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南唐移城 承传七朝
——七朝故城城里

七朝故城

赣马镇政府驻地城里村,是赣榆旧城所在地。该地历史悠久,1962年南京博物院考古专家组来赣榆进行考古调查与发掘,在赣榆旧城之东北角(旧城墙之下),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此处遗址高出四周平地约4米,呈慢坡形土墩子,面积约6000平方米。在城根附近发掘出龙山文化的夹砂陶鬼脸式鼎足、扁鼎足、盆式鼎口等,西周时期出砂绳纹褐陶片、鬲足,汉代的绳纹板瓦、筒瓦、泥质灰陶罐、盆等残片,专家组将此遗址定名为后大堂遗址。考古专家采取最新技术C14和热释光测定后大堂遗址距今6000年。由此可见早在6000年以前这里就有人类在此活动。而且此遗址为多层文化分布,有龙山、岳石、周及汉文化。说明这里的文化,上起6000年前的伏羲和句芒文化,历经太昊、少昊时期,下至2000多年前的汉代,绵延了数千年。

城里村,是七朝故城所在地。清顾祖禹《纪要》“怀仁废县”条下云:“南唐又移(怀仁)县治赣榆城,而故城遂废。”上文说的怀仁废城是指隋、唐时代的怀仁县城。唐末,藩镇割据,争战不休,又造成北方“五代”、南方“十国”的分裂局面。公元937年,南唐(937—975)取代杨吴,立都金陵。南唐疆域包括今江苏、安徽大部,为“十国”中最大。据《中国历史地图集》所示,唐代的怀仁(相当于今赣榆全境)属于南唐版图。《纪要》形成于清初,故云南唐移县治赣榆城,赣榆城即指今赣马镇城里村。因此“三城子”被称作怀仁废城。北宋统一全国,怀仁县仍治城里村。至金兵掳徽、钦二宗,高宗赵构仓皇渡江,赵宋江山只剩江南半壁,怀仁之地归金所有,金大定七年(1167),改怀仁为赣榆,治所未作他迁。后历元、明、清、民国数朝,赣榆县治一直未改。1945年,赣榆县抗日民主政府始迁今治青口镇。赣马镇城里,自南唐、宋、金、元、明、清、民国一直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1000多年,故城里当为“七朝故城”,也是千年古城。

县城之南约0.5千米有一个大村庄,名叫马厂。县城是县衙门驻地,除少数店铺之外,不允许商贩摆摊设点、沿街呼喊叫卖,更不允许逢集设市,那样闹闹嚷嚷,岂不扰乱县城的正常秩序?但是集市是还需要的,得离县衙远一点,便指定在马厂村。

1943年,八路军滨海军区第六团、第二十三团攻克县城,将城墙拆除。抗日战争期间,县衙、孔庙、重光寺、观音庵、文昌阁等23座建筑被日伪军毁坏。

县城是政治中心,马厂是最大的集市,县城与马厂、政治与经济,已结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治改迁青口,于旧县城处设镇,便以旧城“赣榆”及“马厂”二地首字取镇名为“赣马”。

旧时代县城还有“迎春会”,就是在立春这天,由县官领着农民举行象征耕作的一种仪式。城东半里有“春庙”,内供奉牛王、八蜡等神,庙前一个广场,当时称“春场”。立春这天,四乡农民扛着犁耙锨锄等农具敲锣打鼓来到场上,县官也坐着大轿带着三班六房书差衙役等人前来参加。这时场上已经放着一头纸扎的牛和一个纸扎的牧童,旁边还放着一张耕犁。等立春时间一到,县官亲自用手扶一扶犁把,衙役们做些撒粪点种的动作,装模作样地围着场子转三圈,然后农民们一哄而上,将纸牛纸人打碎,这就叫“打春”。这一天,全县各地到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热闹异常,意思是迎来了春天。迎春会到民国年间就已废除。 2KYzO/y+4MqYABt9OdxJZ7eESNyZ9ohEpitRTwa9yZCjL2V7xG+nkvEPmPZ3ZPg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