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孩子嫉妒心强怎么办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父母最好通过自家孩子的特点培养其特长。在一方面不如别人但可以在另外一方面超越他人。这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从自己优秀的方面获得自尊心和自信心。

亲爱的妈妈:

在这以前我总和你闹矛盾,还说你不是我妈妈了,我觉得很对不起你,但每次都没有勇气跟你交流。最近我想了很多:爸爸妈妈再怎么打骂我,打在我身上,却是痛在父母的心里。你们再怎么处罚我,都改变不了对我的爱。可能有时你们的教育方法不对,但也改变不了你们对我的疼爱,我想明白了,有爱就要大声说出来,爱就是要表达的。

另外,我也想在这里向你解释一下,其实我内心也并不想和你发生冲突,那是因为我心里难受,不舒服,再加上你教育我的方法不对,我才会那样对你。现在我在学校整天都担心同学的成绩超过我,怕同学不以我为中心,怕身边的好朋友又和其他人打得火热而冷落我。为了不让他们超过我,我总是想方设法去干扰他们学习。我明知道这样不对,可我就是忍不住,这些话我从来都没对你说过,因为我怕你又说我,可不说我心里又憋得难受,今天以写信的方式跟你说了,我心里也舒服多了。

希望你能理解我,帮助我,而不是总对我大呼小叫!

你的好儿子

专家读信

在信中,我们读到了一个成长中的孩子的心声。通过孩子与父母的对话,我们看到了孩子心智方面的成长,懂得了理解和原谅父母曾经所犯下的过失,同时也为我们指出了父母在教育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这是需要父母去改变的。

同时,在孩子的这封信中,我们也听到了孩子向父母诉苦与求助的信息。孩子的这种表现很值得我们去注意,因为孩子已经明显地表现出了一种嫉妒的心理,并且深受这种不健康心理的影响,自己非常痛苦。孩子是在无法去调整的情况下才向父母倾诉的,可见父母与孩子平时的交流情况急需改善,父母尤其要注意与孩子的沟通方式。父母应该利用更多时间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及时去发现孩子的问题并进行疏导和调整,以免最终导致不良习惯的形成。

重点解析

孩子的嫉妒心是其内心对别人的优越地位所产生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它是孩子因别人所具备的优势而产生的一种不悦、怨恨、恼怒、自惭形秽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情绪。一般来说,孩子嫉妒心理的发展有程度不等的几个阶段。最初是程度较浅的嫉妒,它往往深藏于人们不易察觉的潜意识中,如自己与某同学相处很好,对于他的名誉、地位等并不想施以攻击,不过每想到这心中总会感到一种淡淡的酸涩味。随后是程度较深的嫉妒,它由强度较浅的嫉妒发展而来,其标志是孩子的嫉妒心理不再有意隐藏了,而是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显露出来,如对被嫉妒者做间接或直接的挑剔、造谣、诬陷等。最后是非常强烈的嫉妒,此时孩子已丧失了理智,会向对方做正面的攻击,希望置之死地而后快。这种嫉妒往往会导致毁容、伤人、杀人等极端行为。

但孩子的嫉妒心理并非天生就有,而是在后天的一定条件下逐渐形成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青春期是一个自我认定的时期,他们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发现自己内心世界的。在此期间,他们喜欢同周围人进行比较,并开始注意对自己的评价和对别人的评价。同时,他们的自尊心也明显增强。但由于其身心发育的不成熟,他们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自我评价过高,自尊心过强。如果教师、父母引导不力,他们就会误入妄自尊大、唯我独尊的境地,也会逐渐变得虚荣起来。这种唯我独尊、追求虚荣的心理很容易与尊重别人的心理产生冲突。平时当两个人差不多时,这种心理冲突尚不明显,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他人有了长足的进步时,这种唯我独尊的心理就会急剧膨胀,与尊重别人的心理形成尖锐冲突,其嫉妒心理自然也就产生了。

延展阅读

化解孩子嫉妒心理的四大技巧
1.帮助孩子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

孩子在成长期间,应该树立清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摆脱私心和杂念,心胸开阔,不计较眼前的得失,更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去嫉妒他人的成功。一个埋头于自己的目标、脚踏实地为实现自我理想而努力的孩子,是没有时间顾及别人的长相、地位及成就的。假如孩子在入学第一天起就告诉自己:“未来我一定要考取一所重点大学,学会一门乐器是我高中的目标。”那么他对于其他同学的嫉妒以及由此产生的焦虑也就会减少了。

2.鼓励孩子发挥自我优势,培养个人特长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父母最好通过自家孩子的特点培养其特长。在一方面不如别人但可以在另外一方面超越他人。这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虽然某一方面输了,但是他仍然能从自己优秀的方面获得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样也有利于孩子以积极的态度认识自己、认识他人。

3.培养孩子豁达的人生态度

社会是一个大舞台,而学校生活正是这个大舞台的预演,舞台上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人生所扮演的角色,只要我们父母帮助孩子准确定位,并按所定之位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努力,就会有良好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孩子必须有勇气承认所有的人都有比自己高明的地方,但是自己也有高明和优越的长处,从而要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习惯用这样一种视角来看待别人的成就,拥有豁达的人生态度,就能从病态的自尊心和自卑感中把自己解放出来,从而走向自信、自立、自强,同时远离嫉妒的狭隘境界。

4.鼓励孩子与外界密切交往

心理学上指出,假如我们对某人有嫉妒或者偏见,多与他交往便可能减少这种嫉妒。许多嫉妒之心是由于误解产生的,我们常常会误认为对方的优势会对自己造成损害,所以耿耿于怀。父母要鼓励孩子打开心灵的窗户,让新鲜的空气透进来,使孩子主动与他人接近,并加强沟通,就会避免误会,即使是发生了误会也能及时地消除和解决。 brQ9EaTMbjF3awSe2T/Pfv2a4phxUThp35TKsdbscf+b0DlHH6cp+jF65tt4HmL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