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事件与掌故

少昊之国

△少昊鸟国

《山海经·大荒东经》描述在东海 之外有个非常大的深沟,那是少昊所治理的国家。《山海经·大荒南经》也描述在东南海的外边和甘水之间有个国家叫羲和,那里有个女人叫羲和,她是帝俊的妻子。 所谓少昊之国,即少昊氏所建的鸟国。少昊名玄嚣,是太昊伏羲 氏的曾孙,黄帝 的长子。伏羲是风衮部落人氏,以风为姓,以龙为图腾,故称风凰,后逐渐演变为凤凰。伏羲之后少昊出生在江水,长大后被其父黄帝派到东夷,先在穷桑 称帝,后迁都山东曲阜,建立了以鸟为图腾的氏族部落——少昊之国。他以五鸟 、五鸠、五雉、 九扈 等24种鸟名命名官职,成为中华民族三皇五帝 之一。少昊这种以鸟来区分官职大小的方法类似于今日之军衔制,官大官小、老鸟菜鸟一目了然,不能不说这是古代文官制度的雏形和创举。可惜这一套体制没有流传下来,以至于春秋时代的孔子还专门就这事跑到郯国去拜访并请教郯子。后来的清朝官员帽子上的花翎制度 ,跟少昊鸟官的制度有相似之处,清朝官员帽子上的孔雀翎,按照眼数来区分官职大小,应该是从原始社会传承而来的一种官制。正因为传说中的少昊以鸟为图腾,故也称之为羽国,久之即演变成了榆国,此亦为赣榆域名来历之一说耳。总之,少昊为传说中的东夷集团的代表人物,生活在黄海沿岸及鲁东南地区,以鸟为图腾,其部族及后裔在赣榆故地逐渐发展成国家,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赣榆也从而成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奢比之尸、肝榆之尸与盖余之国

《山海经·海外东经》描述:在大人国的北边有一个国家叫奢比之尸,人面兽身,耳朵上戴着两根青色的长虫。《山海经·大荒东经》也描述在大人国北有个国家叫夏州,另有一个国家叫盖余,那里有神仙,一个人长有八颗头,身体像老虎却长着十根尾巴,这种神人名字叫天吴。

奢比之尸又叫肝榆之尸 ,在海外的东方荒野之中,位于大人国的北方。这里的海指的是当时沂水和沭水等河流所形成的大湖泊,古人称之为海。海外的东方荒野就是今莒县、郯城、日照、赣榆一带,也就是古代的扶桑或者扶木所在地。而盖余之国则在夏州国附近。这里的肝榆和盖余与今天的赣榆有相近之处。至于是不是今日赣榆的前身,并无解。乃至于两晋时期的方士郭璞至此也不敢着墨。但是经过后世学者的考察,认为肝榆之尸和盖余就是指秦汉置县后的赣榆。

青丘国、黑齿国与鸟国之乡

《山海经·海外东经》描述:在朝阳国的北方有个青丘国,那里有长着四条腿和九条尾巴的狐狸;在青丘国的北方又有一个国家叫黑齿国,那里的国王叫黑齿,是帝俊的儿子,姓姜,吃的是五谷杂粮,胳膊上驾着四只鸟禽。

青丘国,位于朝阳之谷的北方、黑齿国的南方,国人吃五谷,穿丝帛。如果朝阳之国是今天的连云港朝阳乡的话,青丘国必是今天的赣榆,今赣榆青口,其来源应与青丘国有关联。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四足九尾的狐狸,其实是青丘国之九尾狐族,这个族群在青丘国中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九尾一族按照修为的深浅分为:灵、妖、魔、仙、天,天狐为最高。赣榆人至今还保留着对狐狸的膜拜和敬畏的风俗习惯,假如有狐狸偷吃了谁家的小鸡,那是不能骂的,至于捕杀狐狸更是赣榆人绝对的禁忌。从这个习俗看来,赣榆人应该是九尾狐族群的延续,那个青丘国当然也就是今天的赣榆。

△九尾狐崇拜

黑齿国在青丘国的北方,以黑色涂牙齿和身体,他们是帝俊 的儿子黑齿繁衍的姜姓部落,食稻米,也食用小米,常有蛇陪伴在身边,擅长使唤鸟,也称鸟谷之乡。黑齿国因为是帝俊的后裔,继承了少昊的鸟图腾,故东方之鸟被称为俊鸟,也就是凤凰。东方之风被称为俊风。宋《太平御览》 述:海州那个地方有凤凰出现在城墙上,凤凰的身后有成百上千的鸟跟在它的身边飞,一直朝着东北方向的苍梧山 飞去。这就是“百鸟朝凤” 的来历。据考证,黑齿国为今之赣榆柘汪到日照岚山安东卫一带。柘汪以柘树而得名,柘树又名桑柘,可以养蚕,种桑养蚕之法始于黄帝之妻嫘祖 ,黑齿国是黄帝曾孙帝俊所建的姜姓之国,帝俊让臣民在沿海种植桑柘。今赣榆石桥和柘汪一带姜姓即帝俊后裔,黑齿国的遗民。

黄帝青丘斩蚩尤

《初学记》 卷九描述:蚩尤出自羊水……登九淖以伐穷桑,黄帝杀之于青丘。此是说当年蚩尤率领部队从羊水出发,登上九淖岛,讨伐居住在穷桑的黄帝时,黄帝命令应龙使出蓄水神通,蚩尤请来风伯和雨师刮起狂风暴雨,黄帝又命令女魃破坏风伯和雨师的法术,蚩尤遂在涿鹿战败溃逃。黄帝乘胜追击,一直追到青丘国,抓到了蚩尤,最终把蚩尤杀死。值得让人思考的是蚩尤为何战败后逃往青丘国方向呢?青丘之东为海,蚩尤往海边逃,岂不是自寻死路吗?其实蚩尤逃往青丘是有原因的,因为青丘北方为黑齿国,黑齿国为姜姓部落,而蚩尤则姓姜 ,是炎帝的后裔,故蚩尤战败寄希望能逃到姜姓部族中受到同族人的保护,但遗憾的是,他到了青丘就被黄帝追上并杀掉了。如果真的让蚩尤跑到了黑齿国,黄帝也许还真的拿他没办法。这里的黑齿国在今赣榆柘汪和山东日照岚山一带,而青丘国位于其南,则应为今赣榆境内,现在的海头、青口一带。

舜帝斩鲧于羽山

《山海经·山经》记述:“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羽山,其下多水,其上多雨,无草木,多腹虫……”西汉刘向批注:“羽山,山名,舜杀鲧之处”。郭璞在《山海经》中批注:今东海祝其县西南有羽山即鲧所殛处。郭璞所说的东海祝其县治于今赣榆班庄古城村。郭璞为晋朝大学问家,曾注释《周易》《山海经》《穆天子传》《方言》《楚辞》等古籍,现今的《辞海》或《辞源》上均到处可见郭璞注释。故郭璞所言羽山位于祝其西南,此处的羽山已经非常明确指向今日东海境内的羽山。舜帝之所以要杀掉鲧,是因为他治水不力,鲧采用堵的办法去治理洪灾,导致水患不除。舜帝杀掉鲧是对部族民众的一个交代。舜杀掉鲧后,任命鲧的儿子禹接替其老子的任务,禹不负众望,不但敬业 ,而且方法得当,他采用疏导的办法,终于使水患平定下来。

△大禹治水

观天测日

在原始时代,人类还没有发明历法之前,人们纪历只能根据太阳的升起与降落。所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便是对当时人们原始纪历方法的概括。而东夷人地处太阳升起的东部沿海一带。这一带主要是山东半岛的山地丘陵地带。在当时人们的视野里,太阳就好像是从东边山头的后面升起来,到西边山头后面落下似的,日出、日落都与山头联系在一起。因此,东夷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地观察太阳,终于发明了用山头纪历的原始历法。大汶口时代的居民已经发明了“山头纪历”的原始历法,表明4000余年前我国的东夷族劳动人民已初步掌握了季节概念。

2002年,北京大学教授王大有 在连云港东磊风景区摸忽山上考察山上的太阳和星辰岩画,在一处石刻上发现了“工、俞、风、重”四个古字。经研究,工是人方之工,是测量太阳影子的工具——矩;俞是测天的工具——规,俞加手,表示用手拿着规测量太阳;风表示风夷部落;重是赣字初文,古文字中赣、章、重通用,表示重部落。重又叫句芒 ,是少昊的儿子。风夷部落之分支重部落的先民在首领句芒的带领下,手里拿着规矩,在这里观天测日。由此推断,赣榆就是因观天测日而得的地名,也说明赣榆是中国最早的天文观测地之一,应为龙山文化早期或更早些时候的大汶口时期的文化遗存。 UdAJcoq8nZGP6byZ8UkhW+HAaPgUMLH79rOBIi4llx1H00kOQ/pjSqdf37aPVB/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