐增强刺激的强度,使孩子消除焦虑和恐怖情绪,最后达到矫正异常行为的目的。此外,中学生要克服社交恐惧情绪,还必须掌握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能。 Ami01t9C3zGNQ8MGIb/XhG6K0G3iyosgra61g40Mmxg6u0buQ22hqfk+DUble5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