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狷介刚贞 清节慨世
——明工部郎中刘守良史料考

行迹小记

刘守良,字君遂,赣榆塔山镇小林头村人。明正德十一年(1516)中举,正德十五年以三甲196名中进士。官行人司行人。因触忤了权臣严嵩心腹大管家严年,被降至工部督水司郎中。史称严年为“豪门恶仆”,当时,一些无耻士大夫尊其为“萼山先生”。

严嵩时任首辅,谄上欺下,专横跋扈,不可一世。天性峭直之刘守良,冒死上书弹劾。洞指严嵩、严世蕃父子贪污纳贿,卖官鬻爵,结党营私,陷害忠良,欺蒙圣主,专权误国,累累罪孽。孰料,严嵩党羽将奏折扣压,转呈严嵩。严嵩反诬刘守良不臣,谄死罪打入刑部大牢。幸蒙坐师、同年联名上书,力陈刘守良赤胆忠心,精诚报国,全力将其救出。然而严嵩父子终恨不释。

前元君臣,明初逃往也先国,常恃蒙古铁骑犯边。后两国议和,互派使臣,但边境冲突时有发生。使臣实为人质,有被杀之虞。因此,为使臣者莫不有生离死别之感。刘守良复职不久,大明驻也先国使臣出缺。严嵩乘机推荐刘守良“有外交才干”,胜任此职,皇上准奏。

刘守良深知也先人质直好义而少文,莅任伊始,即陈以和边、富民、强国之策,深得也先可汗好感和信任。常以国事相询,刘守良一一善策相告,施行效果皆佳。不数年,也先国政通人和,牛羊孽繁。两国间相安无事,年年贸边。及至世宗皇帝,得知刘守良有安邦定国之才,下旨诏回。此时,刘守良已作质臣达十二年之久,守忠不屈。临别,他反复劝说也先可汗,臣服大明。由于多年忧思、劳顿,加之水土不服,精神摧残,刘守良苍老至故人不敢相认的地步。同年进士见到他每每嘘唏不已,情状直逼苏武牧羊故事。

还朝后,皇上要为刘守良加官晋爵。但他耻与严嵩同朝,求以原官归祭。皇上恩准,特赐封诰。及至清末,封诰原件族人犹存。刘守良一行千里返乡,省亲祭祖,路过赣榆旧盐署龙河盐仓城。面对断壁残垣、满目荒凉的古城,昔日繁华景象荡然无存,伤感之情油然而生。赋诗一首:

劳人车马易黄昏,

晚渡墟城逸思存。

河自西南流入海,

路从高下乱通村。

鼓钟日落初闻寺,

荆棘秋荒半没门。

为惜梳妆楼上草,

年年留绿怨王孙。

回到老家,刘守良恪尽孝道,闻名乡里,终日忘情于田园风光之中,悠然有隐居之意。不久,朝廷复使报聘,受地也先国。刘守良作为朝廷钦差,率一行人马再赴也先,接受也先国臣服。大功告成之后,返朝卒于京中,敕赐御葬。旋因明室式微,忠贞湮没无闻。

清康熙四十二三(1703—1704)年间,朝廷忽有旨查考。因检校得本,刘守良当年弹劾严嵩的奏章重见天日。康熙皇帝阅后,嘉其忠直,下诏征召忠良之后。彼时族人穷困不堪,心存余悸,无力打点京中来人,遂未果。连奏本都未能赴部抄存,惜哉!

朝廷敕入乡贤祠。皇上钦赐“香火生世守”匾额。刘守良的画像等文物,“文化大革命”前犹存民间。

史料考证

对于明朝进士刘守良的历史资料,现在能够查找到的非常少,现在仅仅根据能找到的点滴资料,进行相关考证。

一、光绪《赣榆县志》记载

光绪《赣榆县志》卷七,守良,字君遂,正德十一年(1516年)丙子乡试举人。十六年(1521年)辛巳科第三甲第196名同进士出身。授行人司行人。以忤逆严嵩遭压抑,累迁工部郎中,坚决辞官归乡。

行人司是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1380)设置的一个中央机关,设“行人”,秩正九品,左右行人,从九品。不久改“行人”为行人司“司正”,副职改称左右“司副”,属员则称“行人”,定员345人。洪武二十七年(1394),行人司提高了用人级别:司正由正七品官员担任,副职从七品,行人则一律要由进士担任,正八品。全司定员40人。他们的活动是“奉旨”差遣,“行人之职始重”。行人司的职务包括颁行诏敕,册封宗室,抚谕诸藩,征聘贤才,以及赏赐、慰问、赈济、军旅、祭祀活动,都由行人奉旨而行,他官不得擅遣——他们是皇帝直接的“传令兵”。原由孝廉举人担任,后来改由进士担任,提高的是皇帝的威仪。

二、《四库全书》记载

嘉靖九年(1530)初,嘉靖决定对郊祀礼进行改革,决定由过去的天地合祭改为分祭,从正月十三日到三月十一日,数次下诏,要求群臣讨论。二月初十,嘉靖再颁敕谕,措辞强硬,要求群臣务必各抒己见。

根据《四库全书·日下旧闻考卷五十七·城市外城南城》中记载,行人司正边彦骆,右司副刘守良是主张分祭而以山川坛为方丘的,与尚书李瓒等26人持共同观点。

三、赣榆孝义堂家谱记载

赣榆县孝义堂家谱记载:嘉靖十年(1531)三月初四日,蒙钦命户部主事海瑞奉谕旨敕封: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朕以祀典告成,覃恩宇内。凡通籍于朝者,咸得推锡其所生,重报本也。鑑乃工部营缮清吏司署员外郎事右司副守良之父,善积乃躬,庆衍厥后,致有令子,效用于时。揆厥所由,宜申追恤。兹特赠而为徵仕郎。母亲特赠为孺人。

这件事情,应当是嘉靖九年(1530)实行分祀之后,朝廷对刘守良的推恩赏赐。

四、《明实录》记载

《明实录》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149卷记载:

嘉靖十二年(1533)四月,工部都水司管河署郎中刘守良参奏,临清兵备副使王舜渔故执窑户王匠絷狱,欲误郊砖烧造,又不时捕逮本署人役,肆行挫辱且讦其残贼民命,科罚民财徇私纳贿诸不法事,法司议覆下抚按官从公勘奏,令守良舜渔各还籍听勘。

这一段资料证明,刘守良在嘉靖十二年(1533),已经是工部都水清吏司的郎中了。这样的郎中有五人,都是正五品。他具体负责的是江河类的工作。

五、《高友玑集》记载

在浙江乐清市,有一个著名的景点是高友玑墓。

高友玑(1461—1546),字肃政,号南屏道人,乐清十二都高岙(今属浙江温州北白象镇)人,曾三为知府,三为参政,二为布政使,两任都御使,两任工、刑部尚书,事三朝十九任,从政40个春秋,包括致仕居家10余年,素食布衣,出不乘车,无异于平民。尤令后辈敬仰的是,高友玑以俸入构宗祠,在家乡白鹭屿办南屏书院,教育乡里子弟,所居旧屋朴陋湫隘,无所增缮,布衣蔬食终其身。嘉靖二十五年(1546)三月二十六日卒,享年86岁。遗著有《南屏遗稿》。严嵩为其做墓志铭。

高死后,皇上追赠太子少保,谥襄简。《御祭文》是由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费采奉敕拟撰,特遣行人司行人刘守良前去宣读。

这个记载给予的疑问就是,嘉靖九年(1530)刘守良已经是行人司右司副,之后又在工部任职郎中,到嘉靖二十六年(1547),如何又成为了行人司行人?这是不是在得罪权相严嵩之后的贬谪呢?

严嵩(1480—1567),弘治十八年(1505年)会试考中二甲进士。嘉靖十五年(1536),严嵩赴京朝觐考察,任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才开始和世宗接触起来。嘉靖二十三年(1544)成为首辅,嘉靖三十一年(1552),严嵩受到冷淡。执掌权位从1536年到1552年,共16年时间。那么在嘉靖二十六年,严嵩正是红极一时、权倾朝野的人物,刘守良得罪他,故做这一安排,也是极有可能的。

概括刘守良仕途大致脉络:一是刘守良弹劾严嵩被贬,二是出使也先国长达12年,三是回来后严嵩继续掌权,四是回到家中,不久再次去也先国接受降地。

那么,根据上面的仕途脉络和相关文献记录,大抵可以这样推测:

刘守良,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丙子乡试举人。正德十六年(1521年)辛巳科三甲第196名同进士出身。授行人司行人,正八品。嘉靖九年,任行人司右司副,从七品。嘉靖十年,任工部营缮清吏司员外郎,从五品。嘉靖十四年,任工部都水司管河署郎中,正五品。之后因参奏临清兵备副使被敕命回家等候处置。此时也有可能得罪严嵩等人,被以“有外交才能”推荐赴也先国。嘉靖二十六年,从也先国回来,又被安置在行人司做行人。之后不久,辞官归乡。

六、《嘉庆海州直隶州志》记载

《嘉庆海州直隶州志》记载:

刘守良,字君遂,赣榆人,由进士历官行人司行人,工部郎中。性峭直,有名于时。少为诸生,母病思食菌,不可得。悲号竟夕,据木假寐,既觉,若有物,视之菌也。为羹进母,遂愈。今乡人能指其菌生处。没,祀乡贤。

——《江南通志》

赣榆大林头刘氏家谱记载,六世祖梓禄,是五世祖守良的次子,邑庠生,娶户部主事邵思忠之女,生二子显先、超先,孝心真诚,子职克尽,亲病,吁天求代。亲没,居墓六年,村所不入,每食增土,父墓为坟高大,乡人遂将孝义村号为大林头,官长屡旌其门。

查考海州志,得知,邵思忠是赣榆(今赣马镇邵林村)人,和刘守良一同在正德年丙子科中举,之后由举人除商城令,厘奸祛弊,事岁综核而民不扰,五年如一日。后擢户部主事,督榷浒墅(江苏吴县境内的浒墅关,明曾于次设税关收税)云中,清节尤著。三疏乞休,家居十余年卒。祀乡贤。

——《江南通志》

七、《孝义堂谱》记载征高丽

赣榆《孝义堂》家谱记载:(刘守良)峭直不能随时,与权奸严嵩坚抗不协,因致遣征高丽12年,回朝累书告致,上怜忠直,钦命带职回籍。

更多资料记载,刘守良是出使也先国,并说是与明朝毗邻的小国,而且是在严嵩掌权期间。

那么查考也先的历史,便觉有些出入。

也先是明朝中叶时西蒙古瓦剌部的首领,有说生于1407年。其祖父马哈木被明成祖封为顺宁王。1418年,父亲脱欢承袭顺宁王。1434年(宣德九年),脱欢联合元裔脱脱不花攻击实力雄厚的封建主阿鲁台,一举歼灭。之后东控兀良哈,派人联系女真诸部,在瓦剌内部,兼并了太平、把秃孛罗等部。1438年,立脱脱不花为大汗,自为掌握军事大权的太师。正统四年(1439)脱欢死,其子也先嗣太师位。1449年,也先派遣三千使臣到明朝,太监王振借口蒙古虚报使臣人数,单方决定大幅削减马价,并扣留使臣。另外,驻蒙古汗廷明朝使臣答应也先,愿将明廷公主嫁于其子,当也先派遣使臣携带大量聘礼前来迎娶公主时,明廷否认有此一事。也先于是率四路大军直逼明边。太监王振劝明英宗亲征,8月31日,发生土木堡之战,明英宗被俘。也先以和平友好大局为重,想送他回京“正位”,并愿意将妹妹嫁给英宗。英宗大喜,派人回去报喜。而英宗弟弟郕王觊觎帝位,于10月3日急忙登基,遥尊英宗为太上皇。10月19日,也先举行仪式送别英宗,23日,英宗车驾抵达大同,明守臣闭门不纳。也先和英宗遂又南行,27日,到达北京德胜门外,明景帝坚持不允进入。也先无奈与英宗北归。景帝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下令居庸关、宣府、大同等处守将,今后对蒙古派来接洽送回英宗的使臣“拒绝勿纳”。后来明廷屡有大臣上书迎接英宗回来,于谦也上奏“天位已定,宁复他有,理当速奉迎”。这样,景帝才派出礼部侍郎等去蒙古。到1450年9月20日,英宗回到北京,被软禁在皇城南宫。

1453年,也先即汗位,自称大元天圣可汗。1454年,阿剌知院在土木堡之战中也立有战功,向也先要求即太师位。也先说,我没有想到你会有这样的要求,已经给我儿子担任了。阿剌自然心怀不满。后来,也先为了削弱阿剌的势力,派他的两个儿子与自己的儿子去驻守西番(今青海省),在前去途中,阿剌次子遇害。阿剌得知这一消息,便向也先虚报兀良哈人盗窃其马匹,要求长子返回,向兀良哈人索回马匹。也先汗允许其要求,遂令弟弟歹都、赛罕陪同阿剌去西番。在他们返回途中,歹都等将阿剌长子毒死。阿剌怒不可遏,率领三万人攻打也先,也先遇刺身亡。

因此,也先在世时间就是从1407年到1454年。而刘守良在世时间,约是1490年到1570年左右。严嵩是嘉靖十五年(1536)进京始得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五月罢免。刘守良被遣使也先12年,当是在1536—1562这26年间。而这个时期,蒙古汗是卜赤汗、答赉逊库登汗这两位。

由上分析,刘守良要是出使也先国,那么极有可能是在也先汗去世后,其某一子或孙在靠近明朝边境的地方,坚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封建主地位。这有待寻找“小也先汗”的资料。第二种可能就是出使高丽,而且明朝时期,明朝与朝鲜来往密切,互派使者也是常有之事,需要寻找资料加以考证。 /unxCAyVNEteL1UbOhGsArhji6vdkT46ZzrpdZ7dy1aVwk1kjw86wczUKX9G7PZ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