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在此期间父母面对孩子的态度就显得非常重要。当我们能以平静的心态来面对孩子各种情绪的时候,我们就是在给孩子提供帮助和支持。
亲爱的爸爸妈妈:
好久没有与你们坐下来谈谈了,突然一聊也不知从何说起。
自从上初中以来,因上学期间长时间不在家,与你们的关系有点疏远。每次周末回家我都会无比高兴,一星期虽然只有两天在家,但我认为这已足够,足够我与你们吃顿饭,说段话。然而又因我贪玩而没有多少时间和你们在一起,有时候甚至会和你们发生一些争执。我不理解你们的做法,于是顶撞你们,但在顶撞之后,我都会反思我自己,我觉得应该向你们道歉,然而又因不好意思而沉默。感谢你们对我的包容、谅解,在这里我要对你们说声“对不起”。
爸爸妈妈,我知道你们对我付出了太多太多,有一回我因为忘拿校徽,让爸爸从荣阳跑到我们学校,当时我竟连一句感谢的话也没说。事后我想了想,发现又一次伤了你们的心,请你们原谅我。
还记得初二下学期的期末考试吗?爸爸一次次鼓励我,让我收心好好学习,注意身体。我一次次答应,却一次次食言,我认为,我很了不起了,我不认真学习也能考前三名。但考试成绩公布后,我的脸色大变,全班第十五名,这么惨的分数,我顿时傻了,不知所措。这时,妈妈走过来对我说考试失败的原因,我却恼了,对妈妈说这个成绩是我意料之中的,老师改错了,妈妈并没有责怪我,只是静静地帮我分析原因,我听得不耐烦了,竟生气地走开,甚至把卷子撕碎扔到垃圾桶里。妈妈非但没有怪我,反而安慰了我。事后,我坐下来静静地想了想,我突然感觉对不起你们,你们为我操碎了心我却如此回报你们,连我都觉得自己是个恶人,我对不起你们,你们能原谅我吗?
爸爸妈妈对不起,我爱你们,我愿意永远做你们的孩子!
爱你们的儿子
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在此期间父母面对孩子的态度就显得非常重要。孩子在犯错的时候心里是知道错的,但很可能是当时拗不过自己的脾气禀性而表现出不肯低头认错的态度。
每当这个时候,父母作为成年人首先要能看到这一切的根源;更重要的是要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资格和机会进一步将孩子引领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当我们能以平静的心态来面对孩子各种情绪的时候,我们就是在给孩子提供帮助和支持,当然这个行为本身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这是一个有较强逆反心理的孩子。这种心理是指孩子为了维护自尊,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的一种心理状态。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就是“不受教”“不听话”,甚至经常与老师、父母“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是逆反心理的表现。这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有可能发生,而且有多种表现。例如,对正面宣传作不信任、不认同的反向思考;对先进人物、榜样无端怀疑,甚至根本否定;对不良倾向持认同感,为其喝彩;对思想政治教育消极抵制、蔑视对抗等。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主观上是中学生正处于“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讨厌成人将自己当“小孩”,要求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与众不同,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倾向持批判态度。正是由于他们觉得或担心外界无视自己的独立存在,故产生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对立的情绪。客观方面,教育者的可信任度低,教育手段、方法、时机不适当,往往也会导致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反常心理,逆反心理尽管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就其后果而言,它会导致中学生出现对人或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异常性格,使其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学习被动、精神不振等。逆反心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或病态心理转化。
父母若发现孩子有逆反心态,可采用以下方法来化解。
(1)观察沟通。就是观察孩子与自己的沟通方式。在很多时候,父母必须超脱自己的角色,从第三者的角度观察孩子叛逆的问题,并从相应的角度出发来对待孩子,做有限度的迁就。
(2)保持冷静。急躁的父母应该提醒自己保持冷静,要等孩子冷静后再进行沟通。
(3)寻求意见。管教孩子有时应该寻求别人的意见,以使自己的思路更开阔。
(4)开放自我。父母眼见孩子的兴趣会影响功课时不要立即禁止,最好能了解情况进入孩子内心,例如陪孩子去电子游戏中心,和孩子讨论他们的偶像,从旁提醒什么是应该学的什么是不应该学的。只有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与孩子相处得更融洽。当父母与孩子相处融洽了,孩子就不需要反叛了。
(5)不断试验。父母管教孩子要时常改变方式,孩子小时,一般是父母讲孩子听。上了中学后,就应尝试双向沟通,也听听孩子的建议。一旦发现某种方法行不通,就应随时改变方法,不断试验,直至发现有效的方法。
(6)实践体验。就是通过实践进行体验,以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例如和儿子散步时,儿子看了西瓜一定要买,父亲说离家太远,提回去太累了,不买。儿子不高兴地说:“我喜欢吃的西瓜你不买,你喜欢我学习好,我也不好好学。”父亲一想,可以对儿子说:“买瓜可以,你要负责提回家。”儿子同意了,累得满头大汗才把西瓜抱回家,使儿子感触很深:“吃个西瓜也真不容易啊。”
(7)将心比心。父母要与孩子将心比心,只有这样才能使相互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孩子也就没有逆反心理了。
(8)分析说明。父母要仔细分析孩子形成逆反心理的具体原因,并进行充分说明,这样,孩子的逆反心理就会逐渐消失。
总之,为了从根本上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必须做好与孩子的沟通。
其一,父母必须很具体地说出不满意孩子的某种行为。
其二,父母应表达出自己不满意的心情。
其三,父母不要做无谓的批语和推测。
其四,用担心的语气带出,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出发点是关心自己。
其五,以问题的方式,启发孩子思考,是引导而非教导。
其六,父母要威严地做出要求,一定要注意语气,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