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内向和外向的生物差别

内向,字面含义就是“倾向于内在的”;相对应的,外向就是“倾向于外在的”。荣格于1921年第一次描述这两种性格类型时不会想到,有一天性格类型之间的差异会借助生物特征来描述。荣格认为,内向性格者的精神能量流向内部,外向性格者则流向外部。今天,内向和外向不再被看成是相互对立的,也不再将人们划分成两个相反的类别。它们更像是一把刻度尺的两端。每个人的性格中都有内向和外向的成分,只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更倾向于某一端。绝大多数人其实都处在刻度尺上接近中间的区域。那些正好处在“中间点”的人,被称为混合型或均衡型性格的人。在本章末尾,你将读到专门介绍“混合型性格”的内容。

我们都是混合体

有些因素也会引起内向或外向性格的轻微转移。荣格曾提到,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格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可能会发生轻微变化。但是,性格的基本趋势通常保持不变。

今天,我们可以进行更加清晰的观察和区分。性格趋向于内敛还是开放,包括内向者和外向者常见的各种优势和障碍,都能够从我们的控制中心——大脑中找到答案。

下面的表格中,我简要地总结了一些最重要的差异。如果对你来说生物学的细枝末节太过枯燥,你可以直接跳过这个部分,因为接下来,你会看到一个精简版和一个超级精简版,为你总结了不容错过的精彩部分。

内向—外向刻度尺的高斯正态分布曲线

控制中心一览:内向者和外向者的大脑有什么差别

研究了这些数据后,我可以更加坦然地在每天结束工作后把当天的手稿存进三个以上不同的存储器中,也终于能够接受自己从未兴奋过这个事实了。正是更注重安全感,而不是欣喜若狂的感觉,让我将自己定义为内向的人;也是这种特性,让我更加欣赏身边外向朋友热情的状态——他们真的由内而外闪耀着光芒!

如果你对钻研大脑中的沟沟壑壑没有兴趣,那么遵守前文约定,我会为大家奉上精简版本。阅读精简版,你可以获悉内外向性格之间经过证实的、最重要的生物学差异。

第一个差异: 对刺激的敏感度

按照我们今天的了解,倾向于外部还是内部完全可以从字面理解:经证实,内向者前脑中的脑电波活动比外向者更加活跃。前脑正是大脑中处理学习、决策、回忆和解决问题的区域,也就是大脑分析活动的区域。相应地,该区域的血流量也比较充足。所以,外向的人不如内向的人对外界刺激那么敏感;而且由于植物神经系统的不同构造,外向的人对宁静氛围的需求较低。相反,他们比内向的人更善于处理感官刺激。

外向者比内向者更善于处理感官刺激

这些神经生物学因素带来了内向者和外向者的第一个差异:外向的人通常更擅长应付外界环境的影响,也就是感觉器官接收到的所有刺激。进一步来说,外向的人经常会从与他人的交流和环境推动力中获得能量和生活乐趣。

大脑中的不同结构是内向和外向差异的原因。外向的人着迷于大千世界丰富多彩的刺激,内向的人则更偏爱内心世界思考分析的过程。

外向的人喜欢积极行动。许多外向的人是旅行爱好者,喜爱千变万化的生活。他们的平均运动量更多,更爱聚会访友,性伴侣的数量也多于内向者。相反,内向的人喜欢在几乎没有外部影响的环境下工作。他们在另一些方面也比外向者活跃:他们善于思考。一个外表看起来非常安静的人,他的内心世界可能正在加速运转。这种差异的结果是,内向的人比外向的人更容易受到过度刺激。

内向的人喜欢而且需要给自己保留一些安静的空间。说得更明确些,不要太吵,不要太亮,最好没有人,至少人烟稀少。他们需要从没有外界刺激、没有人群的安静中获取能量。有时,甚至外向的人在一些高负荷阶段后也需要这样的恢复过程。不同的是,内向的人从根本上依赖这种安静的“充电过程”。

讨论到这里,我想到了一个非常特别的相关话题——高度敏感。高敏感人群容易受到过度刺激——虽然大多数高度敏感者都是内向型性格,但是美国心理学家伊莱恩·阿伦认为高敏感人群中有30%的外向性格者(根据阿伦2005年发表的研究)。由于神经系统的差异并不明确,所以我放弃了对这个题目的研究。不过,能够确认的事实是:过度刺激对内向和外向的人都可能造成困扰。

高度敏感者中有30%是外向性格

第二个差异: 追求风险还是安全

内向者和外向者的第二个差别也能够通过神经生物学上的可测差异来解释。

在内向者和外向者的大脑中,神经感觉中枢的活跃区域各不相同。内向者大脑中负责恐惧的区域更加活跃,而外向者的大脑则对奖励的渴望更加强烈。而且,各种神经递质的浓度也有所不同。内向者体内乙酰胆碱的含量更高,这种神经递质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促进记忆、学习和权衡等活动。相比之下,外向者的大脑中则具有更多的多巴胺。这种神经递质既促进肢体活动,也促进好奇心,让人寻求变化、获取奖励、追求兴趣爱好等。

“安全第一”还是“没风险就没乐趣”,由于生物构造的差异,内向者和外向者会选择不同的方式愉悦自己。

这种差异影响着内向者和外向者的性格倾向。内向者喜欢与事物保持一定的距离,需要更多的空间处理来自外部世界的信息,自我保护意识更强。乙酰胆碱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提高人们对安全感的渴求。现实中,内向者发生意外状况的概率的确较低,普遍较为谨慎。外向者则正好相反,他们重视改变,偏爱能够带来奖励的行为。在多巴胺的作用下,外向的人热爱挑战和冒险。有时为了获得奖励,他们可能会做出十分危险的行为,甚至不惜牺牲珍贵的财物或人际关系。这样看来,虽然外向的人通常拥有更广的交际网络,但他们更倾向于碰运气,甚至有相对更高的犯罪概率。

我们在日常交流中表现出的安全或者冒险倾向,用一个非常直观的例子来体现,就是对服饰的选择。

内向者追求安全,外向者偏爱冒险

以貌也可以取人!

内向的人比较喜欢简洁经典的穿衣风格。他们会选择简单的颜色和图案,妆容也含蓄得体。外向的人则相反,他们更爱走极致路线——吸引眼球的着装风格,商务装束用醒目的饰品做点缀,不用淡色唇彩而选择鲜红的唇膏。

——苏珊娜·阿科施塔乐,撰稿人、时尚博主

虽然我也见过内向的人穿一双非常夸张的靴子,但是总体的趋势无疑是与上文观点相符合的。

外向者的鲜明特点之一是他们“兴奋的能力”——从欢快的情绪到热烈的渴望,再到热忱与陶醉。这些正面情绪也得益于大脑中高浓度的多巴胺和异常活跃的伏隔核。兴奋和陶醉是对奖励的生理反应。因为某种具有吸引力的目标或重要事情一旦完成,大脑中就会产生一种“奖励兴奋剂”。内向者很少出现兴高采烈等极端情绪。但是——我必须对同情心正在泛滥的外向读者说——这绝对不代表内向者的生活品质比较低,他们只是有不同的乐趣罢了。我们可以用一个画面来比喻这种区别:当外向者燃放烟花时,内向者却在享受炉火带来的温暖。

外向者燃放烟花,内向者享受炉火的温暖。

与此相对的是:当外界刺激消失后,外向者比内向者更容易感到无聊和厌烦。这可能带来的后果是,情绪低落的外向者为了恢复体内的多巴胺含量,会去冒不必要的风险。由此提高的多巴胺含量,又会刺激他们继续踏上其他的冒险之路。过高的自我估计和危害社会的行为也是多巴胺的副作用。当我们脑中闪现任何一种冒险念头时,都应该想到可能带来的后果。

当然,内向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也有它的缺陷:这种神经传递素引起的谨慎思考和权衡可能会延缓内向者的行动速度,甚至使他们错过机会。许多天才的想法没有付诸实施,正是因为他们畏惧风险、优柔寡断。

最后,我为大家总结了超级精简的表格。

两种性格的生物差异及其影响 B2/dQRVT+rExHUmCC8fEAkiejz+zc4n2/7n5E/56TcM/fh9K4yzbyy4rm7pKR1o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