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情况概述

沙河镇因古之大沙河横穿东西而得名。大沙河上源有二:北源是董家湾河,南源是石梁河,二源于孟曹埠汇合东流,经沙河、墩尚,东入临洪口。清光绪《赣榆县志》记载:乾隆五十一年(1786)大沙河曾改道,由沙河南门外的旧河道经刘庄村南东流,原沙河河道逐渐淤塞,致使沙河街两侧的两个水塘也随之干涸,水塘已变成蔬菜基地,但至今仍有东塘、西塘之称。

沙河作为地名,据说汉时已定,后来曾改称“庙弯”“铁梨”“太和寨”等名,为时都很短暂。清末全县划成八个区,大区曰市,小区曰乡,以沙河街为中心划“太和市”。民国期间,革命军北伐后,1928年改为第三区,1941年为纪念抗日烈士孙镇南(又名孙敏、孙叙笃) ,曾一度改为镇南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调整区划,定名为第十一区,1955年改为沙河区,1958年改为沙河公社,1983年改为沙河乡,1985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改为沙河镇。

有关古籍记载,沙河一带秦以前属郯,后归楚;西汉时属东海郡的祝其县;南北朝时先后属东海郡的赣榆县、武陵郡(东魏置)的上鲜县;隋、唐、北宋时期属海州怀仁县。沙河街是洛要盐场的重要市场。宋、金交战时,魏胜率宋军在沙河附近布防,曾筑抗金城,镇西北的拦马涧,就是当时为战争需要而开挖的军事设施。南宋时期这里是宋、金争夺之地,时而属宋,时而归金,归金后改怀仁县仍为赣榆县。元灭金后,南下攻宋,这时沙河毁于兵燹,沦为废墟。明灭元统一中国后,沙河一带才逐渐恢复。迨至明末,农民大规模起义,连年战乱,加上蝗灾、旱灾、水涝、瘟疫,人口锐减,田园荒芜。据现存孙、朱两姓家谱记载,孙、朱两姓于明初到沙河定居时当地只有吉、顾两姓,人口甚少。入清以后,社会安定,才又逐渐发展起来。

沙河一带,由于土地肥沃,位置重要,自古以来就是沟通苏鲁的要冲。现存南连淮阴、海州,西通临沂,北去县城的十字路等古道,并存有驿站、接官墩的遗址。至今民间仍流传着“南有房山、石榴村,中有沙河、欢墩埠,北有大店、十字路”的说法。

沙河历史悠久,名人荟萃。明末沙河街曾出了一位名人叫朱梓,曾做过湖广靖州天柱令,后因功升任知州,加兵备道。朱梓长子朱应吉、次子朱应祐都是当时地方上的士绅名流。

清乾隆年间沙河街又出了一位名人叫孙斯位,中举时已颇有文名,赴京应试时,因心高气傲触怒主考官,主考官有意挫其锐气,以致正榜无名,另列入明通榜,准其下科再来夺魁。但他无意功名,曾隐居郁州岛,作《云台赋》,一生著作颇多,对沙河一带的文化教育发展颇有影响。

清末民初,沙河街还出了一位名人朱寿石。朱寿石,名时塽,号寿石,以号行世。光绪二十九年(1903) ,朱寿石恩科中举,后由海州大官僚沈云霈介绍结识海安韩紫石,由韩氏介绍加入同盟会。1913年9月,韩紫石任江苏省民政长,委任朱寿石为丹徒县民政长,后任江苏省议会议员、代议长,与黄炎培、李明安、吴月波等名流友善。时值军阀混战,无政可议,遂退归林下,吟诗遣志,著《春雨楼诗钞》《劫后吟》等十余卷。1939年2月,赣榆县被日寇侵占,朱寿石避居乡下。日军为推行“以华治华”策略,委派汉奸要挟朱寿石出任赣榆县维持会长,先生断然拒绝。赣榆县长朱爱周请他出山抗日,朱寿石慨然允诺,遂就任赣榆西南行署主任,协助朱爱周主持赣榆县南部地区的抗日工作。1940年,朱爱周殉国,朱寿石撰联:“一弹横飞,为国死疆场,念将军握拳透爪;三军号泣,复仇指待天日,愿吾侪尝胆卧薪!”反动县长董毓珮来赣榆后,一反朱爱周所行,只反共,不抗日,朱寿石屡谏不听,遂毅然辞职。

一代名将乡梓里。1940年,在一代儒将陈毅将军亲自指挥的黄桥战役中,新四军一举歼灭媚日反共的国民党政府江苏省主席韩德勤所部苏、鲁战区部队15000余人。在这场震惊中外的战役中,有一个神秘人物对扭转战局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他就是沙河镇人颜振岭。颜振岭,字秀五,今赣榆区沙河镇颜庄村人,幼年在乡间读书习武。早年投奔在扬州做统领的赣榆籍军官陈允瑞从军,从士兵到连长。后在南通、上海经商,与黄金荣、杜月笙、李长江有过接触。抗战开始后,接任苏鲁游击总队第二纵队司令。1939年,新四军进驻苏北后,经惠浴宇联系,颜振岭充当李明扬、李长江与新四军的牵线人,多次为新四军提供军事情报。

黄桥战役胜利后,颜振岭跟随李长江投奔汪精卫,任伪和平建国军第一集团军正、副司令,并兼任第五军军长。在此期间,仍同惠浴宇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必要时让新四军通过他的防区去袭击日寇,并向新四军援送军火。1943年2月,日军发动大“扫荡”,颜振岭及时向新四军提供情报。抗战胜利后,颜振岭被委任为黄百韬兵团中将参议,1949年赴香港途中病殁。 AiJL6KChoDwWJ8gA5pqeMdoISYUqhHubA2t6Y7oBvD8WLZUgJjndUTqyr6VAqnZ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