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孩子应该如何面对挫折

遭受挫折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必然经历,任何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正视挫折,认真分析挫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正确对待挫折,不仅可以克服和消除挫折,还可以磨炼自己的意志。

亲爱的爸爸妈妈:

我觉得自己长大了很多,这几天我想了很多,每当我很失落的时候,你们都会很细心地开导我。有时我真的很讨厌你们,你们总是不陪我,每次只有吃饭时才能和你们说说话,其他时间总是一会儿理一会儿不理的。

每次你们都说我任性、不懂事。你们了解过我吗?我承认自己是很任性,但我只是希望你们能多陪陪我、理解我、多赞同我,好吗?

有时我会想,是不是因为我现在学习成绩不好你们才会这样对待我!以前我上小学时总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干部”,那时你们陪我的时间也多,也经常和我聊,现在我已经上初中了,名次却跌到了倒数,你们对我的态度也不如从前了。我是不是活得很失败啊?

就写这么多吧,不想再说什么了,能理解多少就顺其自然吧!

你们的女儿

专家读信

从孩子的信中我们能感受到孩子强烈地渴望父母的陪伴和关爱,但同时又能感受到孩子对于这个愿望难以实现的失望。通过孩子这封简短的信,我们能够看出孩子生活在一个怎样的家庭环境中,以及孩子和父母拥有着怎样的一种亲子关系。

如果父母真的由于孩子的成绩变化而改变了对待孩子的态度,那可真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孩子需要与父母进行沟通,需要得到父母的理解与赞同,有时在正面行为得不到父母关注的情况下,孩子也许会采取一些负面的行为来引起父母对自己的关注,所以可能会在父母面前表现得很任性、不懂事,但只要父母能够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就会惊奇地发现,孩子即便是在不被父母理解与接纳的情况下也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

同时,我们在信中还感受到了孩子内心的挫折感,这种挫折感一方面来源于学习成绩的大幅度下滑,另一方面来源于父母对自己的不理解与不接纳。

所以父母应该注意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与方式了。如不改变,孩子在未来将会受到更大的伤害。

重点解析

中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

(1)主客观矛盾是主要原因。主观方面是指中学生的自我需求,客观方面则是指满足其需求的现实条件。主客观矛盾的表现主要有:中学生物质生活的需要与社会、学校、家庭有限物质条件之间的矛盾;学业成功的愿望与同学竞争的矛盾;自我表现的需要与机遇不平等的矛盾;独立、自主的需要与纪律约束的矛盾;社交需要与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之间的矛盾;等等。

(2)个性不完善是重要原因。中学生虽然朝气蓬勃,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勇于探索,富于创造性,但从社会的角度看,他们的个性还不够完善,如情绪不稳定,认识片面,自尊心与好胜心强,理想浪漫,容易偏激,世界观不明晰,缺乏扎实的实践基础,耐力不强,等等。青少年这种不完善的个性成了挫折心理容易产生的一张温床。

延展阅读

提升孩子抗挫折能力的要点

提升青少年的抗挫折能力需从以下几点入手。

(1)树立正确的挫折观。遭受挫折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必然经历,任何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正视挫折,认真分析挫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正确对待挫折,不仅可以克服和消除挫折,还可以磨炼自己的意志。

(2)控制好自己。挫折产生后,谁都会感到紧张、烦闷,行为也不免会有些失常。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有意识地运用心理防御机制,采取一些比较积极的间接反应方式,从而避免加重挫折,也可以避免由挫折带来的新的挫折。

(3)重组知觉判断。挫折感的强弱往往取决于挫折对象的知觉判断。其实,知觉判断仅仅是一种具有整体性特点的感情认识,所以,当挫折产生后,要认真分析引起挫折的对象的实际情况,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估,然后再检查自己的判断是否符合实际。如果发现自己的知觉判断夸大了事实,就要改变对引起挫折对象的认识,从而减轻挫折感。如果发现挫折是因自己的错觉造成的,便可以很快消除挫折感。

(4)分散挫折的压力。不要把痛苦闷在心里,应当主动向老师、同学或亲友倾诉,争取别人的理解、同情与帮助。这样可以减轻挫折感,增强克服挫折的信心。

(5)转移自己的视线。遭受挫折后,一般人都会感觉度日如年,这时要适当安排一些健康的娱乐活动,走出户外去呼吸大自然新鲜的空气。丰富多彩的闲暇活动可以使挫折感转移方向,同时能扩大思路,使内心产生一种向上的激情,从而增强自信心。 OM8TbL92+i7v4EvVuV1M8bvF4tC6yyLq9zCfw770RUP39D3SvbepupuffaCLI8q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