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崇尚道义 美愿怀仁
——东魏怀仁县城城头

公元549年,东魏政权占据今赣榆之地时,于此设置义塘郡,下辖义塘、怀仁、归义三县,隶属于南青州。据考证,东魏义塘郡及义塘县故城在青口之西的“三城子”,归义县故城在今海头镇盐仓城村,那么东魏怀仁县故城位于何地呢?

《魏书·地形志》云:“怀仁县,武定七年置,有吴山、莒城、魏山。”受条件限制,古人还不能像现代这样广泛绘制和使用地图,所以通常用自然实体中的山、水,或者选择古代名城作为地理坐标,以标识政区的辖境。吴山位于今赣榆区西北黑林镇,北临山东省莒南县。此山海拔364.4米,是今赣榆区境内最高的山。莒城遗址位于赣榆区中西部的塔山镇驻地土城村。据考证,此地曾是周初计斤古城之所在,目前仍存留西南角、东南角、东北角三段城墙。唯魏山须稍加考证。“魏山”,今赣榆区境内及周边地区都没有叫此名的山。唐杜佑《通典》在“怀仁”条下云:“东魏置义塘郡。东海怀仁县有夹山,春秋之夹谷齐鲁会处。”夹山,又名夹谷山,此山因春秋时期齐鲁两国在此会盟而闻名。依记,夹山曾是东魏义塘郡辖境内的一座山。此山位于莒城西,吴山之西南。两“山”一“城”三角鼎足而立于今赣榆区的西北境,夹谷山即是《魏书·地形志》所云的魏山。那么,东魏怀仁县故城必定离此不远。《太平寰宇记》云:“怀仁故城在怀仁县西11.5千米。按后魏地形志云:‘武定七年置,属义塘郡。’”上文之前所云的怀仁故城是指东魏武定七年所置的怀仁城,因北齐时移置莒县界内之古辟阳城,故称其为怀仁故城。之后所说的怀仁县,指的是宋代怀仁县(《太平寰宇记》成书于宋) ,治今赣马镇城里村。依记,可知东魏怀仁县治所在城里村西11.5千米,《大清一统志》也主此说。如按方位和距离测算,今城头镇驻地城头村,东距城里村约15千米,离吴山、莒城、夹山(魏山)都不远,当为东魏怀仁县故城之所在。按地望推断,东魏怀仁县的辖境大致包括今赣榆区中西部、西北部地区,即今城头镇、塔山镇、班庄镇、黑林镇、厉庄镇、金山镇所包含的地域。

怀仁县设置于东魏孝静帝武定七年(549) ,治城头村,而武定八年,高洋便篡位自立,建号齐,改元天保,史称北齐,故此义塘郡设置于东魏末期。《太平寰宇记》“怀仁县故城”条下云:“郡县俱移就高密郡莒县界置,在古辟阳城。”北齐天保八年,高洋大规模地裁撤州、郡,调整行政区划,估计应是此时将义塘郡与怀仁县迁治于古辟阳城。郦道元《水经·沭水注》云:“沭水又南,与葛陂水会,水发三柱山,西南流经辟土城南,世谓之辟阳城。”乾隆《山东通志·古迹》云:“辟阳城在莒州西南境,今之葛沟。”山东省《莒南县地名志》云,义塘郡治所(古辟阳城)在今莒南县(1941年由莒县分出)大店镇西南1.5千米。怀仁县移治于今山东境内的古辟阳城后,旧城逐渐萧条而荒废,人们习惯上称其为怀仁故城。

光绪《赣榆县志》云:“今城头镇有废城遗址。”据当地老人传说,古城遗址,虽年久倾圮,仍存遗基。在清乾隆三年(1738) ,曾作修葺。宣统二年(1910) ,绅士王尧武又在古城基上筑起了土围子,防御土匪。墙高5米,厚0.67米,圩内有人行道,壕深4米,宽5米。1923年,市政局长蒋楚九、绅士王学武又督率民众再次大修,圩周建四个拱门,东门楼高大,巍巍壮观,登上城楼,可以总览圩内全景。据当地民间口碑流传,因为这里是东魏所建的第一座怀仁城,后该城北迁,另立怀仁城,此地故有“头城”之称,后演变为“城头”,城头之名由此而来。

城头镇距县城(青口)18千米,东北傍青口河,与塔山、城西两镇接壤;西枕车辐山,与班庄毗邻;南跨朱稽河,与欢墩镇相连。有山岭,有湖洼,有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交通方便,经济发达,水利条件优越,盛产小麦、稻谷,为赣榆重点粮区之一,素有“赣榆第二粮仓”之称。相传,四岔、葛斤埠、鸡宝村(苏青墩村)都是古代货物交换的古市场。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敌机连续轰炸赣榆村镇,商业渐趋萧条。八路军解放赣榆之后,城头镇的商业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再次恢复发展,并日日复兴。 58Of90dAs9yK99FxPmnoNoOow6GU1Gexcv+XwuAwrRP8E7M3PxLlqsUcbhI30d+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