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沃伦·巴菲特的故事

在开始本书之前,我想简要介绍一下这位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家的故事,这可以为探讨接下来的投资案例打下良好的基础。

青年时代与合伙企业

1949年,年轻的巴菲特读到了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一书,随后选修了格雷厄姆在哥伦比亚大学的课程。1954~1956年,他作为证券分析师加入了格雷厄姆的公司工作。可以说,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奠定了巴菲特成功的基础。

在此期间,巴菲特除了在格雷厄姆这里学习之外,自己还做了一些出色的投资。例如21岁时,他短短数月时间从盖可保险股票上赚了48%(详见案例2)。24岁时,他抓住洛克伍德巧克力公司股票的投资机会大赚超过一倍,这为他不断扩充的资金,又增加了13000美元(详见案例5)。

格雷厄姆退休后,25岁的巴菲特返回家乡——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在那里,巴菲特和七位亲朋好友合资,成立了投资合伙公司,由巴菲特负责投资决策,合伙公司的启动资金为10.5万美元。

年复一年,合伙公司的投资回报远远超越股市大盘的表现,因为巴菲特总是能找到一个又一个便宜货,例如桑伯恩地图公司,其坐拥的净资产价值远远高于其股价——合伙人在这项投资上获得的回报超过50%,当时巴菲特29岁(详见案例6)。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巴菲特的成功,也想找他管理投资,于是巴菲特又成立了新的合伙公司。他发现一些非常优秀的上市公司会因短期因素遭到华尔街的冷遇,例如美国运通公司(这只股票涨了三倍,详见案例8)、迪士尼公司(获利55%,详见案例9)。

从巴菲特成立合伙公司(1957年)到1968年年末,在这期间,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DJIA,或简称道指)上涨了185.7%,而投给巴菲特的每一美元上涨了2610.6%。没错,如果在1957年投资1000美元,12年时间可以变成27106美元。扣除巴菲特的管理费后,一个从开始之初就跟随他的合伙人可以得到超过15000美元。相比之下,投资于道指的1000美元仅能得到2857美元。

图1-1显示了巴菲特合伙公司费前、费后的投资绩效,以及同期道指的表现。请注意,1962年巴菲特将几家合伙公司整合为一家巴菲特合伙公司(BPL),因此1957~1961年的绩效,是各个不同合伙公司的绩效整合得到的,它们各自的表现极为相近。

今天,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已取得了更加令人惊叹的成就。在美国当今的上市公司中,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名列第四(仅次于苹果、谷歌和微软),总市值超过4000亿美元,每股价格已高达24.5万美元。

图1-1 道指和巴菲特投资合伙公司绩效对比(1957~1968年)

伯克希尔-哈撒韦进入视野

1962年,巴菲特以合伙公司的部分资金购买了位于新英格兰地区的纺织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平均每股价格为7.50美元(没错,我没有写错小数点)。这家公司当时处于亏损之中。到1964年5月,巴菲特合伙公司已持有伯克希尔-哈撒韦7.5%的股份。

当时,伯克希尔公司的主要股东和首席执行官是西伯里·斯坦顿,他与巴菲特达成协议,要从巴菲特手中以11.50美元/股的价格回购伯克希尔的股票,这个价格比巴菲特的买入价格高出50%。但是,斯坦顿转念之间打算宰巴菲特一刀,于是他正式提出的回购报价为11.375美元/股。对此,巴菲特极为恼火,决定不卖股票了。

取而代之的是,巴菲特做出了后来他称之为“非常愚蠢的决定”。所有的人都能看出来,新英格兰的纺织业日渐萧条,因为它受到廉价进口商品的冲击,已经没有利润可言。伯克希尔-哈撒韦已关闭了大部分没有竞争力的工厂。但由于斯坦顿的做法惹恼了巴菲特,于是他非但没有止步,反而进一步大量买进更多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由此可见,伟大的投资家也并非总是理性的,他们像所有投资者一样,也会犯错)。到1965年4月,巴菲特合伙公司已经持有伯克希尔39%的股份,正式控股该公司,动用的资金达到了巴菲特所掌握全部资金的1/4。

巴菲特自认这项“幼稚的行为”导致他必须重组“一个糟糕的生意”。亏损和回购股票的结果是,到1964年年底,伯克希尔公司资产负债表上的净资产仅为2200万美元,不仅现金匮乏,而且背负着250万美元的负债(详见案例10)。

对伯克希尔未来在纺织机械和其他资产方向的投资,巴菲特做出了严格的限制,他逐渐将公司原有的资本转向一些非常有兴趣的领域。巴菲特并不是纺织业内人士,他更多的是一个懂得多种生意类型的资本配置者,比起那些仅仅着眼于纺织行业的人而言,巴菲特能够发现更好的投资机会。

1967年,巴菲特主导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在他的家乡奥马哈出资860万美元收购了一家保险公司——国民赔偿保险公司(详见案例11)。对于巴菲特而言,除了该公司收取的保费扣掉理赔和管理成本之后赚钱的可能性之外,这项收购的关键之处在于保险公司坐拥大量现金(也就是浮存金),因为保险公司的客户要先缴保费,而理赔是出险之后才发生的,巴菲特可以使用这些浮存金进行投资。在随后几年里,他收购了一系列保险公司,并对浮存金进行了充分的利用(详见案例17和22)。

收购国民赔偿保险公司之后,巴菲特又进行了一项壮举:1972年以2500万美元收购了品牌糖果公司——喜诗糖果。截至本书写作之时,喜诗糖果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创造了总共超过19亿美元的资金。直到今天,这家公司还在源源不断地产出现金(详见案例20)。

随后所做的一系列杰出投资,使得伯克希尔这家原本日渐衰落的纺织公司,有了超乎寻常的成长。从1965年到1978年,标普500指数年涨幅为4.63%,而同期伯克希尔每股账面价值的年化成长率高达21%。

难以想象,巴菲特的表现使得股东的财富取得了惊人的增长。从1965年到1978年12月,如果投资于标普500指数,每1000美元会变成1885美元,同期如果投资于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会变成14000美元。图1-2展示了伯克希尔公司的资产价值年增长率,以及自1965年以来的股价成长。1978年,巴菲特赚得了人生中的第一个1亿美元。那一年,巴菲特48岁。

图1-2 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表现:年度回报率(1965~1978年)

资料来源:Letter from the Chairman of Berkshire Hathaway(2016).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一直持续战胜标普500指数。从1965年1月到2016年12月的整个时间段,标普500指数的年化复利成长率为9.7%,而伯克希尔的表现是它的两倍,达到20.8%。如果1965年投资1000美元到标普500指数,到2016年12月可以得到127170美元;如果这1000美元投资于伯克希尔,则会变成约2000万美元。从图1-3可以看到这些年伯克希尔资产负债表所显示的资产价值,以及股价的成长。我想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巴菲特为他买下伯克希尔-哈撒韦这个“愚蠢的决定”已经做出了完美的修正!

这是我得出的沃伦·巴菲特如何赚钱的深刻心得。本书的第二部分揭示了一系列投资案例,在此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教育在巴菲特投资生涯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在接下来的部分,我会描述格雷厄姆对巴菲特的影响,以及他如何引导了巴菲特的投资方法。

跟本杰明·格雷厄姆学投资

20世纪50年代,56岁的格雷厄姆终于度过了股市的艰难岁月,管理着规模不大的投资基金。在股市大崩盘之前,格雷厄姆是一个相对谨慎的投资者,但是在大势向下沉沦的阶段,这些谨慎还是显得微不足道,所谓“倾巢之下,焉有完卵”。在1929年到1932年的大熊市中,他所掌管的250万美元基金,由于损失或赎回,整整减少了70%。这迫使格雷厄姆不得不反思,到底是什么可以成就一个投资者。他看到,对于盈利预测的估值可以导致乐观的情绪;他看到,有人买股票就是在博傻,因为股价的上升会导致有人愿意出更高的价格;他看到,有人买股票是基于图表、推荐、对企业的误解和内幕消息。

图1-3 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表现:年化回报率(1979~2016年)

资料来源:Letter from the Chairman of Berkshire Hathaway(2016).

总之,当时所有的投资方式都存在不足。格雷厄姆这种深刻反思为今天广泛传播的价值投资理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整理和传播他的思想,格雷厄姆在哥伦比亚商学院兼职教授了一门课程,名为“证券分析”。这门课程最早开始于1927年(实际上,这是纽约金融学院的临时课程)。可以想见,在20世纪30年代早期,这门课程的知识深度大幅提高,因为1929年的大崩溃导致了很多投资者的惨败,这迫使格雷厄姆去思考失败的原因。

格雷厄姆与他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助手大卫·多德一起,将投资分析的思路整理成一本书——《证券分析》,该书的第1版于1934年出版。巴菲特在19岁时读到的那本书,名为《聪明的投资者》,是格雷厄姆投资思想更为精练的版本。这本书对巴菲特影响巨大,其中最为重要的影响是让巴菲特远离投机,走上了投资的道路。

伴随着1929年的股市大崩溃,很多业内人士认为评估股票的价值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如果一只股票在1928年标价100美元(根据当时的市场价),而在15个月之后,这只股票标价跌到了仅有5美元,面对这种情形,有谁知道真正的价值到底是多少呢?他们认为,或许将关注重点放在评估其他投资人的情绪上是更好的方法。这样,你可以在别人认为股价即将上升而买入之前动手。紧盯市场价格表现,而不是关注公司运营表现,业内人士的这种做法与投资之道背道而驰,是典型的投机者的做法。

投资的定义

既然大家都了解了投机的特征,我们需要对照一下投资的定义。格雷厄姆和多德提出的投资定义如下:

“投资是经过深入分析,可以承诺本金安全并提供满意回报的行为。不能满足这些要求的行为就是投机。”

图1-4是投资的三个要素的关系图。

图1-4 投资的三个要素

1.深入分析

当你投资一家公司,便拥有了这家公司的一部分股权。你的问题应该从一个公司所有者的角度出发,就像拥有了整个公司一样,而不仅仅是一个小股东。你应该考虑:

·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历史记录如何?

·公司在客户中的口碑如何?

·公司的负债率如何?

·公司的竞争对手有哪些?

·公司管理层是否有能力并且诚实可信?

这类分析要求理性、独立思考以及重要的事实依据。对于格雷厄姆而言,这类分析工作主要侧重于被数据证实的事实基础。他承认“质”的因素也很重要,例如众所周知的品牌、德才兼备的管理团队,但是,1929年投资失败的惨痛经历,让他在评估企业前景、公司管理层能力和人品方面极其谨慎,不敢让这些因素占过高的权重。

2.本金安全

在购入股票时,构建一个安全边际是非常重要的,就像修建公路桥梁时要考虑额外承重安全一样。一座桥梁在建造时,不能仅仅满足于曾经承受的历史最高风速和最高承载纪录,它的建造标准必须高于这些。

同样,只有当股票价格与你计算的内在价值之间有着巨大的安全边际时,才应该出手。这里巨大的安全边际,是为下跌留有余地。

3.满意回报

不要指望投资能百发百中,不要在过分乐观的时候买入,不要让贪心越出你的能力圈,不要承受无法承受的风险。

巨大的反差

请记住这样一种反差:伟大的投资者将本金安全原则牢记在心中,他们只盯着那些能够获取满意回报的选择。长期以来的记录表明,他们胜出了那些选择走“高风险”路径的人。

巴菲特向格雷厄姆学到的其他理念

除了投资的三要素之外,巴菲特还从格雷厄姆那里学到了很多其他经验,包括投资回报还取决于以下三点:

·知识。

·经验。

·性格。

投资者需要懂得企业环境与商业运作,懂得一些会计、财务、公司战略的知识,这点非常重要,尽管这些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发展和变化。拥有好奇心是个前提,但是投资者不必强求所有知识都来自于自己的历练或经验,聪明的投资者从他人的失败和成功中也可以学到很多。

要想成为优秀的投资者, 性格比智商更为重要。 格雷厄姆教导巴菲特,大部分的聪明人往往由于缺乏正确的心态,而难以成为优秀的投资者。例如,如果他们具有高度的理性,会为市场所表现出的非理性而感到沮丧,如此一来,他们就无法找到可以 利用非理性 的方法,而仅仅视其为疯狂的行为而已。此外,他们会沉溺于自己的预测、推测中,并因此而忽视构建安全边际。

投资者的错误心态还表现在从众效应上,他们会随着大众的恐慌而恐慌,随着大众的兴奋而兴奋。当看到有人因投机选股而赚钱,或利用了令人目眩的技术而获利时,他们会情不自禁地也想投身其中。总而言之, 投资者最大的敌人往往是自己。

关注事实

格雷厄姆提点巴菲特,如果他想胜出其他人,就必须懂得什么是 真正的专注。 例如,很多所谓的投资者主要关注的是对未来的预期,诸如未来十年媒体产业会有多少注册用户之类,从确定性程度而言,这些不可能被准确预测。这种专注是 错误的专注, 它会让人忽略一些更为重要的东西,如资产负债表、盈利历史,以及股票价格。

重点在于不要只关注公司的故事,而忽略事实的真相。试图预测哪只有故事的股票会有美好结局、哪家公司会成为主导市场的领导者,都是极其困难的。市场往往没有赢家,至少在使用资本获得良好回报方面,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所以,我们应该遵从格雷厄姆的建议:“(证券)分析应该主要关注那些基于事实的价值,而非预测。”

正如巴菲特对于格雷厄姆的评价:

“他讲求的不是聪明绝顶的投资,也不是流行或风尚。他关注稳健投资之道,我认为如果你不是太着急的话,稳健投资之道会让你变得非常富有。至少,他的方法不会让你变穷。这太棒了。”

巴菲特从格雷厄姆那里学到了将复杂的投资原理表述得通俗易懂的方法。例如,“市场先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是个值得我们每天温习的故事。

格雷厄姆是这样讲述这个故事的。比方说,你与“市场先生”合伙开了一家企业,两人各自持有50%的股份。市场先生是个非常勤快的人,他会每天跑来向你提出一个报价,按照这个报价,或是他买下你手中的股份,或是他卖给你他手中的股份。他实在是一个勤奋的人,实际上,他会整天给你报价。此外,他还很情绪化。有时候,他会乐观兴奋,报出很高的价格买你手中的股份;有时候,他会情绪低落,只想放弃生意,想以很低的价格将他手中的股份卖给你。

在这些情况下,你必须问自己,是否应该基于市场先生的出价评估你手中的股票价值。我希望你没有这样做。你应该进行独立的分析,并将你估算的内在价值与市场先生的报价进行比较。

学习要点
1.遵循稳健投资原则。

起源于格雷厄姆和多德投资学派的基本面分析方法,经过他们这一代人以及后来的追随者的不断完善,已成为一个很好的投资起点。追随明智的老师,无论是在世的还是离世的,这对于一个投资者非常重要。

2.只要超越大盘几个百分点,就足以积累巨大的财富。

一旦你建立了自己财富雪球的内核(一定的资金加上稳健的原则),而后通过中长期良好的回报持续积累,保持在正确的雪道上不断滚动雪球,不要偏离这些原则即可。

3.只有进行了深入的公司分析,具有安全边际,以及设定了满意的回报率,这才是投资。

如果这三要素中有任何缺失,你就是在投机。

4.不要接受市场先生的报价,要做好自己的研究。

市场先生疯狂又情绪化,对同一家公司,有时他会报出高价,转眼间因为看到负面消息,又会希望以低价卖出。你要学会利用市场的非理性情绪,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SR/AuaBxfhXp/yNsusqRJ8VIX1iBlBxjLnHOPA2yugNZPKUD2mlLLSk98W5TW9l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