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云水僧听闻无相禅师禅道高妙,便找上门来挑战。适逢无相外出,侍者出来接待,说:“禅师不在,有事我能代劳。”
云水僧不以为然,说:“你年纪太小,不行。”
侍者说:“年龄虽小,智能不见得小!”
云水僧一听有理,便用手指画了个小圈圈,向前一指。侍者见了,立即摊开双手,画了个大圆圈。云水僧赶紧伸出一根指头,侍者立即伸出五根指头。云水僧换成三指齐出,侍者则把手放在了眼睛上。
云水僧见了诚惶诚恐地跪下,拜了三拜,掉头就走。一边走一边想:我用手比了个小圈圈,向前一指,问他胸量有多大?他摊开双手,画了个大圈,说有大海那么大。我又伸出一指,问他自身如何?他伸出五指,说受持五戒。我再伸出三指,问他三界如何?他把手放在眼睛上,说三界都在眼中。侍者尚且这么高明,无相禅师的修行更加深不可测了,还是早走为妙。
无相禅师回来后,侍者向他汇报说:“师父!不知为什么,那位云水僧知道我俗家是卖饼的。他用手比个小圈圈说,你家的饼只这么一点大。我就摊开手说,有这么大呢!他伸出一指说,一个一文钱吗?我伸出五指说,不,最少五文钱一个。他又伸出三指说,便宜点吧,三文钱可以吗?我想好货不能便宜,便在眼睛上比划了一下,怪他不识货。没想到他却吓得逃走了!”
无相禅师听后,说道:“一切皆法,一切皆禅!”
这个公案似乎是个笑谈,但它蕴含的却是至理——高僧败给了卖烧饼的,典籍败给了生活常识。实际上,何高何下,我们真的那么肯定吗?僧人说的道理,是书上的,是别人的。侍者说的道理,却是自家的,是心中的。两者相较,又是何高何下?
伟大的力量都来自于生活。所谓一理通、百理通,一招鲜、吃遍天,练出自己的心得,你就是专家,你就是大师。
生活中总是有这样的人总以为自己学识渊博,学富五车,所以就对被人指指点点,但是他们的理论有时候就会被人认为谬论,虽然他们自己觉得是很有道理的。原因就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每个人要想获得肯定必须付出实践,亲自去了解事情的真想。有时候我们常常想,为什么有的博士生,研究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呢,其实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还不明白社会需要的是什么,还没有悟出企业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虽然他们懂得理论无可挑剔,但是一旦实践,就会出现失误。
只有自己得到的经验才是最有价值的,那些从别人口中说的,书本上写的都是别人的观点,如果你想获得真相,就必须亲自去体验,去实践,自己得到的道理才是最可信的。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人,整日拿着一套理论教育别人,可是,结果会怎样呢?一般都会被认作为“满口荒唐语,误人又误己。”其实这些人就是用别人的经验去教育别人,他们自己都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又如何让别人理解呢?
牛顿通过自己的经验和实践发现了“万有引力”,伽利略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会发现了“太阳中心说”,爱迪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验发明白电灯泡,这些人的成就不都是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才获得的吗?假如他们一味的相信书上说的,听取前辈的理论,而不去亲自思考和顿悟,他们能做出这样的成就吗?答案是不能的!
所以,再伟大的专家和名人说的话也有可能出现错误,要想让自己成为专家和大师必须要亲自去尝试和顿悟,自己悟出的道理,得出的理论才是最信得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