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青口镇内的庙宇

明清之际,赣榆佛、道教文化兴盛,青口一带先后建立了10余座佛教寺院。青口镇的庙观建筑,规模壮阔、艺术精湛。众多庙观连缀在九曲沟(露天排水沟,主要排泄青口城内雨水及生活用水)周围,俗语道:“九曲沟九道弯,弯弯有庙观。”九曲沟发源于和安圩西北大新庄东的三里庙。三里庙又名永济寺。1943年11月,滨海军区司令员陈士榘、符竹庭政委组织赣榆战役,曾将第二十三团第三营部署在青口与赣榆城之间的三里庙一带负责打援,阻击可能由青口进援之敌。青口镇内有东、中、西三处土祠。九曲沟向南经西土祠北,又东经和安圩北圩根,再折向南穿过圩墙(圩墙底有暗排水沟)南流。九曲沟从西关帝庙(今赣榆国际大酒店一带)与天后宫之间穿过。九曲沟西是西关帝庙,此庙是当地富商于清乾隆年间集资兴建的。九曲沟东是天后宫,当地人称作“后宫”,亦名娘娘庙,系安徽商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兴建。后宫东侧是东关帝庙,清乾隆三十八年由山西客商李棠珂等筹建。九曲沟又向南而折向东经后宮、东关帝庙南。东关帝庙又称晋宫会馆,是山西商人聚会及议事之所。20世纪50年代,关帝庙与天后宫被辟为赣榆县公安局办公场所,20世纪70年代拆除,现已为民居或商场。

九曲沟再向东至南北大街。南北大街今名为华中路。九曲沟又向南至桥口(今时代路与华中路交会处)。九曲沟又向东经观音堂(今区总工会办公大楼处)北。观音堂南是中土祠。九曲沟又向东经竹篱笆西,再折向南流经速报司(今房管所办公楼以北)东。速报司是一座庙宇,清末时,有信徒从外地请来一尊名曰“速报司”的神像,据传能快速惩治坏人,很灵验,招来很多信徒至此顶礼膜拜。九曲沟继续向南经正觉庵(房管所办公院区)东,再向南经武营沟西。武营沟是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兵营驻地。因此地有马厩,当地农民种田常来此拾马粪作肥料,用铁锨取粪时带走一些泥土,久而久之,越挖越深,逐渐形成一个大水沟。因此沟位处兵营,故名武营沟。九曲沟又向南流至谢家巷后折向东流经武营沟与玉皇阁之间穿过。九曲沟北是武营沟,其南有玉皇阁。玉皇阁是民国时期以前青口城内的最高建筑,登阁能观沧海,南眺云台,鸟瞰全城。其阁殿建筑讲究,翅角飞檐,古朴典雅。玉皇阁内供奉着玉皇大帝神像,故名玉皇宫。玉皇宫南是三官殿,三官殿南是天后宫大殿,当地人称其为“前宫”。前宫建于明万历年间,由当地船户集资兴建,是一组颇具民族风格的建筑群。前宫山门朝南,门里有一坐南向北的戏台,门外一对石狮分列两旁,门南有过街照壁。玉皇阁及天后宫旧址现为青口镇中心小学校舍。

九曲沟又向东流经太平桥,再折向南流经奶奶庙(亦名古观音堂,位于赣榆印刷厂一带)西。据传,奶奶庙与赣榆旧城(今赣马镇城里村)的重光寺同时建成。重光寺建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奶奶庙坐东向西,庙门西有古轮桥,庙内有东、西、北三个大殿,大殿内供有很多神像,并有道士看院,平时香火极盛。九曲沟又向南至磨盘街(今前宫路)折向东依次流经宋、蒋两家祠堂南。宋、蒋两家祠堂均为二进院落,前方皆有门厅,后有大殿,中有两厢,其建筑高大宏伟,古色古香。九曲沟又向东流经东门里,折向南流再转向东穿过东圩根。九曲沟又向东流经岱王庙(亦名大王庙)北。九曲沟又向东折向南经岱王庙东。岱王庙建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清光绪《赣榆县志》载:“青口大王庙,明‘天启’间,里人王成业捐修。”岱王庙坐北面南,远远望去,其建筑十分精巧醒目,当地百姓俗称其为大王庙或大庙。1960年,青口建筑工人拆岱王庙北墙时,在墙体中拆下一块长80厘米、宽60厘米的砖碑,其上刻有“秦山下院”四个字,并有小字落款。由此可见,岱王庙又名秦山下院。和安圩内东土祠旁已有一座秦山下院,此乃圩外另一座秦山下院也。九曲沟又向南注入青口河。青口河南有镇海寺,该寺位于镇海中路一带,镇海寺有寺僧、主持,建于何年、圮于何时已不可考。城中牌坊街隆嘉巷内有锡麟院。

青口镇内的寺庙大部分毁于抗日战争期间,前宫在20世纪50年代被拆除,西关帝庙、东关帝庙、文昌阁、魁星楼在1972年被拆除。 eTwjeB30jErJ1zyQkauwQNm370elqPZBgR61F9eKGLtzQuOt0szyclv+R0dv7XP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